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求大求强本无歧异,一个企业必然向大处发展,不管企业家个人愿意不愿意。企业成长的特点就是不进则退,俗话讲“穿上红舞鞋就得跳舞”。只要是做企业的,都会让企业向大的经营规模发展,就像人总是要长大一样。希望企业做大,是企业家的正常心态,也是做企业的必然追求。甚至一些政府部门也希望企业能做大做强。
我们常常说“要强不要大”,实际上,这是个学者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不向大的方向发展,怎么能够成为强者?只不过,谁也没有给大和强定一个绝对的标准。在任何产业集群中,强者总是大的!我们很少看见强者是行业中规模最小的企业。这也是世界500强之所以大多数是跨国公司的原因。
但是,这个“强”我们也需要研究研究。“强”指什么?我所理解的“强”就是市场份额比较大、资金实力似乎比别人强、人力资源比其他企业更加丰富、核心技术比对手多而且占据优势地位,等等。强与大总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强大”是也。
不过,在对企业的案例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悖论:企业往往越大越脆弱!企业向大的方向发展,本来是为了规避风险、本来是为了更加强盛,可是,这些成为“标杆”的企业往往比看上去更脆弱,似乎经不起风吹浪打,有的甚至瞬间轰然倒塌。有的企业开始时南征北战,最后是四面楚歌,如我曾非常欣赏的德隆集团;有的似乎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上,让人担忧不已,人们担心企业领袖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这家企业会不会在一夜之间由美丽的“天鹅”蜕变为“丑小鸭”,如我们熟悉的正在奋力迈进世界500强的某些大型知名企业(不包括那些已经进入世界500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我认为他们并不能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标志),还有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红极一时,但却一招走错而陷入亏损甚至衰退的泥潭的“大明星”企业……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看待大企业?应该说,小企业随时随地会遇到风险,发生经营和管理上的问题,如突然因市场变化而收入途径断绝、合伙人内斗而分解、现金流中断而“渴死”、找不到订单而“饿死”,等等。但是,小企业的好处是“船小好调头”,如果分析发现势头不好,他们的发起者随时可以停止运行,妥善地把员工遣散,过一段时间,企业重新开始,对社会的波及面也小得多。如果是一个大型的企业,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旦出现“雪崩”,就可能难以挽救,而且发起者或企业领导者可能终生再也起不来了。看起来,那些貌似强大的巨型企业往往是比较脆弱的,这就难怪那些大型企业领导者慨叹“如履薄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强弱悖论?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企业业务组织的链条比较长,经营的节点比较多,过长的“战线”容易出现经营盲点,一旦在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往往出现强烈的连锁反应而致使局面失控。到那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事就难免发生了。
二是大企业业务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与所需资源(人才、资金等)形成越来越难以协调的强大张力,一旦支持资源的哪一个节点上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导致扩张进程的“急刹车”,从而导致连锁反应。当年的巨人集团倒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是大企业的管理链条普遍比较长,管理上的接口比较多,容易出现管理盲区,一旦在一个接口出现问题,出现令人忽视的“管涌”,往往迅速形成巨大的管理缺口,波及全面,导致管理“大堤决口”。
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大企业就如同泰坦尼克,在市场的海洋上要想顺利前行,不谨小慎微不行。那些豪气冲天的大企业呀,需要警惕!
我们常常说“要强不要大”,实际上,这是个学者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不向大的方向发展,怎么能够成为强者?只不过,谁也没有给大和强定一个绝对的标准。在任何产业集群中,强者总是大的!我们很少看见强者是行业中规模最小的企业。这也是世界500强之所以大多数是跨国公司的原因。
但是,这个“强”我们也需要研究研究。“强”指什么?我所理解的“强”就是市场份额比较大、资金实力似乎比别人强、人力资源比其他企业更加丰富、核心技术比对手多而且占据优势地位,等等。强与大总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强大”是也。
不过,在对企业的案例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悖论:企业往往越大越脆弱!企业向大的方向发展,本来是为了规避风险、本来是为了更加强盛,可是,这些成为“标杆”的企业往往比看上去更脆弱,似乎经不起风吹浪打,有的甚至瞬间轰然倒塌。有的企业开始时南征北战,最后是四面楚歌,如我曾非常欣赏的德隆集团;有的似乎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上,让人担忧不已,人们担心企业领袖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这家企业会不会在一夜之间由美丽的“天鹅”蜕变为“丑小鸭”,如我们熟悉的正在奋力迈进世界500强的某些大型知名企业(不包括那些已经进入世界500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我认为他们并不能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标志),还有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红极一时,但却一招走错而陷入亏损甚至衰退的泥潭的“大明星”企业……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看待大企业?应该说,小企业随时随地会遇到风险,发生经营和管理上的问题,如突然因市场变化而收入途径断绝、合伙人内斗而分解、现金流中断而“渴死”、找不到订单而“饿死”,等等。但是,小企业的好处是“船小好调头”,如果分析发现势头不好,他们的发起者随时可以停止运行,妥善地把员工遣散,过一段时间,企业重新开始,对社会的波及面也小得多。如果是一个大型的企业,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旦出现“雪崩”,就可能难以挽救,而且发起者或企业领导者可能终生再也起不来了。看起来,那些貌似强大的巨型企业往往是比较脆弱的,这就难怪那些大型企业领导者慨叹“如履薄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强弱悖论?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企业业务组织的链条比较长,经营的节点比较多,过长的“战线”容易出现经营盲点,一旦在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往往出现强烈的连锁反应而致使局面失控。到那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事就难免发生了。
二是大企业业务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与所需资源(人才、资金等)形成越来越难以协调的强大张力,一旦支持资源的哪一个节点上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导致扩张进程的“急刹车”,从而导致连锁反应。当年的巨人集团倒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是大企业的管理链条普遍比较长,管理上的接口比较多,容易出现管理盲区,一旦在一个接口出现问题,出现令人忽视的“管涌”,往往迅速形成巨大的管理缺口,波及全面,导致管理“大堤决口”。
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大企业就如同泰坦尼克,在市场的海洋上要想顺利前行,不谨小慎微不行。那些豪气冲天的大企业呀,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