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首部个人自传《随遇而安》济南见面会在三联商社举行,三联三层签售的场地上午10点就开始被热心读者粉丝“占领”了,济南再冷的天也挡不住粉丝们的热情。一向理性的山东人,这次也不“淡定”了,纷纷赶来一睹孟爷爷风采。孟非在《随遇而安》中用散文化的方式动清地记录了他过去四十年的生活,正好40篇文章,在他40岁这一年推出,字里行间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四十岁,送给自己的一本书
据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介绍,孟非一直以来很排斥写人生自传类的书。自从《非诚勿扰》一炮打响后,找孟非写个人自传的出版商不计其数,但都被他拒绝了。一年前,沈浩波对孟非说,你应该写一本书,送给自己,他之所以接受了磨铁的提议,是因为正好今年10月12日他的人生走完了整整40年。四十不惑,对于男人来说,这恐怕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和回味的一年。把这40年来经历最珍贵的东西记录下来,不要让他们在时光中被慢慢忘记。
孟非接受了这个建议。但他并不想写成那种庸俗的,絮絮叨叨的“名人成功传记”,而是用散文化的方式记录过去的生活,一篇篇地写,正好40篇文章。这四十篇文章,都是留存在他心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重庆的童年生活,那些爱他的亲人,那些美食,甚至一碗重庆小面;黑暗的高中生活;高考落傍后的彷徨;在印刷厂工作时的艰苦与挣扎;走上电视之路后的一幕幕场景……人生中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四十幕扑面而来的人生场景,四十种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浓缩成了4个字: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随遇而安》这个书名是孟非自己取的,出版方最初觉得这个书名不够励志。但是孟非很坚持。
最终,磨铁还是尊重孟非本人的意思。因为“随遇而安”确实最能概括孟非的人生态度。孟非并不想把这本送给自己的书,搞成什么名人励志之类的东西。因为在他心中,自己始终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习惯了在任何时候,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不把自己看轻,也不把自己看重。沈浩波说,“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非常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孟非说:“我的人生远没有有些媒体描述的那么苦逼和励志,这让我一直感到难堪。”他觉得自己的一切经历都是顺理成章的,没什么稀奇。孤独的童年、叛逆的少年、初入社会的辛苦……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而之后在电视台的生活,他发扬了“静水深流”的精神,实现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人生,从“孟记者”到“孟主播”再到“孟爷爷”,多年来,不同的岗位给他不同的角色,在他自己的人生中却始终只有一个角色——一个不屈的生活者。无论人生面对怎样的低谷高潮,他都坦然面对,以“淡定从容”的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心情去享受。
有人说他励志,有人说他幽默,有人说他睿智,有人说他本色,—本《随遇而安》,也许能道破孟非身上的全部天机。
孟非对话媒体
不想写书也并非不惑
《随遇而安》是一本自传,40岁的主持人的自传。孟非说这并非他的初衷,只是被出版社和经纪人逼迫而写的。
他说:“今年正好40岁,似乎总要做点儿什么特别的事情才有意义,就好像我们每逢五、十要大庆一样,这也就有了这么一本书。其实我觉得我远远没有写自传的资格,既没有高尚的情操,也没有高雅的情趣,更没有高深的思想。而且40岁也还没有到写自传的时候,太早了。中国人经常说盖棺才能论定,人还活着,就有变的时候,保不齐哪天就变环了,我才40岁,人生过了前一半,还有后一半,以后变坏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把自己写太好,对我以后做坏事有很大的压力。”
孟非说他的书很平淡,和他的人生一样平淡,如果说有用的话,也就是对想全面了解我的人或许有点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对于40岁,孟非说:“中国人说40不惑,其实没几个人敢说自己不惑,只是看你怎么对待它。我的性格容易妥协,一辈子都是这么妥协过来的,所以很多问题,很多的惑其实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谈新作:
书里没什么成功经验并非“励志史”
孟非表示,出这本书最初并非自己的本意,“是我经纪人和磨铁老板商量定的,这大概是我经纪人唯一没事先征求我意见的事”。
对于书的内容,孟非并没有自卖自夸。他表示,书中没有什么教育、励志、成功经验之类的,如果非要讲一个要人买书的理由,那就是:大家如果对我有点兴趣,就买来看看。
至于该书在宣传中一些诸如“励志史”之类的词句,孟非笑称,谁这样说的话,自己要去投诉他。千万别把这本书当成励志史来看,想要靠这本书励志奋斗的人就别买了,“30多块钱干什么不好”!
处世态度:
好好生活特别重要
孟非当天表示,不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谋生,一步步走过来的。他想说,无论怎样,都要明白,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好好生活,特别重要。
孟非特意提到,“狂、戚、谐、隐”这四个字可以归纳中国知识分子,也包括中国普通人的心路历程。
他举例说,比如年轻人刚从名牌大学毕业,有一种“要用双臂拥抱这个世界”的气势,很狂。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现实世界和年轻时的踌躇满志,恐怕差距很大。年轻人于是在这种落差中很容易感到沮丧、悲戚。第三个阶段,人在经历了很多事,到中年的时候,会达到一种“谐”的境地。到人生最后,无论是干什么的,五六十岁的时候,回过头看看,会觉得其实也没什么。
孟非认为,按自己现在的年龄阶段,正好在上面所说的第三个阶段。
秉承上述生活理念的孟非,而今也早成为了一名父亲。他表示,女儿是特别普通的一个小孩,没在她身上发现什么天赋。
“她还挺爱看书的,这点我很满意。去给她开过家长会,但是不常去。”孟非说。
据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介绍,孟非一直以来很排斥写人生自传类的书。自从《非诚勿扰》一炮打响后,找孟非写个人自传的出版商不计其数,但都被他拒绝了。一年前,沈浩波对孟非说,你应该写一本书,送给自己,他之所以接受了磨铁的提议,是因为正好今年10月12日他的人生走完了整整40年。四十不惑,对于男人来说,这恐怕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和回味的一年。把这40年来经历最珍贵的东西记录下来,不要让他们在时光中被慢慢忘记。
孟非接受了这个建议。但他并不想写成那种庸俗的,絮絮叨叨的“名人成功传记”,而是用散文化的方式记录过去的生活,一篇篇地写,正好40篇文章。这四十篇文章,都是留存在他心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重庆的童年生活,那些爱他的亲人,那些美食,甚至一碗重庆小面;黑暗的高中生活;高考落傍后的彷徨;在印刷厂工作时的艰苦与挣扎;走上电视之路后的一幕幕场景……人生中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四十幕扑面而来的人生场景,四十种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浓缩成了4个字: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随遇而安》这个书名是孟非自己取的,出版方最初觉得这个书名不够励志。但是孟非很坚持。
最终,磨铁还是尊重孟非本人的意思。因为“随遇而安”确实最能概括孟非的人生态度。孟非并不想把这本送给自己的书,搞成什么名人励志之类的东西。因为在他心中,自己始终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习惯了在任何时候,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不把自己看轻,也不把自己看重。沈浩波说,“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非常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孟非说:“我的人生远没有有些媒体描述的那么苦逼和励志,这让我一直感到难堪。”他觉得自己的一切经历都是顺理成章的,没什么稀奇。孤独的童年、叛逆的少年、初入社会的辛苦……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而之后在电视台的生活,他发扬了“静水深流”的精神,实现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人生,从“孟记者”到“孟主播”再到“孟爷爷”,多年来,不同的岗位给他不同的角色,在他自己的人生中却始终只有一个角色——一个不屈的生活者。无论人生面对怎样的低谷高潮,他都坦然面对,以“淡定从容”的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心情去享受。
有人说他励志,有人说他幽默,有人说他睿智,有人说他本色,—本《随遇而安》,也许能道破孟非身上的全部天机。
孟非对话媒体
不想写书也并非不惑
《随遇而安》是一本自传,40岁的主持人的自传。孟非说这并非他的初衷,只是被出版社和经纪人逼迫而写的。
他说:“今年正好40岁,似乎总要做点儿什么特别的事情才有意义,就好像我们每逢五、十要大庆一样,这也就有了这么一本书。其实我觉得我远远没有写自传的资格,既没有高尚的情操,也没有高雅的情趣,更没有高深的思想。而且40岁也还没有到写自传的时候,太早了。中国人经常说盖棺才能论定,人还活着,就有变的时候,保不齐哪天就变环了,我才40岁,人生过了前一半,还有后一半,以后变坏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把自己写太好,对我以后做坏事有很大的压力。”
孟非说他的书很平淡,和他的人生一样平淡,如果说有用的话,也就是对想全面了解我的人或许有点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对于40岁,孟非说:“中国人说40不惑,其实没几个人敢说自己不惑,只是看你怎么对待它。我的性格容易妥协,一辈子都是这么妥协过来的,所以很多问题,很多的惑其实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谈新作:
书里没什么成功经验并非“励志史”
孟非表示,出这本书最初并非自己的本意,“是我经纪人和磨铁老板商量定的,这大概是我经纪人唯一没事先征求我意见的事”。
对于书的内容,孟非并没有自卖自夸。他表示,书中没有什么教育、励志、成功经验之类的,如果非要讲一个要人买书的理由,那就是:大家如果对我有点兴趣,就买来看看。
至于该书在宣传中一些诸如“励志史”之类的词句,孟非笑称,谁这样说的话,自己要去投诉他。千万别把这本书当成励志史来看,想要靠这本书励志奋斗的人就别买了,“30多块钱干什么不好”!
处世态度:
好好生活特别重要
孟非当天表示,不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谋生,一步步走过来的。他想说,无论怎样,都要明白,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好好生活,特别重要。
孟非特意提到,“狂、戚、谐、隐”这四个字可以归纳中国知识分子,也包括中国普通人的心路历程。
他举例说,比如年轻人刚从名牌大学毕业,有一种“要用双臂拥抱这个世界”的气势,很狂。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现实世界和年轻时的踌躇满志,恐怕差距很大。年轻人于是在这种落差中很容易感到沮丧、悲戚。第三个阶段,人在经历了很多事,到中年的时候,会达到一种“谐”的境地。到人生最后,无论是干什么的,五六十岁的时候,回过头看看,会觉得其实也没什么。
孟非认为,按自己现在的年龄阶段,正好在上面所说的第三个阶段。
秉承上述生活理念的孟非,而今也早成为了一名父亲。他表示,女儿是特别普通的一个小孩,没在她身上发现什么天赋。
“她还挺爱看书的,这点我很满意。去给她开过家长会,但是不常去。”孟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