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作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以及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它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键。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学教师的写作教学和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成为学校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结合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对自己及他人的作文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16-02
新时代的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两个字:中考。中考是大多数学生进入理想高中的必经之路。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抽象性和探究性都很强,它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加之中考的压力,导致很多初中生在作文学习中出现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下面,以“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为出发点,来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
(一)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引导不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作文练习等问题突出,导致学生在上了作文课之后,写作水平依然没有得到提升,久而久之,也就消磨掉了学生大部分的耐心和兴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写作是为了应付教师,应付考试。他们表示不喜欢动笔写太多的字,并且在写作时没有思路,没有素材,没有信心,所以,对于需要知识输出的写作并不感兴趣。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写作速度慢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边看写作攻略边写,有的学生则喜欢直接生搬硬套,这样虽然也能写出一篇作文来,但根本达不到训练写作能力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写作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中国有句古话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写作也一样,它不光要用脑思考,还要用心感受。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从对词句的学习,到素材知识的输出与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却依旧采取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塞一些生硬、晦涩的知识和素材,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只顾着追赶课程进度。这样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写作课上一直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失去了主动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在学生的印象中,一提到写作,就是长篇大论的内容,使很多学生逐渐抵触写作课,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作文题目为切入点,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比如一些饱含情趣和奇思妙想的题目“我的童年趣事”“令我最感动的事情”“星空的秘密以及我的梦想”等,这些题目充分体现了中学生对熟悉事物有兴趣、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的思想特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欲望。
(二)立足课本,增添文化意蕴
书本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写作也不例外,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书本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符合中学生学习的优质素材,其中很多内容都与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材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应用于“热爱国家”等话题的写作上,这样学生既可以将课文中的词句延伸到写作中,激发写作兴趣,又能丰富作文内容,为作文增添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拓展写作思路
初中生由于社会经历少,生活经验匮乏,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时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也不知从何写起。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句话叫作“文学来源于生活”,那写作作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更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例如,在写作“我最敬佩的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的支柱——父亲,观察父亲的形象以及为家庭所做的种种事情,或者鼓励学生去观察其他人有哪些令人敬佩之处,并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和语文知识相结合,最后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是源源不断的,但是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展更宽广的写作思路,进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这样从日常生活中所汲取的写作素材才能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当中。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充分的写作素材后,对写作的兴趣也相应提升了很多。所以,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春风秋雨、名胜古迹等,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四)拓展写作素材,丰富真情实感
许多中学生对写作存有畏惧心理,不愿意投入情感进行作文创作。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作文课上可以先抛开课本知识,以亲切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介绍一些符合他們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其次,告诉学生这些读物内容非常有趣,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教师在介绍知识的同时还穿插一些图片、动画等,由此引起学生想要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印象深刻的课外素材,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写作之中。例如,在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这一作文课中,教师就可以先通过《三只小猪盖房子》这本书给学生讲述动物小猪的故事,让学生对小猪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将小猪的故事穿插到作文中,借此机会给学生推荐这本课外读物。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小猪在盖房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进行情感加工阐述出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在创作时,不仅有了素材可写,而且还有了情感投入,这能为其创作一篇优秀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与赏识教育相结合,树立写作信心
处于中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群体,有着脆弱的心灵,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非常看重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作文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课堂环境,以便于学生顺畅地输出知识并应用于写作中。教师还可以以朋友、同学间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而不是束手束脚,并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会逐渐树立起来,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例如,教师在写作课上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并进行中肯的评价,表扬文章字迹工整、语言流畅等,或者为学生准备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或其他礼品作为小小的奖励,随后将文章展示在“光荣榜”,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励他们用心创作。这样的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十分有利的。
(六)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体验真情实感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止有课本和教师。学生从课本和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都是间接知识。其实,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直接知识,这样的知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益处。作文中的情感抒发也一样,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的情感体会融入写作中,会使作文更加真实和具有感染力。例如,在写作“革命纪念博物馆之我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沉闷的教室,来到当地的纪念博物馆,引导学生观察博物馆中呈现的物品,看是否能够发现引起自己感触的事物。有的学生发现一些记录战争的报纸或者记录英雄人物的“名人墙”,对于爱好和平的学生来说,他们天生就有一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血。这时教师要充当讲解员,给学生讲讲革命中的英雄人物,使学生对革命英雄更加崇拜和尊敬。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理解更深刻,为写作注入血液和情感,进而提高写作质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阐述了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与提高策略。如果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巧用文中策略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也一定会大有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晋.构建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J].思维与智慧,2016(26):18-18.
[2] 蔡琴.试论中学语文作文教學策略[J].科技风,2011(5):165-165.
[3] 黎颖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7):132-133.
[4] 吴英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348-349.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16-02
新时代的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两个字:中考。中考是大多数学生进入理想高中的必经之路。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抽象性和探究性都很强,它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加之中考的压力,导致很多初中生在作文学习中出现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下面,以“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为出发点,来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
(一)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引导不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作文练习等问题突出,导致学生在上了作文课之后,写作水平依然没有得到提升,久而久之,也就消磨掉了学生大部分的耐心和兴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写作是为了应付教师,应付考试。他们表示不喜欢动笔写太多的字,并且在写作时没有思路,没有素材,没有信心,所以,对于需要知识输出的写作并不感兴趣。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写作速度慢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边看写作攻略边写,有的学生则喜欢直接生搬硬套,这样虽然也能写出一篇作文来,但根本达不到训练写作能力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写作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中国有句古话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写作也一样,它不光要用脑思考,还要用心感受。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从对词句的学习,到素材知识的输出与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却依旧采取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塞一些生硬、晦涩的知识和素材,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只顾着追赶课程进度。这样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写作课上一直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失去了主动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在学生的印象中,一提到写作,就是长篇大论的内容,使很多学生逐渐抵触写作课,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作文题目为切入点,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比如一些饱含情趣和奇思妙想的题目“我的童年趣事”“令我最感动的事情”“星空的秘密以及我的梦想”等,这些题目充分体现了中学生对熟悉事物有兴趣、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的思想特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欲望。
(二)立足课本,增添文化意蕴
书本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写作也不例外,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书本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符合中学生学习的优质素材,其中很多内容都与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材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应用于“热爱国家”等话题的写作上,这样学生既可以将课文中的词句延伸到写作中,激发写作兴趣,又能丰富作文内容,为作文增添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拓展写作思路
初中生由于社会经历少,生活经验匮乏,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时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也不知从何写起。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句话叫作“文学来源于生活”,那写作作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更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例如,在写作“我最敬佩的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的支柱——父亲,观察父亲的形象以及为家庭所做的种种事情,或者鼓励学生去观察其他人有哪些令人敬佩之处,并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和语文知识相结合,最后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是源源不断的,但是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展更宽广的写作思路,进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这样从日常生活中所汲取的写作素材才能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当中。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充分的写作素材后,对写作的兴趣也相应提升了很多。所以,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春风秋雨、名胜古迹等,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四)拓展写作素材,丰富真情实感
许多中学生对写作存有畏惧心理,不愿意投入情感进行作文创作。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作文课上可以先抛开课本知识,以亲切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介绍一些符合他們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其次,告诉学生这些读物内容非常有趣,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教师在介绍知识的同时还穿插一些图片、动画等,由此引起学生想要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印象深刻的课外素材,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写作之中。例如,在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这一作文课中,教师就可以先通过《三只小猪盖房子》这本书给学生讲述动物小猪的故事,让学生对小猪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将小猪的故事穿插到作文中,借此机会给学生推荐这本课外读物。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小猪在盖房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进行情感加工阐述出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在创作时,不仅有了素材可写,而且还有了情感投入,这能为其创作一篇优秀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与赏识教育相结合,树立写作信心
处于中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群体,有着脆弱的心灵,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非常看重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作文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课堂环境,以便于学生顺畅地输出知识并应用于写作中。教师还可以以朋友、同学间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而不是束手束脚,并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会逐渐树立起来,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例如,教师在写作课上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并进行中肯的评价,表扬文章字迹工整、语言流畅等,或者为学生准备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或其他礼品作为小小的奖励,随后将文章展示在“光荣榜”,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励他们用心创作。这样的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十分有利的。
(六)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体验真情实感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止有课本和教师。学生从课本和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都是间接知识。其实,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直接知识,这样的知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益处。作文中的情感抒发也一样,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的情感体会融入写作中,会使作文更加真实和具有感染力。例如,在写作“革命纪念博物馆之我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沉闷的教室,来到当地的纪念博物馆,引导学生观察博物馆中呈现的物品,看是否能够发现引起自己感触的事物。有的学生发现一些记录战争的报纸或者记录英雄人物的“名人墙”,对于爱好和平的学生来说,他们天生就有一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血。这时教师要充当讲解员,给学生讲讲革命中的英雄人物,使学生对革命英雄更加崇拜和尊敬。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理解更深刻,为写作注入血液和情感,进而提高写作质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阐述了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与提高策略。如果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巧用文中策略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也一定会大有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晋.构建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J].思维与智慧,2016(26):18-18.
[2] 蔡琴.试论中学语文作文教學策略[J].科技风,2011(5):165-165.
[3] 黎颖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7):132-133.
[4] 吴英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348-349.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