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貌是文化特征的体现,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及品质。一方面它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及文化背景,另一方面,还蕴含着在这些因素作用下,该民族产生的对人及事物的看法,形成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礼貌原则对翻译的影响,必须考虑到不同民族对于礼貌原则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对待方式。应用礼貌原则研究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具体应用的策略,然后准确理解原文的内涵义,也可称为会话义,最后准确传译,在准确传译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考虑在译为目标语时应采取哪种礼貌策略。
【关键词】:礼貌原则;口译研究;积极礼貌;消极礼貌
一、礼貌原则研究
礼貌现象最先由美国的社会哲学家Goffman提出,并且提出了the concept of face, 即“面子”的概念。并明确指出每位参与社会行为的个人都有受到尊重不被打扰的需要。并且将“面子”进行分类,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其中“积极面子”指期望得到他人的承认与肯定的需要,是一种社会取向的表现;“消极面子”指会话者的行为不被打扰中断的需要,是自我取向的表现。Goffman 希望人们从会话参与者力求取得与他人人际关系达到稳定的角度来研究包括口头交流在内的社会交际行为。这就要求会话的参与者不能让他人颜面尽失。拒绝他人请求或批评他人的行为就是face threatening acts, “面子威胁行为”,简称为FTAS。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一些东西来减少或最小化这种面子的威胁,进而尽最大的可能维护这种稳定性,而这就是“面子功夫”(face work techniques)。礼貌阻止或修正了“面子威胁行为”(FTAS)的发生,而且威胁对于稳定关系的影响越大,就越需要礼貌和“面子功夫”。受到Erving Goffman成果的影响,1978年英国学者Penelope Brown 和Stephen Levinson 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威胁面子的强烈程度礼貌原则应用之间的关系。Brown和Levinson 将面子受威胁程度用W表示,并且总结成一个公式:面子的受威胁程度(W)=话语的强加程度(R)+谈话双方的社会差距(D)+谈话双方的权利控制度(P) 可以简化为W=R+D+P。
Brown和Levinson对此种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他们的分析表明在给定的话语强度下,有许多减少面子威胁程度的方法,他们总结了五种礼貌补救策略:
1.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 baldly 赤裸裸的违背
2.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礼貌
3.Negative politeness 消极礼貌
4.Off record 未被听者理解
5.Don not do FTAS 未构成威胁
我们也可以看出这5种补救策略威胁度逐渐降低,礼貌性不断增强。如果FTA的威胁度越高,那会话者就应该采用越高级别的礼貌补救策略。
二、中国的礼貌原则研究
我国语言学家顾曰国在《礼貌,语用与文化》在总结研究汉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总结了五种制约汉族言语行为的礼貌准则:1. 自卑而尊人的“贬几尊人”的准则2.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称呼准则3. 彬彬有礼的文雅准则4. “脸”“面子”与求同准则。而其中“贬几尊人”的准则是中国礼貌的最大特色。
三、礼貌原则在口译当中的体现
(一)中文译为英语
例1.
中方的一家公司与美方的一家公司想要合作一个项目,前期已经谈的相当顺利,所以中方派代表前往美国,商定最后的事宜。为了尽地主之谊,美方负责人将中方客人邀请到家中做客,以示友好。中方带了高档的红酒赴宴。
美方:Thanks for your gifts. It is so good, and I like it very much.
中方: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译员:It is very cheap, which can not show our respect.
美方代表非常疑惑,略有不满。
分析:第一,中方的的回答体现了“贬几尊人”礼貌原则,这是汉语礼貌的最大特色,因此被顾曰国先生放在了中国五大礼貌准则之首。中国人认为贬低自己的同时就一定会提高对方的身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维系交往的稳定性,而且中国人已把这种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准则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称谓自己为鄙人,拙见,的称呼来贬低自己,而对于对方总是尊称贵姓,尊姓,高足等来抬高对方。而在崇尚平等,个人主义至上的的西方文明来说这简直难以接受。而且中方译文的回答给对方的感觉是,礼物并不好,不成敬意。给美方一种不尊重的感觉,既然礼物不好,为什么要送给我,引起了误会。第二,中方的回答体现了中国人的“谦虚”。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非常重視“谦虚”,人们并将其视为美德,而中国人的谦虚与我们上文中提到的Leech提出的谦虚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当面对他人的感谢或赞扬时,应该采用表扬原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而中国是表示自谦,并不会表示赞扬,这就是双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对于西方人的感谢,以及对礼物的喜爱,应该直接表达谢意,对于表扬应欣然接受,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积极的面子”,不用表示谦虚。
改正:Thank you, it is my pleasure.
(二)英语译为中文
例1.
中方的A公司想和美方B公司购买一批先进的设备,但同时还有英国一家C公司生产同样的设备,B公司是一家经营多年的专业公司,而C公司是新建立的公司,刚刚起步不久,非常希望取得这个订单,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在选择翻译时,非常强调礼貌问题。 美方:You have to pay half of the bill before delivery.
美议员:你方必须在运送货物之前付一半的定单费。
英方:Do you agree to pay half of the bill before delivery?
英译员:尽管我们不想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根据公司的规定,在运送货物之前需付一半的顶到单费。
中方最終答应与新创办的英国公司合作,原因就在于对于礼貌原则的遵守。
分析:原文需要表达的意思是,运货之前,必须支付订单一半的费用。美议员对于提出的该要求,没有加以任何修正,赤裸裸的提出要求,没有遵循了“礼貌原则”而英方议员将句子改译“Though we do not like to make this demand, it’s the company’s policy that half of the bill be paid before delivery.”采用了“消极礼貌”原则,表明了自己的无可奈何,希望的到认同。对于英方的礼貌,中国感到了非常大的诚意,因此选择了英方。
四、结论
不同的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对待人和物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日常交往中“礼貌原则”的差异表现的最明显,翻译作为不同国家交流往来的桥梁和工具,必须严格遵循“礼貌原则”,并能够深刻掌握不同文化间礼貌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促进交流的进行。因此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译者对于差异的敏感度,可有效提高翻译能力,避免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
[1] 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Leech, Geoffrey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1983.
[3]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礼貌原则对翻译的影响,必须考虑到不同民族对于礼貌原则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对待方式。应用礼貌原则研究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具体应用的策略,然后准确理解原文的内涵义,也可称为会话义,最后准确传译,在准确传译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考虑在译为目标语时应采取哪种礼貌策略。
【关键词】:礼貌原则;口译研究;积极礼貌;消极礼貌
一、礼貌原则研究
礼貌现象最先由美国的社会哲学家Goffman提出,并且提出了the concept of face, 即“面子”的概念。并明确指出每位参与社会行为的个人都有受到尊重不被打扰的需要。并且将“面子”进行分类,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其中“积极面子”指期望得到他人的承认与肯定的需要,是一种社会取向的表现;“消极面子”指会话者的行为不被打扰中断的需要,是自我取向的表现。Goffman 希望人们从会话参与者力求取得与他人人际关系达到稳定的角度来研究包括口头交流在内的社会交际行为。这就要求会话的参与者不能让他人颜面尽失。拒绝他人请求或批评他人的行为就是face threatening acts, “面子威胁行为”,简称为FTAS。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一些东西来减少或最小化这种面子的威胁,进而尽最大的可能维护这种稳定性,而这就是“面子功夫”(face work techniques)。礼貌阻止或修正了“面子威胁行为”(FTAS)的发生,而且威胁对于稳定关系的影响越大,就越需要礼貌和“面子功夫”。受到Erving Goffman成果的影响,1978年英国学者Penelope Brown 和Stephen Levinson 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威胁面子的强烈程度礼貌原则应用之间的关系。Brown和Levinson 将面子受威胁程度用W表示,并且总结成一个公式:面子的受威胁程度(W)=话语的强加程度(R)+谈话双方的社会差距(D)+谈话双方的权利控制度(P) 可以简化为W=R+D+P。
Brown和Levinson对此种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他们的分析表明在给定的话语强度下,有许多减少面子威胁程度的方法,他们总结了五种礼貌补救策略:
1.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 baldly 赤裸裸的违背
2.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礼貌
3.Negative politeness 消极礼貌
4.Off record 未被听者理解
5.Don not do FTAS 未构成威胁
我们也可以看出这5种补救策略威胁度逐渐降低,礼貌性不断增强。如果FTA的威胁度越高,那会话者就应该采用越高级别的礼貌补救策略。
二、中国的礼貌原则研究
我国语言学家顾曰国在《礼貌,语用与文化》在总结研究汉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总结了五种制约汉族言语行为的礼貌准则:1. 自卑而尊人的“贬几尊人”的准则2.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称呼准则3. 彬彬有礼的文雅准则4. “脸”“面子”与求同准则。而其中“贬几尊人”的准则是中国礼貌的最大特色。
三、礼貌原则在口译当中的体现
(一)中文译为英语
例1.
中方的一家公司与美方的一家公司想要合作一个项目,前期已经谈的相当顺利,所以中方派代表前往美国,商定最后的事宜。为了尽地主之谊,美方负责人将中方客人邀请到家中做客,以示友好。中方带了高档的红酒赴宴。
美方:Thanks for your gifts. It is so good, and I like it very much.
中方: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译员:It is very cheap, which can not show our respect.
美方代表非常疑惑,略有不满。
分析:第一,中方的的回答体现了“贬几尊人”礼貌原则,这是汉语礼貌的最大特色,因此被顾曰国先生放在了中国五大礼貌准则之首。中国人认为贬低自己的同时就一定会提高对方的身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维系交往的稳定性,而且中国人已把这种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准则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称谓自己为鄙人,拙见,的称呼来贬低自己,而对于对方总是尊称贵姓,尊姓,高足等来抬高对方。而在崇尚平等,个人主义至上的的西方文明来说这简直难以接受。而且中方译文的回答给对方的感觉是,礼物并不好,不成敬意。给美方一种不尊重的感觉,既然礼物不好,为什么要送给我,引起了误会。第二,中方的回答体现了中国人的“谦虚”。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非常重視“谦虚”,人们并将其视为美德,而中国人的谦虚与我们上文中提到的Leech提出的谦虚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当面对他人的感谢或赞扬时,应该采用表扬原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而中国是表示自谦,并不会表示赞扬,这就是双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对于西方人的感谢,以及对礼物的喜爱,应该直接表达谢意,对于表扬应欣然接受,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积极的面子”,不用表示谦虚。
改正:Thank you, it is my pleasure.
(二)英语译为中文
例1.
中方的A公司想和美方B公司购买一批先进的设备,但同时还有英国一家C公司生产同样的设备,B公司是一家经营多年的专业公司,而C公司是新建立的公司,刚刚起步不久,非常希望取得这个订单,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在选择翻译时,非常强调礼貌问题。 美方:You have to pay half of the bill before delivery.
美议员:你方必须在运送货物之前付一半的定单费。
英方:Do you agree to pay half of the bill before delivery?
英译员:尽管我们不想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根据公司的规定,在运送货物之前需付一半的顶到单费。
中方最終答应与新创办的英国公司合作,原因就在于对于礼貌原则的遵守。
分析:原文需要表达的意思是,运货之前,必须支付订单一半的费用。美议员对于提出的该要求,没有加以任何修正,赤裸裸的提出要求,没有遵循了“礼貌原则”而英方议员将句子改译“Though we do not like to make this demand, it’s the company’s policy that half of the bill be paid before delivery.”采用了“消极礼貌”原则,表明了自己的无可奈何,希望的到认同。对于英方的礼貌,中国感到了非常大的诚意,因此选择了英方。
四、结论
不同的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对待人和物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日常交往中“礼貌原则”的差异表现的最明显,翻译作为不同国家交流往来的桥梁和工具,必须严格遵循“礼貌原则”,并能够深刻掌握不同文化间礼貌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促进交流的进行。因此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译者对于差异的敏感度,可有效提高翻译能力,避免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
[1] 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Leech, Geoffrey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1983.
[3]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