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张泉灵和她那封名为《生命的后半段》的辞职书一时成为热点。在那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曾经说要把记者作为终生职业的她会选择离开。就像她自己写道的:还是最好的新闻平台,还是最好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然而她还是咬着牙选择转换赛道,并在短短4年间,陆续就任了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和少年得到董事长。作为一款面向青少年语文教育的应用软件,少年得到也是她前同事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投资的项目之一。对于张泉灵,罗振宇曾经这样评价:“她是我唯一羡慕嫉妒恨的人啊,因为她是我见过知识最驳杂,也是学习最快的人。”
所谓的华丽转身其实是骗人的
对于当时的离开,张泉灵把这种内在动因解释为焦虑,她用一个”段子”来说明自己心中的担忧:“刚开始碰到我的人会说,‘泉灵,我非常喜欢你’,后来发展成‘泉灵,我爸妈非常喜欢你’,再后来是姥姥……所以,赶在快没人喜欢我的时候,我转行了。” 张泉灵内心深处的焦虑显然不是对受众层次变化的恐慌,而来自与时代的脱节和一种堪忧的被淘汰感。
后来,张泉灵把自己离开央视比喻成跳出“鱼缸”。当然,跳出去的鱼没有了水会很危险,但是如若不跳出来,就没有海洋生物进化的那一天。从放下到重新开始,张泉灵几乎和所有转换跑道的人一样,走得并不轻松。
在最开始的半年中,张泉灵说自己一个人偷偷哭过的次数,比前十年加起来都要多。外界眼中的“华丽转型”,对于她本人而言却像是一场高空杂技,从一个秋千跳到另外一个秋千,被逼著做一个接一个的高危险系数动作。
“你被不断地逼入困境,筋疲力尽,还要鼓起勇气跳到下一根秋千上,但是,这个时候放开手里的那根杆,真的好难。”张泉灵说。
认知系统被重新启动,每天,新的人、事、理念纷至沓来,“我觉得掉一层皮是肯定不够的,所谓创业,最后其实是脱胎换骨。”在重压之下,张泉灵通过创立一家公司,慢慢改变自己。
“我从未这么努力学习过,即便是高考前。之前,我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证明我聪明;现在,学习和思考的结果,都只证明了我上个星期的想法是多么愚蠢。”这听起来像是一句玩笑,但是对张泉灵来说确是实实在在、重建自我的过程。
她享受吸收养分和挑战未知的乐趣,她说她的成长可能抵得上此前几年的累积。更加神奇的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她还告别了吃了很多年的安眠药。
“当今有两个特别显著的变化,第一是人的寿命变长了,第二是外部世界的变化速度变快了,当更长的生命面对更快的外部环境变化,人需要有不同的经历,让你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立体,让你的人生也更加丰满。”张泉灵坚定地告诉记者。
不论是当时离开央视决定做投资,还是在做投资的同时,决定跳下海自己做一个公司,对张泉灵来说,都是她不会后悔的人生选择。
和消防员学习记者技巧
要在另一个秋千上站稳,张泉灵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构建未知行业知识体系的能力。在加入紫牛基金前,张泉灵仅花了三、四个月时间便熟悉了投资行业的脉络。如此短的时间跨入全新的领域,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对张泉灵来说,这项快速学习的技能得益于多年的记者经历。
“不管是创业还是就职,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随时可以学习,随时可以从别人身上吸取养分。十八年的记者生涯留给我的人生经验就是,我特别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一个靠谱的人,跟他去学习,从而缩短你的学习路径。”张泉灵自信且笃定。
她问了记者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能够从消防员这个职业上学习到什么?分辨不同火源如何灭火?也许是的。但张泉灵在做记者时,却从消防员身上找到了跟自身职业匹配的学问——面对从未踏足过且处于紧急状况的地方,迅速搞清楚状况,并对形势做出判断。这不正是一名记者最应具备的素质吗?
在进入TMT这样的新兴行业时,张泉灵的最优学习路径是什么?她的答案是把自己变成投资人。因为身为投资人,每天需要和形形色色的创业者交流,创业者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里深耕,而投资人却能汇总信息,拥有更高、更宽的视野。
在拥有了3年投资经验后,张泉灵选择了教育行业,转身成为创业者,认准这条路扎了下去。从既不懂互联网又不懂投资的“小白”,到如今已经游刃有余的操盘手,转型这件事对于张泉灵从天方夜谭变成了妙趣横生。
但经验可以学习,创业却没有成熟的路径可以复制,哪怕战略再清楚,战术上再有经验,也一定会有试错的过程。“我总会审视自己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什么事干得特别傻。
创业其实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因为没有人告诉你要怎么做,你的公司要到哪里去,你们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份认可又能持续多久……没有人能够给你标准答案,所以这就意味着你一定要试错,如果你没有发现自己特别傻,你就没有试到错,也就等于你没有成长。”张泉灵说,“创业最难就在挑战自己的不擅长。”
如今,她的两家公司员工已经超过百人,比四年前已经翻了好几倍。这是一个非常扁平化的团队,张泉灵把自己成长的经验带到了企业文化中去。少年得到的团队内部已经形成“终身学习、学习有输出”的氛围,在她的团队内部,很早便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组,比如戏剧社,成员们也会借鉴学习戏剧理论的有效方法,应用于小朋友的语文学习当中。
我想给社会留下点什么
浮士德曾不断追问自己,怎样的我才会觉得满意?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什么意义与价值?这个问题对于张泉灵,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答案。
对于失败,她并不会避讳自己创业失败的可能。当记者问到,如果万一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张泉灵却坦言,“我们以前说万一失败,可创业其实是99.99%的可能会失败。”但旋即,她自信地补充说,“我现在,是在‘万一’的环境里考虑该怎么走,而不是失败了该怎么办。”
而对于创业成功,她也有自己的考量。现在流传着几种普遍的标准:第一是创业公司有没有多次融资,但这只是企业扩大发展的手段,远不是成功的标准;第二是公司有没有变成独角兽,一定的规模确实是创业公司追求的方向,但规模绝不是单一的判断成功的维度。“我创业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我到底会给社会留下什么,什么是值得我留下的。”
基于这样的初心,张泉灵选择了教育。在张泉灵看来,教育行业是需要公德的行业。“我希望做出的教育类产品,是真正符合孩子需求的,而不仅仅是吸引他们的眼球。”技术的变化也会引发教育需求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使教育公平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四五线城市的孩子也有机会碰到好的老师。这也是张泉灵给予少年得到的期望,让它可以在儿童基础教育上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拓展,助力中国下一代的成长。
有了评判成功的目标,她还给自己设定了执行的准则。“教育行业最终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产品的极致。因为学生的时间太有限了,你在为教育买单的同时,不仅花费了金钱,还有时间。所以学生只应该从市场上购买效果最好的产品,而不是及格线的东西。一个女人可以买50支口红,尽管她根本用不完,但没有人会同时报50门课程,因为他的时间只有那么多。”
马东曾经这样描述张泉灵,她从一个出镜记者,评论员到现在的投资人,都是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命能力的边界。把自己本来完美的职业履历,变得有了一丝缺憾的可能性。但是,正是这种缺憾的可能性,才使她的人生更完美。
保持开放的学习状态一直是张泉灵重要的特质之一,也是支持她不断突破局限,寻求更好自己的内在力量,与人生智慧。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姿态,她会去接纳不同,欣赏不同,尝试不同,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和敬畏,总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张泉灵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向日葵一样,始终追寻着阳光的方向,努力向上生长。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四年,我当然找到了充实生命下半段的东西,我很充实、快乐。”张泉灵这样说。
张泉灵人生节点
1997年:张泉灵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
2000年:张泉灵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
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张泉灵主持《朝闻天下》新环节之《香港早晨》
2008年:张泉灵参加奥运圣火登顶珠峰采访
2012年:张泉灵直播《泉灵看两会》。同年,主持第二季《开讲啦》,并主持担任神舟九号的特别报道
2015年7月:张泉灵确认从央视离职,以顾问形式加盟傅盛战队,成为傅盛旗下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
2017年2月:張泉灵加盟《奇葩说第四季》担任导师
2018年:就任少年得到公司董事长,少年得到由得到App团队出品的一款全新App,定位于“专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