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272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0—45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关键词:穿刺方法;桡动脉;动脉采血
动脉血气分析是反映呼吸系統疾病、呼吸衰竭性质及程度的重要检测方法,也是疾病诊断、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准[1]。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比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更为方便、创伤小,已在临床上逐渐替代了股动脉采集法,但由于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周围组织复杂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2]。
采血技术的好坏会造成血液化验误差,影响临床诊断治疗[3]。我们深入分析桡动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对垂直穿刺法和斜刺法采血进行系统比较,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寻找更加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为此我们对2014年1月—2014年6月272例动脉采血的病人,分别用两种穿刺法采集动脉血液标本,并将两种穿刺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病人272例,其中男150例,女122例;年龄48岁-93岁。将272例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36例和对照组136例,均由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护士操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 两组均使用一次性1ml肝素化注射器。
1.3 方法 实验组病人用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局部血肿发生率。
1.3.1 采血方法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手臂外展,手掌朝上,腕关节下垫软枕,向病人介绍动脉采血的目的和方法,取得病人的配合,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操作者立于穿刺侧,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桡动脉,穿刺点在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骨间隙处,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cm 处,以搏动最明显处定位[4],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直径大于5cm,待干。实验组采血时,操作者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使针梗与穿刺侧手臂垂直,在已消毒范围内,使桡动脉搏动点固定于两指间,在两指间呈90°角行桡动脉穿刺,见鲜红回血后即固定针头,负压管取所需血量0.5mL-1.0mL,迅速拔出针头,立即将针头刺入橡皮塞,以隔绝空气,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后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通常为5min-10min[5],用无菌干棉球局部加压止血。对照组采血时,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一次性动脉血气针,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0—450角穿刺,回血后负压管取动脉血液标本至所需血量,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10min-15min。对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机制不良或高血压者要延长压迫时间。将采血针头刺入橡胶塞与空气隔绝,将注射器平置于两掌之间,轻轻地转动数次,使肝素液与血液充分混匀,血标本贴标签送检。
1.3.2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采血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注: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χ2=6.941,P<0.008。
表2 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比较 例(%)?????????????????????
注:两组比较,Z=-3.604,P<0.001。
表3 两组穿刺方法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两组比较,χ2=18.280,P<0.001。
3 讨论
桡动脉采血成功率一直是呼吸科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在抢救呼吸危重病人时尤为突出。300—450斜刺法采集桡动脉血时,因操作者食指、中指仅固定了桡动脉的一端,无法绷紧皮肤,血管暴露不充分,不容易掌握进针方向,从而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另外,由于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较大,如果缓慢轻柔进针,会使针尖在血管壁上滑行,无法刺入动脉管腔内,也降低了一次穿刺成功率。90°垂直进针法操作者食指、中指分别从两端固定桡动脉,血管不易滑动,容易辨别血管深度,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桡动脉采血疼痛是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的重要因素,而护士是操作者,也是疼痛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主要实施者,在疼痛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90°垂直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时,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相对减小,组织损伤的程度减少,受损组织释放的致痛物质减少,故引起的疼痛较轻。另外垂直进针法直接刺入皮下及血管,减少了进针行程,缩短了伤害性刺激的时间,从而减少皮下神经纤维的刺激,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病人疼痛程度评价分3种,轻微疼痛有痛感,为一度疼痛,病人表示如果下次做同种穿刺不惧怕,愿意接受;二度疼痛为疼痛加剧,病人表示如果下次做同种穿刺不愿意接受;三度疼痛为疼痛剧烈,病人不能坚持完成此次穿刺,表示如果下次做同种穿刺不愿意接受[6]。表2可见,采用90°垂直进针法采血,病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穿刺后局部血肿也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并发症,控制的好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00—450斜刺采血法由于穿刺成功率低,在反复的皮下试探穿刺时,容易损伤桡动脉血管,造成皮下淤血,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创伤和痛苦。穿刺成功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宜掌握,因皮肤进针处和血管穿刺点之间还有小段距离,按压时必须同时按住两个穿刺点,否则也易导致局部皮下血肿。而90°垂直进针法穿刺时皮肤和血管进针处在同一位置,拔针后能准确掌握按压部位,组织完好率达98.53%。
综上所述,垂直穿刺法与斜角穿刺法相比,操作简单,对局部组织损伤少,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程度较轻,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健荣,蔡映云,陈宝春.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的临床思维[J].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5):958-960.
[2]张 娇,杨雅苹.提高动脉血标本取样准确率[J].临床实践,2012,30(14):14l-142.
[3]邢春艳.桡动脉采血在儿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lO(5):169-170.
[4]蒋洁.桡动脉穿刺抽血定位方法探讨与护理[J].淮海医药,2007,25(3):263
[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
[6]黄腊梅.压迫固定法在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4):155-156.
关键词:穿刺方法;桡动脉;动脉采血
动脉血气分析是反映呼吸系統疾病、呼吸衰竭性质及程度的重要检测方法,也是疾病诊断、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准[1]。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比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更为方便、创伤小,已在临床上逐渐替代了股动脉采集法,但由于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周围组织复杂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2]。
采血技术的好坏会造成血液化验误差,影响临床诊断治疗[3]。我们深入分析桡动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对垂直穿刺法和斜刺法采血进行系统比较,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寻找更加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为此我们对2014年1月—2014年6月272例动脉采血的病人,分别用两种穿刺法采集动脉血液标本,并将两种穿刺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病人272例,其中男150例,女122例;年龄48岁-93岁。将272例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36例和对照组136例,均由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护士操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 两组均使用一次性1ml肝素化注射器。
1.3 方法 实验组病人用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局部血肿发生率。
1.3.1 采血方法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手臂外展,手掌朝上,腕关节下垫软枕,向病人介绍动脉采血的目的和方法,取得病人的配合,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操作者立于穿刺侧,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桡动脉,穿刺点在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骨间隙处,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cm 处,以搏动最明显处定位[4],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直径大于5cm,待干。实验组采血时,操作者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使针梗与穿刺侧手臂垂直,在已消毒范围内,使桡动脉搏动点固定于两指间,在两指间呈90°角行桡动脉穿刺,见鲜红回血后即固定针头,负压管取所需血量0.5mL-1.0mL,迅速拔出针头,立即将针头刺入橡皮塞,以隔绝空气,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后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通常为5min-10min[5],用无菌干棉球局部加压止血。对照组采血时,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一次性动脉血气针,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0—450角穿刺,回血后负压管取动脉血液标本至所需血量,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10min-15min。对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机制不良或高血压者要延长压迫时间。将采血针头刺入橡胶塞与空气隔绝,将注射器平置于两掌之间,轻轻地转动数次,使肝素液与血液充分混匀,血标本贴标签送检。
1.3.2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采血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注: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χ2=6.941,P<0.008。
表2 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比较 例(%)?????????????????????
注:两组比较,Z=-3.604,P<0.001。
表3 两组穿刺方法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两组比较,χ2=18.280,P<0.001。
3 讨论
桡动脉采血成功率一直是呼吸科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在抢救呼吸危重病人时尤为突出。300—450斜刺法采集桡动脉血时,因操作者食指、中指仅固定了桡动脉的一端,无法绷紧皮肤,血管暴露不充分,不容易掌握进针方向,从而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另外,由于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较大,如果缓慢轻柔进针,会使针尖在血管壁上滑行,无法刺入动脉管腔内,也降低了一次穿刺成功率。90°垂直进针法操作者食指、中指分别从两端固定桡动脉,血管不易滑动,容易辨别血管深度,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桡动脉采血疼痛是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的重要因素,而护士是操作者,也是疼痛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主要实施者,在疼痛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90°垂直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时,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相对减小,组织损伤的程度减少,受损组织释放的致痛物质减少,故引起的疼痛较轻。另外垂直进针法直接刺入皮下及血管,减少了进针行程,缩短了伤害性刺激的时间,从而减少皮下神经纤维的刺激,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病人疼痛程度评价分3种,轻微疼痛有痛感,为一度疼痛,病人表示如果下次做同种穿刺不惧怕,愿意接受;二度疼痛为疼痛加剧,病人表示如果下次做同种穿刺不愿意接受;三度疼痛为疼痛剧烈,病人不能坚持完成此次穿刺,表示如果下次做同种穿刺不愿意接受[6]。表2可见,采用90°垂直进针法采血,病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穿刺后局部血肿也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并发症,控制的好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00—450斜刺采血法由于穿刺成功率低,在反复的皮下试探穿刺时,容易损伤桡动脉血管,造成皮下淤血,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创伤和痛苦。穿刺成功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宜掌握,因皮肤进针处和血管穿刺点之间还有小段距离,按压时必须同时按住两个穿刺点,否则也易导致局部皮下血肿。而90°垂直进针法穿刺时皮肤和血管进针处在同一位置,拔针后能准确掌握按压部位,组织完好率达98.53%。
综上所述,垂直穿刺法与斜角穿刺法相比,操作简单,对局部组织损伤少,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程度较轻,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健荣,蔡映云,陈宝春.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的临床思维[J].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5):958-960.
[2]张 娇,杨雅苹.提高动脉血标本取样准确率[J].临床实践,2012,30(14):14l-142.
[3]邢春艳.桡动脉采血在儿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lO(5):169-170.
[4]蒋洁.桡动脉穿刺抽血定位方法探讨与护理[J].淮海医药,2007,25(3):263
[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
[6]黄腊梅.压迫固定法在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