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全产业链质量控制 助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全产业链质量控制 助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7月29~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京举办“2019年小麦质量营养与安全品质评价技术培训班”。培训班旨在树立小麦全产业链控制理念,促进提升小麦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与营养水平。
  2019年,农业农村部门将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技术培训班为小麦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共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与推广、科普宣传、生产指导和消费引导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加强质量安全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研究员指出,小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市场需求型的小麦产业。市场需要多少小麦,就生产多少小麦;需要什么样的小麦,就生产什么样小麦。保障小麦供给数量的安全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是小麦体系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国小麦生产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现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需要更多关注小麦的质量。从籽粒品质、加工质量到营养质量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需求,促进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张德权介绍,该所小麦加工团队对标“三个面向”,紧跟国际前沿,立足小麦产业,梳理质量变化规律,构建评价体系,帮助小麦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提升。技术培训班已经成为小麦加工团队每年的例行工作,是团队贯彻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开展技术和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培训班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围绕“小麦质量营养与安全品质评价技术”授课。参会学员表示,培训班采用理论讲解和实操指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培训质量。

超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种质研发取得新进展


  我国人口众多,既是用粮大国,也是用油大国,但因植物油品种相对较少,耕地有限,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下,全国油料高度依赖进口。近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超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产业创新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表示,石油和食用油是我国重要的“两桶油”,缺一不可。但是,这“两桶油”每年靠进口的占比高达65%。目前,大豆等常规的油料作物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可是玉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玉米的含油量有望提升到高油作物的水平。
  在研讨会上,广西大学教授、广西益宝油料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子恺介绍了超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的研发情况。1994年,他与育种团队通过利用各种类型玉米间杂交获得一批胚乳含量极少,即只含糊粉层的新型玉米种质,称之为“微胚乳”玉米。继而,逐步改良适种大田并提高粒重。2002年,开始测定种子含油率并对育种材料进行高油种质选择,筛选出一批含油率高于20%的材料。2004年,该育种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获得批量含油率高于25%的育种材料。通过改良群体材料多代分离纯化培育出含油率超过38%的自交系数百个,并组配、筛选杂交组合,于2011年命名为“华健1号”的组合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成为第一个可推广的新类型超高油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广西、黑龙江育种基地组配成大量杂交组合,并在新疆、甘肃、山西、海南等多地种植试验中筛选出一批综合表现超过“华健1号”的优良组合。
  2018年4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率先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广“华健1号”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用以替代进口大豆的建议》。建议指出:“华健1号”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是我国育种专家于2011年育成并唯一通过审定的新型油料作物品种。该品种粗脂肪含量(含油率)24%,粗蛋白含量23.65%(目前我国进口大豆含油率约为19%),质量指标接近山茶籽油和橄榄油。目前,该品种已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可在国内玉米生产区种植。鉴于当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巨大,建議国家加快“华健1号”的推广,以缓解我国进口大豆的压力。
  为此,2018年6~8月,农业农村部相继召开了“华健1号”新品种研讨会,并组织专家赴广西益宝油料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超高油高蛋白玉米的专项考察调研。
  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均对超高油高蛋白的“微胚乳”玉米新型种质给予关注与肯定。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轻工大学、广西桂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与广西益宝油料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钢签署了《超高油超高蛋白“微胚乳”玉米产业化合作研究协议》,为继续深入研发超高油高蛋白“微胚乳”玉米新型种质强化了科研基础。
  2015—2017年,广西益宝油料开发有限公司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个师开展了品种对比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对东北铁岭至新疆伊利的230个测试点进行了生产测试。2018年,该公司在甘肃高台市进行了千亩连片生产示范,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质量检测站检测,“华健1号”改良后,含油率达28%,蛋白含量24%。

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近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无居民海岛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迈入法治化轨道。同步印发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明确,从2019年起,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实现全国全覆盖。
  《办法》强调,要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分级和属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登记管辖。   《办法》明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为基本单位。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应当在自然资源所有权范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等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相对完整的生态功能、集中连片等因素划定。
  《办法》规定,自然资源登记簿应当记载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以及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所有权代理行使主体、行使方式及权利内容等权属状况等,并关联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护规定等信息。
  《办法》要求,登记机构要充分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等不动产登记成果,开展自然资源权籍调查,采取叠加的方式,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边界以及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要充分利用全国国土调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等自然资源调查成果,获取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和质量等信息,划清自然资源类型边界。

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实验室落户青海


  近日,“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在青海大学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青海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空间技术农牧业应用研究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卫星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青海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此次合作,成立“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作为双方开展技术合作的载体。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以面向长远、协同研究、注重应用、共谋发展为联合建设原则,开展面向青海草原畜牧业卫星技术服务,并转化形成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创新,促成一批科研平台、成果、人才和团队在青海扎根落户,并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据该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裴青生介绍,实验室围绕“将空间技术与生态畜牧业技术融合发展”目标,重点围绕多源空间信息数据融合技术、遥感技术、卫星运控调度监测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慧畜牧业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开发、特色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为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服务。
  据了解,青海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百万亩草场和數十万头(只)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还发起涉及210万头(只)牦牛与藏羊的原产地可追溯工程。此外,青海还成立了牦牛产业联盟,打造“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启动青藏高原现代牧场技术研发示范项目,构建青藏高原现代牧场模式等。
  青海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是著名航天研究机构与地方高校战略性互动合作的尝试。空间技术与生态畜牧业技术融合发展,将重点围绕生态畜牧业多源空间信息数据融合技术、遥感技术、卫星运控调度监测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气象信息技术、牧业生产技术、智慧畜牧业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及多源融合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开发、特色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为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服务。
  (以上摘编自《农民日报》)
其他文献
豆类蔬菜根系弱,一旦遭遇大水沤根以及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等的侵染,就会出现红根问题,表现为毛细根消失,主根变红,严重的出现后期死棵毁苗。近年来,笔者通过在湖南省涟源市、益阳市等地调查了解到,随着重茬栽培越来越多,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的红根问题日益严重。防治豆类蔬菜红根,关键在于做好前期预防,后期防治效果较差。  一、症状表现  植株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黄化变薄现象,并逐渐向上发展,植株的茎秆细弱(
秋季是柠檬幼龄树树冠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柠檬成年树果实形成的重要时期;冬季是幼龄树树体越冬的关键时期,也是成年树果实管护和采摘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强柠檬树秋冬季管理,不仅对培育好当年树势和提高果实产量非常重要,而且对翌年尽早恢复树势,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也非常重要。  一、秋季柠檬树管理  1. 幼龄树管理  ①抗旱、排涝  进入秋季,对干旱较重的幼龄果园,每隔5天浇水1次,满足幼树生长水分需求;秋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主题,大面积种植沙田柚,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之路。  把握发展方向 打造“柚”产业  邻封镇距长寿主城区20千米,位于风景幽美的龙溪河畔,坐拥“东林古刹”“龙溪碧水”“万亩柚林”,极具地域特色。邻封镇也是全国优质沙田柚生产示范基地,素有“中国长寿沙田柚之乡”“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美称。  据介绍,邻封镇种植沙田柚已有
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3℃,而且要求昼夜温差相对均衡。任何生长阶段的猪都怕寒冷和昼夜温差过大,尤其是幼仔猪阶段更加明显。保温措施不当,昼夜温差过大,猪群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冷应激以后,轻则影响生长,降低饲料报酬,重则抗病力下降,引发感冒、腹泻,甚至诱发多种疾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搞好保温工作是每一个猪场冬季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保温的标准  小猪怕冷,母猪和种公猪怕热,生长育肥猪既怕冷又
1981年5月,有一本叫《小说界》的杂志依托着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在绍兴路创刊了。三十五年,是从呱呱坠地到成熟挺立的过程。回顾,总像是冬雨中遥望远处的万家灯火,有熟悉的温暖和莫名的感慨。  感谢所有给《小说界》赐稿的作家朋友们!是你们的锦绣文字撑起了我们的杂志,让杂志有了呼吸、心跳和血液流动的声音,有了自己的音容笑貌和气质性格,记录下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人性的温暖炎凉,还有,文学之美。  感谢所有的
一、戴墨镜的侠客  胡十一郎是我的远房舅舅,大家本着节约的原则称呼他十一、一哥、一舅,只有舅老爷暴躁的时候会叫他胡十一郎。  他稍微年轻点的时候,喜欢戴着墨镜,开着摩托车,在人群中呼啸而过。  我当然没有见过他戴着墨镜开摩托车的样子,因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年轻了。  但我家有一张他戴着墨镜站在摩托车旁的照片。照片是黑白的,他笔挺地站在照片里,像椽笔写的垂露竖。  帅得人模狗样的。  但是,我
一、田间管理  1. 出苗期管理  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共需要20~30天,此期内马铃薯种块在地下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首先生根,之后根部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氮肥以满足马铃薯出苗的需要,促使其早出苗、出齐苗。具体措施是:当90%以上种块生根,30%种薯出苗时,足水灌溉,同时每亩冲施15千克尿素;出苗达到90%以上时,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促进根部生长。播种深度不够的地块,可在中耕时进行高培
稻米油以其均衡的营养比例,拥有“稻谷黄金”美誉,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用油。在稻米生产大国日本,米糠的利用率近100%。稻米油成为日本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指定用油。我国目前米糠利用率不到20%,大部分米糠作为饲料使用,甚至作为废料抛弃。数据显示,2015 - 2016年度,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32.3%。  如果将全国年产2亿吨水稻的副产品米糠全部用于榨油,相当于约1300万吨大豆出油,等于为国
在我们未经历世事的时候,陌生代表着神秘和好奇,我们向往一切陌生的东西,仿佛它能带给你一个新的世界。而當我们老了,陌生的东西少了,似乎没什么是有趣的了。那一年我是所有人的陌生人,而现在,我希望你们还能找到当年的那个我。
农业农村部8项措施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  为落实2018年修订发布的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措施,日前,农业农村部提出要求,各地要从8个方面发力,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改革。  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新修订规章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抓紧清理完善地方现行的法规规定、实施办法及工作制度等,推进管理制度成龙配套、有效对接。二要下放管理责权。确保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业务办理职责下放到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