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优质教育行为科学研究团队专家简介林文傑教授,生於潮阳长於香港。二十二岁便获得数学学士,理论物理硕士及医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继而深造於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师从两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二十四岁任教哈佛,後又应邀担任德州医学中心眼科教授及生活科技研究中心院长。一九八二年与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Project Orbis)创办人佩顿教授首次赴中国交流。一九八五年成立德州第一间生物科技公司,並於一九八八年在美国上市,被誉为“德州生物科技之父”。同年應邀任香港生物研究院创建院长。一九八九年获“美国高科技企业家大奖”和“美国总统勳章”,又获邀为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委员。一九九一年获选为亚洲协会“风云人物”。一九九三年成立了美国生达医药集团。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成立“世界眼科组织”(WEO), 为穷人防盲治盲。二零零一年林教授的专利“口服植物疫苗”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选为全球最重要的五个专利之一,又获美国《时代杂誌》选为廿一世纪最重要的十个发明之一。
前 言: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甚至也能改变命运。哈佛优质教育行为科学研究团队所做的工作即是如此,致力於行为科学及行为健康管理行业的研究及推广,改变着许许多多个体及其家庭的命运。经过20年行为科学整全健康临床及研究,累积了10000多个案例,有效治愈率高达94%以上,在整全健康管理、亚健康防治、疾病康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然而,对於大众而言,行为科学仍是一门比较陌生的领域。此次,笔者採访到了管理团队成员乔栋女士,作为该领域资深的管理人士,她也希望通过介绍及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行为科学整全健康理念,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下文《今日华人》杂誌简称“今”,乔栋女士简称“乔”)
行为科学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健康
今:乔女士,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行为科学,因为这对大众而言还是相对陌生的。
乔:好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自然环境如气候等,社会环境如家庭等,都对人的行为存在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康宁状态,而不只是生病或身体不虚弱。也就是说,健康除了整全健康,还应该包括生态健康,这缩小一点看就是环境和行为。我们正是基於“世卫”的标準,以此为前提进行整全健康研究的。所以,行为科学其实离我们並不遥远,与健康管理紧密相关。
今:现实生活中,亚健康普遍存在,在您看来,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而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改善?
乔: 现今的学术研究都发现,很多身体生理运作状况出现问题,跟心理或情绪压力有很大关係,而心理及情绪状况又跟日常行为模式相互间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亚健康状态在青少年群体中常见是可预期的。当中几个因素可能包括人口渐渐趋向老龄化;年青人照顾年长社群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国家高速发展,社会富裕,而饮食与运动习惯越来越失衡,年轻一代难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等。与全球青少年群体快乐指数排第一位的荷兰相比,国内高考制度压力亦是使青少年在较为严峻的竞爭中承担着持续的压力,这些亦都强化了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度,亦使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及糖尿病提早出现。
相信大家对健康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视没有疾病便为健康。近年,我们都明白健康与身体整体运作是否畅顺有关,因此,疾病科学与健康科学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角度的科学。
从国外很多大型的研究中发现,要长期获得健康,大部分因素跟医疗系统成熟度没有关係。反而跟社会及环境模式以及个人行为模式有关,这两个部分大约佔七成,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达致长期健康。
今:在具体的健康管理中,行为科学是怎样应用其中的?
乔:行为科学健康管理是预防、保健和开发相结合的。即综合先天基因在後天环境和行为因素影响,分析身心平衡状况的形成和变化,以行为科学健康检测及综合数据分析为依据,制定个人化健康管理方案,弥补先天因素和环境、习惯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预防、干预、调理身心平衡、开发大脑潛能,从而达到个人最佳状态。
基因检测及免疫测试只是现在检测的一小部分,我们把德国及美国,对人体运作评估的物理学推算,作了一个综合的研究,发现从基因特质与健康现况来作一个比较之後,去推算一个人将来的疾病状况会更有效,而且準确层面会超越现在只是针对生理结构去看的一些检测。
举个例子, 从先天大脑结构分析中,很容易会看出一个人的忧郁症倾向。当然,大脑结构容易产生抑郁症,並不等於他一出生便有抑郁症。只是他潛在的风险较高,但我们没法确保他成长过程中,永远不出现负面状况来减少他发病的机会。所以,怎样去提升他的脑区平衡去对抗疾病出现的风险,这个必需要从先天结构与及後天功能配合而产生,才能做到正确的预防。
今:如此看来,行为科学与医学也是可以紧密结合的?
乔:对,这就形成了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适应20世纪欧美形成的综合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並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於疾病防御、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
在应用阶段,行为科学健康管理之成效突出
今:如此高的治愈率,是否与您刚提到的“针对性”有关?
乔:是的,行为医学整全健康管理,要对一个人的先天基因,後天环境和後天行为进行检测,汇聚了中医、西医、物理治疗、行为协调等各种医疗精粹,是将各个学科的数据整合後,才得出方案的。 例如先天结构评估以大脑神经元分佈结构和天赋、营养、敏感、运动、衰退等相关基因检测为依据,後天功能现状评估包含了脑功能、经络穴位、生理、心理的相关物理及化学原理的检测。
要做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我们必须对个人检测的数据做综合的分析。即是说先天与後天之关係产生像大脑失衡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平衡。尝试举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位母亲带着九岁的儿子,从马来西亚到香港找我们的专家,原因是他的儿子在马来西亚评估了有自闭症的问题,在马来西亚已跟从传统治疗有四年时间,可是效果並不顯著。後来我们的专家作了一个整全的报告後,发现这个孩子被判自闭症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的输入/输出严重失衡。因此,我们的治疗主要针对大脑输出脑区提供额外刺激,而並非传统的感觉统合或强化感官接收这种治疗模式,追踪三个月的时间,男孩子从自闭症变回跟普通孩子没有差别。整个过程跟进除了脑区平衡及脑区结构提升之外,基本上没有使用太多不同的方法,便产生了比在马来西亚数年的主流治疗,出现了明显的差異。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了解永远是治疗或提升健康、改善问题最先要做的事!而並非哪个方法较好,因为只要“了解”,我们便能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今:这10000多个案例,大致有哪些类型?行为科学健康管理可提供哪些服务?
乔: 健康管理从来不针对疾病,是针对预防。让生命更有质量。因此,教育大众从“未病”开始去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模式,定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跟着下来的半年到一年应该如何做,达致更健康。
故此,在个别跟进之後,便是巩固概念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从一个人影响一家人、一家人影响一个社区的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健康整体提升。所以教育普罗大众健康基本概念也是重要的一环,但没有个人健康,便不能谈论社会整体健康。因此,每一个跟进的个案,我们都希望将最合适的健康理念放到他的潛意识,而不是因为个别疾病问题解决不了,才找我们的。
当中有精神类病症康复案例、科教类状元培养案例、早期癌症类康复案例、免疫功能和亲子关係类案例、孕育类病症康复案例等。我们的服务其实非常广泛,如先天疾病筛查及康复,成人精神评估及情绪管理,家庭关係及工作状态管理,提供戒煙、戒酒、戒毒的健康管理方案等等。
今:检测身体状况,评估健康数据,制定管理方案,最後通过什麽方式干预健康呢?是依靠医疗手段吗?
乔:刚才提及健康因素的研究中,医疗手段只佔整体健康因素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会牵任何医疗手段,最主要都会从行为科学的理念作治疗或改善健康的方向。
方法有很多,但必须要从个人需要去决定,就好像刚才提及的自闭症案例一样,没有检测了解现况,完全没办法单从病人口头描述或个人感受的描述去作决定,否则便跟现在常用的健康管理並没有任何差别。
我相信主要的优势是个人化。虽然我们生理结构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正如我们的样貌都是从眼耳口鼻组合出来,可是我们在场没有人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个别差異便是有没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相对过去我们常用的健康管理方式,最大的优势肯定是所有人都会得到明显的效果。因为,都是个性化的方案。
像早前我们有一位十七岁的年青人,他是英国人,在英国被评估了多项情绪、学习障碍与及专注力失调的问题,这类问题若跟从一般的管理方式,都是针对大脑神经传导物质的方向去处理,可是在英国治疗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明显改善。当来到香港找专家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所影响的问题並非在大脑,而在脊椎。
因此,从问题的源头处理,三个月後明显见到这位年青人不但睡眠状况、学习效果、专注力以及自信心都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别再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发展前景可期,但在推广方面团队仍需努力
今:关於行业的发展前景,您怎麽看?
乔: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一方面,通过行为科学健康管理的运用,达到心脑平衡与身心潛能发展的整全健康状态,让我们更加接近理想人生;另一方面,填补了行为科学健康管理的空白,有助於推动身心健康和社会预防、治疗、健康管理的整合发展,完善与发展国内身心健康产业。
今:在发展和推广方面,行业面临着哪些现实难题?
乔:行为科学整全健康管理属於新兴行业,人才匮乏,规模受限,相关的行业标準和正规培训有待完善。如果要大规模普及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及做AI人工智能化设备和服务的技术升级。
今:鉴於此,团队是否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乔:目前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普通人能更明白这个学科及其应用前景。我们先做好数据积累,相信取得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成果後,会更有利於推动行业发展。
今:团队目前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乔:既定规划是设立慈善科研项目、健康管理实体业务、AI人工智能业务、科教传媒产品四大板块。目前研发团队已扩充到了相关的领域,AI团队正进行软件开发,预计两年内APP可面市。
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乔:就好比机器人医生“沃森”,就是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我们也希望将已积累的案例数据汇总,能够做出一套系统,帮助到在此领域里从事教育、医疗、康复等工作的一线人员,作为一项工具,为其提供参考和指导。而像APP,普通民众都可在手机裏安装,从而指导自己更高效地学习、工作,健康生活等。
今:除了在商业领域的拓展,团队之研究成果是否有用於慈善事业?
乔:慈善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例如两年前我们就在香港做了五十个案例的慈善科研。今年,哈佛优质教育的行为科学研究团队与儿童慈善基金会“天使的梦”专项基金发起“向日葵关爱计划”,将为百城公益行的五千名自闭症贫困家庭提供研究性质的行为科学精神健康管理服务。
今:您怎样看待自己目前所做的这项工作?
乔:如果这项工作能够做成,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案例对应的不只是个人,还有其背後的家庭,甚至关係到整个社会。所以,透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他们,或许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挽救了一个家庭,某种程度上也助力了社会和谐。
今:感谢您的分享。
前 言: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甚至也能改变命运。哈佛优质教育行为科学研究团队所做的工作即是如此,致力於行为科学及行为健康管理行业的研究及推广,改变着许许多多个体及其家庭的命运。经过20年行为科学整全健康临床及研究,累积了10000多个案例,有效治愈率高达94%以上,在整全健康管理、亚健康防治、疾病康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然而,对於大众而言,行为科学仍是一门比较陌生的领域。此次,笔者採访到了管理团队成员乔栋女士,作为该领域资深的管理人士,她也希望通过介绍及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行为科学整全健康理念,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下文《今日华人》杂誌简称“今”,乔栋女士简称“乔”)
行为科学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健康
今:乔女士,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行为科学,因为这对大众而言还是相对陌生的。
乔:好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自然环境如气候等,社会环境如家庭等,都对人的行为存在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康宁状态,而不只是生病或身体不虚弱。也就是说,健康除了整全健康,还应该包括生态健康,这缩小一点看就是环境和行为。我们正是基於“世卫”的标準,以此为前提进行整全健康研究的。所以,行为科学其实离我们並不遥远,与健康管理紧密相关。
今:现实生活中,亚健康普遍存在,在您看来,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而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改善?
乔: 现今的学术研究都发现,很多身体生理运作状况出现问题,跟心理或情绪压力有很大关係,而心理及情绪状况又跟日常行为模式相互间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亚健康状态在青少年群体中常见是可预期的。当中几个因素可能包括人口渐渐趋向老龄化;年青人照顾年长社群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国家高速发展,社会富裕,而饮食与运动习惯越来越失衡,年轻一代难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等。与全球青少年群体快乐指数排第一位的荷兰相比,国内高考制度压力亦是使青少年在较为严峻的竞爭中承担着持续的压力,这些亦都强化了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度,亦使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及糖尿病提早出现。
相信大家对健康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视没有疾病便为健康。近年,我们都明白健康与身体整体运作是否畅顺有关,因此,疾病科学与健康科学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角度的科学。
从国外很多大型的研究中发现,要长期获得健康,大部分因素跟医疗系统成熟度没有关係。反而跟社会及环境模式以及个人行为模式有关,这两个部分大约佔七成,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达致长期健康。
今:在具体的健康管理中,行为科学是怎样应用其中的?
乔:行为科学健康管理是预防、保健和开发相结合的。即综合先天基因在後天环境和行为因素影响,分析身心平衡状况的形成和变化,以行为科学健康检测及综合数据分析为依据,制定个人化健康管理方案,弥补先天因素和环境、习惯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预防、干预、调理身心平衡、开发大脑潛能,从而达到个人最佳状态。
基因检测及免疫测试只是现在检测的一小部分,我们把德国及美国,对人体运作评估的物理学推算,作了一个综合的研究,发现从基因特质与健康现况来作一个比较之後,去推算一个人将来的疾病状况会更有效,而且準确层面会超越现在只是针对生理结构去看的一些检测。
举个例子, 从先天大脑结构分析中,很容易会看出一个人的忧郁症倾向。当然,大脑结构容易产生抑郁症,並不等於他一出生便有抑郁症。只是他潛在的风险较高,但我们没法确保他成长过程中,永远不出现负面状况来减少他发病的机会。所以,怎样去提升他的脑区平衡去对抗疾病出现的风险,这个必需要从先天结构与及後天功能配合而产生,才能做到正确的预防。
今:如此看来,行为科学与医学也是可以紧密结合的?
乔:对,这就形成了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适应20世纪欧美形成的综合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並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於疾病防御、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
在应用阶段,行为科学健康管理之成效突出
今:如此高的治愈率,是否与您刚提到的“针对性”有关?
乔:是的,行为医学整全健康管理,要对一个人的先天基因,後天环境和後天行为进行检测,汇聚了中医、西医、物理治疗、行为协调等各种医疗精粹,是将各个学科的数据整合後,才得出方案的。 例如先天结构评估以大脑神经元分佈结构和天赋、营养、敏感、运动、衰退等相关基因检测为依据,後天功能现状评估包含了脑功能、经络穴位、生理、心理的相关物理及化学原理的检测。
要做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我们必须对个人检测的数据做综合的分析。即是说先天与後天之关係产生像大脑失衡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平衡。尝试举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位母亲带着九岁的儿子,从马来西亚到香港找我们的专家,原因是他的儿子在马来西亚评估了有自闭症的问题,在马来西亚已跟从传统治疗有四年时间,可是效果並不顯著。後来我们的专家作了一个整全的报告後,发现这个孩子被判自闭症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的输入/输出严重失衡。因此,我们的治疗主要针对大脑输出脑区提供额外刺激,而並非传统的感觉统合或强化感官接收这种治疗模式,追踪三个月的时间,男孩子从自闭症变回跟普通孩子没有差别。整个过程跟进除了脑区平衡及脑区结构提升之外,基本上没有使用太多不同的方法,便产生了比在马来西亚数年的主流治疗,出现了明显的差異。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了解永远是治疗或提升健康、改善问题最先要做的事!而並非哪个方法较好,因为只要“了解”,我们便能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今:这10000多个案例,大致有哪些类型?行为科学健康管理可提供哪些服务?
乔: 健康管理从来不针对疾病,是针对预防。让生命更有质量。因此,教育大众从“未病”开始去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模式,定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跟着下来的半年到一年应该如何做,达致更健康。
故此,在个别跟进之後,便是巩固概念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从一个人影响一家人、一家人影响一个社区的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健康整体提升。所以教育普罗大众健康基本概念也是重要的一环,但没有个人健康,便不能谈论社会整体健康。因此,每一个跟进的个案,我们都希望将最合适的健康理念放到他的潛意识,而不是因为个别疾病问题解决不了,才找我们的。
当中有精神类病症康复案例、科教类状元培养案例、早期癌症类康复案例、免疫功能和亲子关係类案例、孕育类病症康复案例等。我们的服务其实非常广泛,如先天疾病筛查及康复,成人精神评估及情绪管理,家庭关係及工作状态管理,提供戒煙、戒酒、戒毒的健康管理方案等等。
今:检测身体状况,评估健康数据,制定管理方案,最後通过什麽方式干预健康呢?是依靠医疗手段吗?
乔:刚才提及健康因素的研究中,医疗手段只佔整体健康因素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会牵任何医疗手段,最主要都会从行为科学的理念作治疗或改善健康的方向。
方法有很多,但必须要从个人需要去决定,就好像刚才提及的自闭症案例一样,没有检测了解现况,完全没办法单从病人口头描述或个人感受的描述去作决定,否则便跟现在常用的健康管理並没有任何差别。
我相信主要的优势是个人化。虽然我们生理结构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正如我们的样貌都是从眼耳口鼻组合出来,可是我们在场没有人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个别差異便是有没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相对过去我们常用的健康管理方式,最大的优势肯定是所有人都会得到明显的效果。因为,都是个性化的方案。
像早前我们有一位十七岁的年青人,他是英国人,在英国被评估了多项情绪、学习障碍与及专注力失调的问题,这类问题若跟从一般的管理方式,都是针对大脑神经传导物质的方向去处理,可是在英国治疗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明显改善。当来到香港找专家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所影响的问题並非在大脑,而在脊椎。
因此,从问题的源头处理,三个月後明显见到这位年青人不但睡眠状况、学习效果、专注力以及自信心都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别再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发展前景可期,但在推广方面团队仍需努力
今:关於行业的发展前景,您怎麽看?
乔: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一方面,通过行为科学健康管理的运用,达到心脑平衡与身心潛能发展的整全健康状态,让我们更加接近理想人生;另一方面,填补了行为科学健康管理的空白,有助於推动身心健康和社会预防、治疗、健康管理的整合发展,完善与发展国内身心健康产业。
今:在发展和推广方面,行业面临着哪些现实难题?
乔:行为科学整全健康管理属於新兴行业,人才匮乏,规模受限,相关的行业标準和正规培训有待完善。如果要大规模普及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及做AI人工智能化设备和服务的技术升级。
今:鉴於此,团队是否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乔:目前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普通人能更明白这个学科及其应用前景。我们先做好数据积累,相信取得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成果後,会更有利於推动行业发展。
今:团队目前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乔:既定规划是设立慈善科研项目、健康管理实体业务、AI人工智能业务、科教传媒产品四大板块。目前研发团队已扩充到了相关的领域,AI团队正进行软件开发,预计两年内APP可面市。
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乔:就好比机器人医生“沃森”,就是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我们也希望将已积累的案例数据汇总,能够做出一套系统,帮助到在此领域里从事教育、医疗、康复等工作的一线人员,作为一项工具,为其提供参考和指导。而像APP,普通民众都可在手机裏安装,从而指导自己更高效地学习、工作,健康生活等。
今:除了在商业领域的拓展,团队之研究成果是否有用於慈善事业?
乔:慈善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例如两年前我们就在香港做了五十个案例的慈善科研。今年,哈佛优质教育的行为科学研究团队与儿童慈善基金会“天使的梦”专项基金发起“向日葵关爱计划”,将为百城公益行的五千名自闭症贫困家庭提供研究性质的行为科学精神健康管理服务。
今:您怎样看待自己目前所做的这项工作?
乔:如果这项工作能够做成,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案例对应的不只是个人,还有其背後的家庭,甚至关係到整个社会。所以,透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他们,或许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挽救了一个家庭,某种程度上也助力了社会和谐。
今: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