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创造性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特殊使命。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之一,而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与创新能力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素质成为转化为创新能力的关键。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内化为能力和在实践中提升素质等三个方面是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知识 能力 素质 创新能力 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11-02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依靠的是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胡锦涛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高等院校基本职能的集中体现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个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于是,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创造性人才,就成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特殊使命。
  一、创造性形成的机理
  人的创造才能的物质基础存在于人脑的结构之中,人脑在劳动和创造实践中得到了进化。一般高等动物的脑子都有一些“剩余空间”,而人脑有大得多的“剩余”空间。这种“超剩余性”允许人脑存储、转移、改造和重新组合更大量的信息,这使人人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1]
  实践证明,并非人人时时都能取得创造的成功。除创新能力外,创造的成功还受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知识、能力、素质是基础,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创造性实践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性形成的机理模型犹如滚动着的“车轮”,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实践是“车轮”的两个自由度,车轮在创新能力的指引下沿着创造性实践的轨道运行,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应用场合(机遇)就能充分发挥其滚动优势,一旦抓住机遇便会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之一。
  二、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与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素质”?理解仍未趋同。以往所讲的“知识”,一般指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内涵也得到扩展,一般包括4个方面:知道“是什么”的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是指原理、规则、概念方面的知识;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等;知道“是谁的”知识,包括特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可能接触到的专家并有效利用他们的知识,还包括管理方面的知识等。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包括:科学性的品质,能用科学的态度思考和研究一切问题而不迷失方向;大胆怀疑的品质,敢于怀疑一切而不迷信权威;自信的品质,它是成功的动力,是自强不息的保证;具有团队合作的品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个人的力量显得太渺小,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成就事业;想象的品质,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对未来充满想象是社会前进的动力。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作为客体,它能否转化为受教育者这个主体,关键在于能否形成素质。可见,在知识、素质、能力三者关系上,素质作为中介,是主体(受教育者)与客体(所学的知识)的水乳交融,形成主体的“资质”,并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条件。知识的获取、掌握与运用必须经过懂、会、熟、巧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形成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经过两个层次的内化与外现:第一层次是从懂到会到熟的无数次训练中,将知识内化为应用能力;第二层次是应用能力再经由熟到巧的无数次实践又内化为高层次的素质,这个高层次的素质再经一定的条件外现就是创新能力。
  三、坚持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辩证统一,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克林凯尔曾说过:可以碰上千个学者,但不一定碰上一个智者。勿庸质疑,我们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送创造性人才,特别是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应是“智者”,而不仅仅是“学者”。智者应当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
  1、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知识经验的积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的条件是:除了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外,还必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知识、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其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创造离不开概念组合,概念越明确,相互联系越紧密,新概念越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越容易展开。②具有双重知识结构。包括按照逻辑关系建立的微观结构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主题为中心的从一般到特殊的宏观结构,因联系加强而便于再创造。③具有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知识功能单位指一组在内容上有必然逻辑联系的信息。知识功能单位容量越大,思维的跨度越大,跳跃性越强,创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④具有大量程序性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的质量越高,创新能力越强,创新也就越容易。[3]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关键在于“自知”与“他知”相结合。“自知”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意为某一特定个体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阶段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文化理念和其他相关素养;“自知”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2、注重知识内化为能力是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而应当善于使知识内化为能力,使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对知识的发展就是创新。
  知识内化为能力是指一种对知识的接受、消化和运用能力。知识内化是要求消化知识,使之变为与学习主体的内在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的东西。[4]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并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德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的进步实际上是一个“伪证”过程。这也意味着任何知识与理论总有相对的一面,而找到和发现这种相对性即发现问题,这正是知识创新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要看到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被动体”,同时也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创新知识的主动体。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留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时空,并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各种矛盾,然后运用讲座与对话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再次,要调动学生“证伪”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积极性。任何知识或理论总有它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一个问题解决也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教师除了指出这一点外,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点不仅能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层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的深度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3、在实践中提升素质是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
  创新教育要切实提高人才的素质,提高能够使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挥作用的内在的格调、品位和修养,只有通过大量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来完成。实践不仅可以训练相关的创新技能,而且要培养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创新的源头和关键。
  科学性的品质、自信的品质、具有团队合作的品质、想象的品质和敏锐的洞察力等都是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素质。科技实践、社会实践、让学生早期参与研究课题等,都是提升创新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关于洞察力的培养。人的直觉和洞察力是指当一个人面对十分复杂的情况时,能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出路的能力。培养对科学的直觉和洞察力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中自己悟出来。在实践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经常请一流的大师来校讲课或作报告,让学生能经常与他们直接交流,观察他们,模仿他们,悟出对科学的那种特有的直觉和洞察力。[5]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学校里营造出浓厚的研究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成长。
  在创新素质培养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品质。思维的独创性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很强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发射性思维的特点,这都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不可忽视培养聚合性思维,因为,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才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模式。
  创造性实践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本身亦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认识结构不断优化,创新素质得以提升,从而娴熟地应用已学知识,进行探究等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凤华,张继红,邱丽萍,等.创新素质教育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3):138-139.
  [2]郝桂荣.大学生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J].全国商情,2009,(4):118-119.
  [3]凌志勇,蒋隆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2,(3):95-96.
  [4]李建辉.知识内化为能力:大学教与学的本质问题[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2):60-61.
  [5]朱清时.如何培养年轻人的创新能力[J].安徽科技,2002,(12):12.
其他文献
吉林省要采取跨越式的、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来培育、发展和形成自有的天然气工业。吉林省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环保要求、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潜力巨大的天然气市场为吉
摘 要:教育,在21世纪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受教育权也成为人类应当获得的最基本权利之一。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我国也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其间引发的其与精英化教育的矛盾问题,也成为教育界的讨论焦点。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列局面的形成、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论述,探讨了二者应合理共存、协调发展,才是保证教育公平,受教育权利均等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
第 1期珲春地区早印支期I -A型花岗岩系的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赵成弼 ,靳 克 ,齐成栋 ,彭玉鲸 (1)……吉林省抚松县西林河银及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臧兴运 ,徐福忠 ,田莉玉 (12
期刊
延边地区二叠系 70余年来的研究历史 ,是一部争论—前进—再争论—再前进的地层研究史。迄今虽然尚未取得共识 ,但运用“现代地层”和“大陆边缘”理论观点 ,分析已经取得的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质量和成本分析 ,就是为降低成本而做的许多具体工作。这些具体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本文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 The analysis of the
高压变质作用是近年来地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对鄂皖蓝片岩带、胶东威海等高压变质岩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郯庐断裂以东高压变质带北延至辽吉后 ,迄今没有见到有关
本文对2011年度赤峰学院在职教职工所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级别与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总结了在2011年赤峰学院科研成果审核、统计、归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
从当代传媒娱乐化倾向发展的轨迹探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从受众的需求、媒体的利益、社会的认可三方面来分析社会、媒体及受众的需求 ,可使当代传播媒体意识到这种娱乐化发
说实话,从教四年级语文改为教一年级音乐.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小家伙们倒挺可爱,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脑袋,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些机灵鬼.最有趣的是,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