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伴随高校教育蓬勃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建筑力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它是一门用于工程结构计算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桥梁。所以如何“教”和如何“学”成为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质量,学生兴趣
《建筑力学》是包涵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繁杂、抽象、枯燥,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初次接触力学的学生而言相当难学。但是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是一门用于工程结构计算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桥梁。所以文中拟从“教”即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即激发学习兴趣,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将“教”与“学”有效的结合。
一、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清楚课程和学生的定位
传统建筑力学课堂教学,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依据确定的教材编制授课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由于职业教育的现实性,决定了力学课程和教材是动态的,教材往往滞后于现实需要。再加上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教师在力学课堂教学中仍跳不出“知识本位”教学,甚至出现所传授的知识是无用、无效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来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减少或删除部分理论分析推导,加强应用计算,补充课外实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讲些工程实例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二)教师实行“低起点、多归纳”的教学方法并将本课程的内容拓展到实际中
1、低起点
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低起点”引入法。
①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两个汇交力合成”的情况,再研究“多个汇交力合成”的情况,最后研究“多个汇交力的平衡条件”,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②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梁的内力图”教学中,先由简支梁、悬臂梁分别在集中力、均布荷载、集中力偶作用下内力图的绘制,引出任意一根梁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的绘制。
③从学生已学过的、所掌握的实例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 “轴向拉压强度计算中弹性模量的测定”可以与“扭转杆强度计算中剪切模量的测定”进行类比实验。
2、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内力与内力图”教学中,利用荷载与内力的微分关系归纳出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又如:结构力学中“力法”和“位移法”其实都是在讲力和位移的相互关系,而力矩分配法是一种特殊的位移法。
(三)教师尽量将本课程的内容拓展到实际中
例如讲《力和受力图》这章时,可以多举些建筑物中墙、梁、楼板、地基等工程中的实例来叫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厂房结构的模型讲述结构计算简图的选择。在介绍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时,可结合钢结构柱脚的联结方式进行讲解,当采用螺栓联结时,由于螺栓具有转动能力,所以是铰支座,而当采用焊接时,不能运动,所以是固定端支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力学兴趣明显提高,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长进。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
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着力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的问题。
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收集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力学科学史、科学新成就和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由陌生进而产生兴趣。如西安大雁塔建于唐代,塔身全部采用砖石材料,至今依然完好无损;今天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
(二)尽量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的问题
在力学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抽象力学定理、公式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静力学中铰链约束时,可利用一些剪子、钉书器等大家非常熟悉的物品来了解铰链约束的构成, 然后进一步分析铰链约束受力情况。通过这些举例,让同学们觉得力学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又如,在讲钢结点时,可以联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点,由于梁、柱的钢筋是帮扎在一起的,又用混凝土一次浇灌成型,杆件间是无法发生移动的,因此该结点可以简化成钢结点。这样学生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已建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如材料力学中的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通过拉伸机的自动描绘仪,把材料的σ― ε曲线描绘出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亲自观察和记录了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时的各项现象和各种指标,这样学生得到第一手感性材料。
三、结语
我们应培养具有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优势的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运用,让高职高专学生参与教学,可以激发个体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质量,学生兴趣
《建筑力学》是包涵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繁杂、抽象、枯燥,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初次接触力学的学生而言相当难学。但是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是一门用于工程结构计算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桥梁。所以文中拟从“教”即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即激发学习兴趣,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将“教”与“学”有效的结合。
一、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清楚课程和学生的定位
传统建筑力学课堂教学,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依据确定的教材编制授课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由于职业教育的现实性,决定了力学课程和教材是动态的,教材往往滞后于现实需要。再加上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教师在力学课堂教学中仍跳不出“知识本位”教学,甚至出现所传授的知识是无用、无效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来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减少或删除部分理论分析推导,加强应用计算,补充课外实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讲些工程实例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二)教师实行“低起点、多归纳”的教学方法并将本课程的内容拓展到实际中
1、低起点
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低起点”引入法。
①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两个汇交力合成”的情况,再研究“多个汇交力合成”的情况,最后研究“多个汇交力的平衡条件”,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②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梁的内力图”教学中,先由简支梁、悬臂梁分别在集中力、均布荷载、集中力偶作用下内力图的绘制,引出任意一根梁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的绘制。
③从学生已学过的、所掌握的实例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 “轴向拉压强度计算中弹性模量的测定”可以与“扭转杆强度计算中剪切模量的测定”进行类比实验。
2、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内力与内力图”教学中,利用荷载与内力的微分关系归纳出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又如:结构力学中“力法”和“位移法”其实都是在讲力和位移的相互关系,而力矩分配法是一种特殊的位移法。
(三)教师尽量将本课程的内容拓展到实际中
例如讲《力和受力图》这章时,可以多举些建筑物中墙、梁、楼板、地基等工程中的实例来叫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厂房结构的模型讲述结构计算简图的选择。在介绍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时,可结合钢结构柱脚的联结方式进行讲解,当采用螺栓联结时,由于螺栓具有转动能力,所以是铰支座,而当采用焊接时,不能运动,所以是固定端支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力学兴趣明显提高,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长进。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
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着力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的问题。
在上绪论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收集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力学科学史、科学新成就和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由陌生进而产生兴趣。如西安大雁塔建于唐代,塔身全部采用砖石材料,至今依然完好无损;今天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
(二)尽量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的问题
在力学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抽象力学定理、公式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静力学中铰链约束时,可利用一些剪子、钉书器等大家非常熟悉的物品来了解铰链约束的构成, 然后进一步分析铰链约束受力情况。通过这些举例,让同学们觉得力学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又如,在讲钢结点时,可以联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点,由于梁、柱的钢筋是帮扎在一起的,又用混凝土一次浇灌成型,杆件间是无法发生移动的,因此该结点可以简化成钢结点。这样学生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已建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如材料力学中的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通过拉伸机的自动描绘仪,把材料的σ― ε曲线描绘出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亲自观察和记录了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时的各项现象和各种指标,这样学生得到第一手感性材料。
三、结语
我们应培养具有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优势的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运用,让高职高专学生参与教学,可以激发个体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