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实验项目是学生亲历“做”与“思”,在动手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或验证的学习历程。数学实验项目可以引领学习从单一走向多维,实现学习从抽象走向直观,促进学习从离身走向具身。在建构和实施过程中应从数学实验项目课程资源场域建设、数学实验项目课程内容研制开发、数学实验项目课程实施深度推进、数学实验项目课程评价多元指标四个维度进行深度实践,助推儿童学科核心素养生长。
关键词 数学实验项目 问题审视 价值追寻 实践跟进
“实验”(experiment)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它是指人的某种尝试性或验证性活动。“数学实验”最早出现在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著的《数学与猜想》一书中,他指出:“完整的数学应包含两个侧面,一个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另一个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小学数学实验项目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实验场域里,运用不同学习工具(素材)进行玩耍、制作、探索、创造等活动,在思维活动充分参与下进行数学探究或验证的学习历程。学生在亲历“做”与“思”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生长、品质提升、素养积淀。
为了解目前小学数学实验项目实施情况,我们选取城市、郊区、农村三类学校的数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教师在观念上认同做数学实验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实验开展的机会还不多,平均每位教师每学期仅开展1.12次,最多平均每学期开展5次,最少平均每学期开展0.09次。分析具体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30%的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50%的教师不知道数学实验如何开展;5%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考虑;15%的教师缺乏实施数学实验的经验。调查表明,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的开展情况,在整体上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内容、方法与评价机制。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引发笔者思考: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常态化实施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的路径有哪些?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展开了深度研究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的价值探寻
1.数学实验项目引领学习从单一走向多维
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的过程。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统一接受被告知式的学习,使得他们无法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而数学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选择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现代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效,而“做”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且学习成效最高。学生通过“做”不仅改善了数学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数学理性精神的滋养、实践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育。
2.数学实验项目实现学习从抽象走向直观
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是符号加逻辑。可见,数学是严谨、理性和抽象的,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却是生动、感性和具象的。传统数学教学,过多依赖演绎、推理来学习,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原理等。理性的学习需要以儿童感性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就如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所提到的,人的认知发源于活动动作。数学实验项目可以提供大量的实验素材,讓学生在动手玩数学、做数学、思数学、创数学的过程中,将头脑中丰富、直观的感知图式内化为表象,从而催生儿童抽象思维的萌发生长,促进他们对数学意义的深度理解建构。
3.数学实验项目促进学习从离身走向具身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心一体的原则,即学习时心智根植于大脑中,大脑植根于身体中,身体又在环境中进行嵌入交互。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接受静坐、静听、静看、静思身心分离式的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为每一个鲜活生命提供出彩的机会。数学实验项目倡导儿童在一定的实验场域里,通过做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体验、思考、创造,形成开放、流动、灵活的学习生态圈。此间,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可以互补,甚至可以叠加,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刻性和生长性,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生动学习样态。
二、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的实践跟进
1.小学数学实验项目课程资源场域的建设
(1)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空间场域规划建设。主要包括“一室”“一廊”“一角”“一场”的建设。
“一室”,即专用实验室。学校建立专门的数学实验室,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充分彰显数学独有的符号、元素、标识、文化,为动手实验做数学提供充足保障。数学实验室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是实验教学区、工具准备区、体验操作区、成果交流区。在多种功能区的使用、互动中,使学生完整经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准备工具—开展实验—交流展示—反馈评价”的实验过程。
“一廊”,即数学实验廊。我们利用校园楼道开设一个微型的楼道实验廊,定期开展户外实验活动,或展示主题实验中集体研究的成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楼道实验廊里利用不同的斜坡模型、圆柱物品、量角器、卷尺等实验工具,研究斜坡的角度、长度等因素对物体滚得远近程度的影响。这样的楼道实验廊给大型户外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场域。
“一角”,即班级实验角。我们在班级一隅开辟出数学实验角,提供一些常用的实验工具、材料,便于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时自由取用。实验角可以用来展示学生提出的实验问题,也可以成为学生个人或团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地,还可以成为学生实验成果作品的园地。比如,学生自创的月历表、天平、日晷、转盘、面积体积单位模型、圆柱圆锥立体造型等,这些创意十足的作品展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智慧。
“一场”,即家庭实验场。家校联动组建自由、灵活的家庭实验场,既可以供学生开展自主型的个人实验,也可以开展亲子互动型的共同实验,形成多元流动的教育生态圈,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氛围。比如,在开展“蒜叶的生长”长程式数学实验中,学生和家长利用家庭实验场共同完成为期两周的下水实验,经历实验观察、数据记录、画图对比、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等做数学的过程,让学习变得有意思、有意义,彰显数学育人价值。 (2)小学数学实验项目中实验工具的梳理开发。实验工具是开展数学实验的重要保障。根据功能不同,实验工具可以分为常规类实验工具和创意类实验工具。表1是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至6年级中所需数学实验工具的梳理。
数学实验工具的开发应遵循便捷性、丰富性、创造性原则,要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实现一材一用、一材多用、多材一用、多材多用的效果。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多观察、多制作、多收集、多整理、多创造,最终形成属于我们独有的“数学实验工具包”。
2.小学数学实验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
(1)根据教材内容构建数学实验模式。以教材内适合开展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为基点,系统梳理,深度挖掘,开发片段小实验或主题大实验,并划分成体验理解型、探究发现型、解释验证型、实践活动型四类数学实验基本范式。表2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适合开展数学实验的内容分布情况。
(2)依据学生内在需求创生数学实验课。依据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改造、创编、研发有创意的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比如,低年段学生认数以后,我们研发“魔力棋子”数学实验课,促进学生构建十进制计数法和位置值原则;中年段学生认识周长以后,我们将不同版本教材整合,设计“周长的秘密”数学实验课,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周长中的规律;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后,我们相机开发“玩转连方”课程,从三连方到四连方、五连方,不断拓宽学生的研究视域;利用骰子这一工具,我们在高年段开发“探秘骰子”数学实验课,引导学生在求点数之和(差)的研究中,感受可能性及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
3.小学数学实验项目课程实施的推进
(1)大问题引领,体现真实情境的意义建构。问题是学生认知发生的重要起点。数学实验项目以学生产生的真实问题为起点,紧扣数学核心概念,在关键问题引领下深入推进主题化、序列化的实验项目学习,促发学生思维不断进阶。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和克”的单元学习中,学生自主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①生活中的秤为什么有这么多种类?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②从古至今秤是不是一直是这个样子?古时候的秤长什么样?
③古人是怎样计量物品质量的?
④表示物体的质量为什么用“千克”和“克”这两个名称来命名质量单位?
⑤它们名字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吗?古人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品的质量?
⑥现代生活中1克、1千克是根据什么来规定它的质量的?
……
这些问题为学生开展“走进千克和克的世界”实验项目学习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起点。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梳理,整理出与核心概念紧密关联的关键问题,确立对应的子项目活动,设计出适切、多样的数学实验项目,形成整个单元学习的任务序列,从而助推有意义学习的真正发生。
(2)大项目设计,体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进阶。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一定的实际环境中进行产生式和创造性思维。开展数学实验项目时,我们关注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创造性的实验项目研究,最终形成问题解决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成果和实验评估。使学生在做、思、创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促进思维从浅层走向深入。比如,在“认识千克和克”的单元学习中,我们设计如下实验子项目。
实验子项目一: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社区超市,在拎、掂、数、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千克与克。学生在观察、操作、记录、思考中,获得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量感体验,为后面的估计、推算等思维活动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实验子项目二:开展“我的精彩厨房秀”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食材的选择、购买、搭配、称重、制作、烹饪、分享等系列活动,在快乐的动手做数学中,逐步建立1千克、1克标准量的准确表象,累积丰富量感。
实验子项目三:开展“秤的前世今生”探索之旅。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了从古至今称重工具——秤的发展演变史,感受社会不断发展的进步历程,展望未来称重工具的变化。再利用身边的资源,动手制作生活中常见的杆秤。一件件稚嫩的作品,透出的是学生在“动手做”中感受到的数学的神奇与美妙。
实验子项目四:探寻1千克、1克的命名由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从中发现1千克、1克的命名经历了科学的鉴定、反复的考证,最后才被运用到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科学性、精准性。
实验子项目五:设计一份科学、营养的一日食谱。引导学生了解人体所需食物的营养成分,结合日常饮食为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在多学科视角融合下,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更加丰富、全面,真正在做中玩、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
(3)大观念整合,体现跨界组合的深度联结。数学实验项目学习是为了解决关键问题而发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其本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数学实验项目时,要全方位、多视角、跨领域,整合思考。我们梳理了小学阶段数学与科学课程中的相关交叉内容,从统计情况来看,原来数学与科学之间有如此多相通共融点。鉴于此,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在教学中开展学科间的横向勾联,基于多学科、大观念的整合视野,重构实验项目学习样态。比如,研究斜面上物体“怎样滚得远”一课,在设计思考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时,除了涉及数学学科知识,还关联到科学学科知识,比如斜坡面光滑程度、坡面长度、与地面角度、地面材质以及物体的大小、材质、快慢等。所以,基于大观念视角,跨学科设计实验项目学习,能更好地凸显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大單元规划,体现素养结构的关联视角。目前的教学大多以课时研究为主,针对单元整体规划的结构性研究较少,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跨课时、跨学期,甚至跨学年的长线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单元整体规划,用核心问题引领,以系列化、主题化单元数学实验项目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积淀。我们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审视、规划单元内容,通过适当调整、合理重组,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数学学科逻辑的单元教学体系,诱发学生深度学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以“认识面积”单元实验主题项目设计为例。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度量”的本质,我们创生了“面积里的奥秘”单元实验主题项目学习构想,重构新单元学习序列,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目标。具体介绍如下。 单元教材分析。对比北师大、人教版和苏教版三种教材关于“认识面积”的单元安排,我们发现在知识结构呈现、内容展开序列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三种教材都借助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揭示面积概念;第二,在认识面积单位时,重视让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第三,都安排了“画一画”的活动,凸显方格(即单位)在理解面积概念中的作用;第四,都突出“量”的活动,注重学生在度量中深化对面积的理解。
学习目标设定。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研读和学生现状分析,我们制定“面积里的奥秘”单元学习目标(见表3)。
学习活动规划。我们对教材进行重构、增补、整合,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结构化的学习资源,架构“面积里的奥秘”单元整体学习结构框架(如图1),并设计整个单元实验项目学习序列。
4.数学实验项目课程评价的指标
数学实验项目倡导对学生进行表现性的过程评价。教师应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是否具备相应的行动表现的评估,引导学生在表现性评价中自我反思。
一是实验项目成果中的思维跟踪评价。展示解决问题中的独特思维方式,分享实验项目成果中的创新因子,关注实验团队的分享合作、批判性思考等。
二是实验项目实施中的实践反思评价。首先,实验方法的提炼,如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好的实验方法,获得怎样的成效;其次实验情感的碰撞,如在实验中我是否主动与同伴讨论、思考、合作,有哪些满意和遗憾的地方;最后实验问题的交流,如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是否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三是实验项目的反馈与自我行为评价。通过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内生力,明晰在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哪些环节留下进步的足迹,哪里暴露出问题的迹象。具体评价指标维度见表4。
构建自我评价标准,能引领学生更好地提升数学实验项目学习的质量,助推高阶思维的形成、核心概念的建构、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不断迭代中臻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61-164
[2]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0-14.
[3] 潘小福,陈美华.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11-14.
[4] 陳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4-10.
[5] 威金斯.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8-11.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