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新经济改革中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有企业在融入党政机构领导思想的同时,在战略布局、经营发展、风险管控方面还有所欠缺,还未能够形成一套成熟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框架与机制。 本文对当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做出盘点并提出建设新时代国有企业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议。
积极发展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一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中国新经济体系发展的一个基调。此前全国国有企业工作会议提到建立现代化国有企业发展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建立有效的发展模式的道路中还存在些许障碍。鉴于此种现状,本文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风险管控问题、战略发展模式合理性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
国有企业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增强自身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国有经济的现代化竞争能力一直是深化国有企业有效性改革主旋律。当代国有企业治理的架构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架构;二是薪酬激励机制与人事管理;三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蓝图。这三个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整体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增值能力,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早前,国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国有企业公司要重视战略布局、资产投资重组、风险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改革方向和执行情况。目前国有企业治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从企业到资本的统一管理。过去国有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是欠缺的,从而使得国有企业资产增值与发展过程变得缓慢。因此当下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企业和资产一致性管理的方向,强调了国有企业要在公司治理中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发展水平。因此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是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对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和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是当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不足
现存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下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水平与日俱增,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面临着各种风险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经营风险有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层决策风险、职工操作风险等。国有企业公司在业务工作、财务审计、合作发展、战略布局等方面出现潜在的风险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处于关键的把控地位,其分别对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承担不同的内容。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专业能力也不能够满足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所需。国有企业内部单一和固定的绩效制度是导致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管控动力不足的一个因素。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利益没有一个合理的绩效连接,从而高层管理人员对国有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管控意识较低。另外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不具有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此外,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多有一些是上级机构派驻人员,其对于国有企业多年来的发展状况和背景不够了解,从而使得其无法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同时派驻人员在融入国有企业内部、获取所需信息等方面存在障碍以至于其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控制的工作成果较少。国有企业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仅仅处于事后处理层面,没有做到事前风险识别和事后风险处理一体化处理。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十分的滞后和被动。严重的风险事件将可能给予国有企业公司致命的打击,要知道国有企业公司在国际整体经济布局都都有着重要的席位,如果出现严重的风险事件这对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也会有消极的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层没有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主动的识别和管理,只有风险问题使得国有企业陷入危机时才进行弥补工作。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以及风控制度不成熟对于国有企业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發展、公司综合业务的发展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
国有企业股权过于集中
国有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与法人股占有的比例非常的大。根据统计数据,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与法人股占比为2/3左右,由于国有股不可在市场上流通,无法在市场上通过国有股权的转让,来达到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与国有产权的重组,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优化功能的发挥。总体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可以概括为以国有股为主导的封闭型股权结构。这种结构会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效益。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果不完善
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的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的资产增值和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新三会还存在职责不清、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上文所述,国有企业中的大股东多是持有国有股的法人,这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在根本上把控、监督、制约管理层。管理层的人员安排和工作多会直接受到大股东的影响,多为国有机构驻派的对公司战略发展不清楚的人员。再加上新三会的人事任命和职责划分存在交叉和不清楚的现状,最终导致管理层对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同时“新三会”中监事会的独立性不足导致其无法正确监督董事会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决策,以致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处理上出现较大的监管漏洞。综上“新三会”的缺陷问题使得整体的新三会治理结构无法正确发挥其对国有企业综合风险监督管理的作用,拉低国有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全面建设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因子往往是在夹缝中生存,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下放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国有企业要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缺失给自身带来的潜在危机。并且要明确自身发展与经营目标,认识所处行业市场的系统系风险来源,从而不在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层面陷入风险危机。此外国有企也要注重管理层的风险识别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使管理层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一个战略统筹,从而建立一个积极的内控风险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问责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将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结果直接与管理层的绩效挂钩,从而使国有企业能够独立自主、可持续地进行自身的经济发展。
改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布局
对于国有企业目前股权结构的单一问题,国有企业需要根据所处行业的背景和发展需要对自身股权结构做风险分析。公共产品领域的国有企业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多所需的股权架构是不同的。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由于关乎民生发展可以有国资委直接控制,强化管理,需要调整股权的分配持有比例,降低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持股占比,增加其他可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权,从而优化整体股权结构。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由于在资产整合、资产规划等方面的决策需求较大,适合多层次的股权结构。但是需要在多层次股权结构中设立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机制。底层股权结构的布局对国有企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针对所处行业的现状、结合现有股权结构的不足对股权结构进行适当性调整。
加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果
“新三会”是当下国有企业对运营决策、战略布局、财务会计状况以及风险管理进行综合性把控的平台。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重视“新三会”规章制度的建设,使“新三会”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中坚力量。其次,国有企业应该设立“新三会”职责划分标准,让“新三会”能够有效地实行风险识别的一体化监管程序。第三,国有企业在新三会的人事布局上要结合上级组织规定设立专业的管理和监管人员。第四,在“新三会”中还要设立风险事项审批和决策反应机制,对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进行第一时间处理。此外,国有企业的“新三会”还应针对每一会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规定专门的财务信息的交流以及报告审批流程,以免财务审计风险对国有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在建立有效且完善的国有企业治理架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全面风险管控过程中还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应该在公司财务管理、资产投资管理、业务经营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机制,最大化识别潜在风险并对风险问题进行积极的处理。并且要落实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使得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层相挂钩,进而提高整体国有企业风险控制水平。最后国有企业要提高整体风险管控意识、改善股权结构布局、明确“新三会”职责,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和风险管控架构。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
积极发展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一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中国新经济体系发展的一个基调。此前全国国有企业工作会议提到建立现代化国有企业发展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建立有效的发展模式的道路中还存在些许障碍。鉴于此种现状,本文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风险管控问题、战略发展模式合理性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的背景
国有企业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增强自身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国有经济的现代化竞争能力一直是深化国有企业有效性改革主旋律。当代国有企业治理的架构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架构;二是薪酬激励机制与人事管理;三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蓝图。这三个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整体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增值能力,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早前,国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国有企业公司要重视战略布局、资产投资重组、风险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改革方向和执行情况。目前国有企业治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从企业到资本的统一管理。过去国有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是欠缺的,从而使得国有企业资产增值与发展过程变得缓慢。因此当下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企业和资产一致性管理的方向,强调了国有企业要在公司治理中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发展水平。因此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是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对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和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是当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下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风险敞口
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不足
现存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下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水平与日俱增,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面临着各种风险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经营风险有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层决策风险、职工操作风险等。国有企业公司在业务工作、财务审计、合作发展、战略布局等方面出现潜在的风险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处于关键的把控地位,其分别对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承担不同的内容。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专业能力也不能够满足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所需。国有企业内部单一和固定的绩效制度是导致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管控动力不足的一个因素。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利益没有一个合理的绩效连接,从而高层管理人员对国有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管控意识较低。另外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不具有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此外,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多有一些是上级机构派驻人员,其对于国有企业多年来的发展状况和背景不够了解,从而使得其无法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同时派驻人员在融入国有企业内部、获取所需信息等方面存在障碍以至于其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控制的工作成果较少。国有企业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仅仅处于事后处理层面,没有做到事前风险识别和事后风险处理一体化处理。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十分的滞后和被动。严重的风险事件将可能给予国有企业公司致命的打击,要知道国有企业公司在国际整体经济布局都都有着重要的席位,如果出现严重的风险事件这对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也会有消极的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层没有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主动的识别和管理,只有风险问题使得国有企业陷入危机时才进行弥补工作。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以及风控制度不成熟对于国有企业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發展、公司综合业务的发展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
国有企业股权过于集中
国有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与法人股占有的比例非常的大。根据统计数据,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与法人股占比为2/3左右,由于国有股不可在市场上流通,无法在市场上通过国有股权的转让,来达到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与国有产权的重组,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优化功能的发挥。总体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可以概括为以国有股为主导的封闭型股权结构。这种结构会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效益。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果不完善
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的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的资产增值和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新三会还存在职责不清、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上文所述,国有企业中的大股东多是持有国有股的法人,这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在根本上把控、监督、制约管理层。管理层的人员安排和工作多会直接受到大股东的影响,多为国有机构驻派的对公司战略发展不清楚的人员。再加上新三会的人事任命和职责划分存在交叉和不清楚的现状,最终导致管理层对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同时“新三会”中监事会的独立性不足导致其无法正确监督董事会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决策,以致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处理上出现较大的监管漏洞。综上“新三会”的缺陷问题使得整体的新三会治理结构无法正确发挥其对国有企业综合风险监督管理的作用,拉低国有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建议
全面建设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因子往往是在夹缝中生存,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下放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国有企业要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缺失给自身带来的潜在危机。并且要明确自身发展与经营目标,认识所处行业市场的系统系风险来源,从而不在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层面陷入风险危机。此外国有企也要注重管理层的风险识别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使管理层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一个战略统筹,从而建立一个积极的内控风险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问责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将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结果直接与管理层的绩效挂钩,从而使国有企业能够独立自主、可持续地进行自身的经济发展。
改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布局
对于国有企业目前股权结构的单一问题,国有企业需要根据所处行业的背景和发展需要对自身股权结构做风险分析。公共产品领域的国有企业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多所需的股权架构是不同的。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由于关乎民生发展可以有国资委直接控制,强化管理,需要调整股权的分配持有比例,降低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持股占比,增加其他可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权,从而优化整体股权结构。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由于在资产整合、资产规划等方面的决策需求较大,适合多层次的股权结构。但是需要在多层次股权结构中设立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机制。底层股权结构的布局对国有企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针对所处行业的现状、结合现有股权结构的不足对股权结构进行适当性调整。
加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果
“新三会”是当下国有企业对运营决策、战略布局、财务会计状况以及风险管理进行综合性把控的平台。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重视“新三会”规章制度的建设,使“新三会”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中坚力量。其次,国有企业应该设立“新三会”职责划分标准,让“新三会”能够有效地实行风险识别的一体化监管程序。第三,国有企业在新三会的人事布局上要结合上级组织规定设立专业的管理和监管人员。第四,在“新三会”中还要设立风险事项审批和决策反应机制,对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进行第一时间处理。此外,国有企业的“新三会”还应针对每一会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规定专门的财务信息的交流以及报告审批流程,以免财务审计风险对国有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结 语
在建立有效且完善的国有企业治理架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全面风险管控过程中还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应该在公司财务管理、资产投资管理、业务经营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机制,最大化识别潜在风险并对风险问题进行积极的处理。并且要落实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使得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层相挂钩,进而提高整体国有企业风险控制水平。最后国有企业要提高整体风险管控意识、改善股权结构布局、明确“新三会”职责,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和风险管控架构。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