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阅读素养、学习能力、情感教育的全面提升,是对语文教学更高层面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能力上实现全面提高和有效运用,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1102
阅读能力是学生一切能力的核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国际三大学生能力评估项目之一的经合组织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每三年都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进行评估。可见阅读素养在学生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责任。
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互相促进,共生共存。习惯的养成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锻炼,而兴趣的激发则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从教材课文辐射出去,认真分析每个学生在阅读的内容、题材等方面的差别,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阅读书目和阅读计划,按照阅读时间和内容确定每天的阅读任务。内容不在多,时间不在长,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并通过微信等互动平台汇报阅读进度,检验阅读效果。这样,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兴趣点中就能形成阅读习惯,在习惯中又会生成新的兴趣点。
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下,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关键句、重点词的勾画,对感兴趣段落的批注,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物进行点评,记录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等都展现在学生所阅读的书本中。学生在这种有效阅读的模式中,阅读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在自主探究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重在积累,需要理解、思考、感悟等能力的共同支持,而这些又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自主探究的阅读氛围,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从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就能够提高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課堂上,应充分实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提出小组仍未解决的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共同探究,解决课文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领悟读写技巧,逐步养成深度阅读的意识。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实现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内是不够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校外、书本外,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我充分发挥互动媒体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建立读书微信群,成立《草房子》《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班级读书会。学生在这里交流阅读书目、心得体会、阅读进度并推介好书,将自己阅读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就能实现观察、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家长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看待问题的心理特点、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和他们一起成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日记、阅读书目,心得体会等内容整理出来,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上传到群空间,大家一起共享和交流。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针对课文中的社会现象、人生命运、思想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博闻强记”是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对名句、经典段落的背诵,这使得记忆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的智能特点得到了发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记忆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
三、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优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含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的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出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义,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
不来。你说作文是让我现在一字一句地教呢,還是我出个题目,教给你们方法,让你们自己扩充里面的内容呢?”学生们回答:“那当然得自己写。”“如果我教你们写的这个题目,你们写过了,这篇文章会写了;那如果我没教过这个题目,你们还会写吗?”许多学生回答说:“不会写。”“那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看书、多积累。各种题目你们都曾看过、曾写过,那么无论碰到什么题目,你们都会觉得得心应手。平时更要注意积累,只要积累多了,就不用再怕自己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无词可用了。而且教作文更不应该是老师一字一句地教,而应该是老师提了个头,你们就知道结尾了。”“而且你们写的任何文章,让老师来改,这对你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正确的做法是你们自己多读几遍,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如果一篇文章当中没有好词,又没有好句,更没有好段,那么你们自己就要考虑一下哪些句子中可以加上四个字的成语,哪些句子中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哪些地方可以加上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如果你们的文章中这些要素都有了,那么就是一篇好文章。好的文章是自己改出来的。每一篇文章自己都要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字数要够,否则就是不够具体。” 鉴于此,我常常检查大家的作文,主要就是看学生们看了多少书,抄了多少文章,摘抄有多少篇,作文写了多少篇。只要大家持之以恒,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一学年快过去了,开家长会时最开心的就是,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到六年级了,觉得会写作文了。
叶同学的家长说,在学了六年级的第一篇课文《山中访友》之后,孩子回家跟家长说这篇文章写得真美呀,以后他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我努力回忆,哦,原来这篇文章是教大家在写作的时候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修辞手法写一写《家乡的来龙山》。学生们现学现用,自然而然就会写作文了。可见,课文的范例作用不容忽视。
艾同学的家长说,他的孩子现在再也不怕写作文了,因为自从有一次我把他的作文在微博中发表之后,获得的点击率最高,他开心极了。家长也为这事激动了好几天,而且在每一个亲戚面前都表扬了他。孩子那几天可高兴了。还有一次,我在班级当中读了他的作文,孩子回家就告诉了家长,觉得很自豪。几次表扬下来,孩子对妈妈说她再也不担心写作文了。看来表扬与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另一个刘同学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我对他妈妈说:“您孩子那么优秀,交流一下您是怎么教孩子的吧!”他的妈妈说:“我不会教,是老师教得好。”我说:“不是,同样在班级里学习,有的孩子就没有你孩子学得好,应该是你教得好。”“他有空常常看课外书,如外国名著等,而且都是他自己在网上购买的呢!”他妈妈说,“在买书这一块上,我是无条件支持的。”我也发现,孩子在学校利用空余时间就会看很厚很厚的大本的书,一本一本看。那些是世界名著《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难怪我总觉得他的作文水平简直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看来,多读优秀作品,多读世界名著对于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认真观察,提供作文活水
当然,仅仅靠看书是完全不够的。如果只靠阅读,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只是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习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写作文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这样既有了生活的积累,又有了文字的积累,那么写作的时候就不怕无话可写了。
例如,指导《给校长的建议书》的習作,这不能去作文书中抄,而要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学校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会写一楼的厕所太臭,又漏水,要进行改建;有的学生会提体育课太少,都被数学老师用来上数学了……
在教学《难忘的同学》习作时,学生们都畅所欲言,因为这是写真实的生活,大家都十分积极。例如,有学生会写班里出现了一位“睡神”杨同学:“他睡觉的功夫可真是一流,无论是早上第一节课,还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口水流了一桌子。有一次老师让他站起来,他站着站着竟然又睡了,还有一次老师让他蹲到讲台前面去写作文,结果他蹲着蹲着又睡着了。唉!老师对他还真是没办法。”
在指导《难忘的老师》习作时,讲到老师的特点,学生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任课老师的幽默。有的学生写道:“有一次上书法课,杨同学问老师:‘书法课写……写……写……写什么字?’语文老师说:‘黑……黑……黑……黑板上有。’”这件事学生们印象相当深刻,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作文中的题材。
学生们体会到了观察的好处,自然而然就成了生活的有心人,也明白了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处处是文章。
一学年快过去了,我问学生:“作文是老师教的,还是怎样得来的?”学生们很响亮地回答说:“是自己看书看来的,是自己练笔练来的。”听了这句话,我倍感欣慰。
我终于可以很自豪地跟学生们说:“作文我是教不来的。这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讀书,自己去积累,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练笔,最后内化而来。”
(责编刘宇帆)
[关键词]阅读教学;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1102
阅读能力是学生一切能力的核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国际三大学生能力评估项目之一的经合组织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每三年都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进行评估。可见阅读素养在学生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责任。
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互相促进,共生共存。习惯的养成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锻炼,而兴趣的激发则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从教材课文辐射出去,认真分析每个学生在阅读的内容、题材等方面的差别,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阅读书目和阅读计划,按照阅读时间和内容确定每天的阅读任务。内容不在多,时间不在长,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并通过微信等互动平台汇报阅读进度,检验阅读效果。这样,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兴趣点中就能形成阅读习惯,在习惯中又会生成新的兴趣点。
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下,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关键句、重点词的勾画,对感兴趣段落的批注,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物进行点评,记录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等都展现在学生所阅读的书本中。学生在这种有效阅读的模式中,阅读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在自主探究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重在积累,需要理解、思考、感悟等能力的共同支持,而这些又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自主探究的阅读氛围,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从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就能够提高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課堂上,应充分实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提出小组仍未解决的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共同探究,解决课文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领悟读写技巧,逐步养成深度阅读的意识。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实现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内是不够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校外、书本外,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我充分发挥互动媒体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建立读书微信群,成立《草房子》《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班级读书会。学生在这里交流阅读书目、心得体会、阅读进度并推介好书,将自己阅读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就能实现观察、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家长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看待问题的心理特点、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和他们一起成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日记、阅读书目,心得体会等内容整理出来,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上传到群空间,大家一起共享和交流。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针对课文中的社会现象、人生命运、思想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博闻强记”是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对名句、经典段落的背诵,这使得记忆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的智能特点得到了发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记忆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
三、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优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含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的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出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义,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
不来。你说作文是让我现在一字一句地教呢,還是我出个题目,教给你们方法,让你们自己扩充里面的内容呢?”学生们回答:“那当然得自己写。”“如果我教你们写的这个题目,你们写过了,这篇文章会写了;那如果我没教过这个题目,你们还会写吗?”许多学生回答说:“不会写。”“那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看书、多积累。各种题目你们都曾看过、曾写过,那么无论碰到什么题目,你们都会觉得得心应手。平时更要注意积累,只要积累多了,就不用再怕自己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无词可用了。而且教作文更不应该是老师一字一句地教,而应该是老师提了个头,你们就知道结尾了。”“而且你们写的任何文章,让老师来改,这对你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正确的做法是你们自己多读几遍,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如果一篇文章当中没有好词,又没有好句,更没有好段,那么你们自己就要考虑一下哪些句子中可以加上四个字的成语,哪些句子中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哪些地方可以加上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如果你们的文章中这些要素都有了,那么就是一篇好文章。好的文章是自己改出来的。每一篇文章自己都要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字数要够,否则就是不够具体。” 鉴于此,我常常检查大家的作文,主要就是看学生们看了多少书,抄了多少文章,摘抄有多少篇,作文写了多少篇。只要大家持之以恒,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一学年快过去了,开家长会时最开心的就是,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到六年级了,觉得会写作文了。
叶同学的家长说,在学了六年级的第一篇课文《山中访友》之后,孩子回家跟家长说这篇文章写得真美呀,以后他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我努力回忆,哦,原来这篇文章是教大家在写作的时候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修辞手法写一写《家乡的来龙山》。学生们现学现用,自然而然就会写作文了。可见,课文的范例作用不容忽视。
艾同学的家长说,他的孩子现在再也不怕写作文了,因为自从有一次我把他的作文在微博中发表之后,获得的点击率最高,他开心极了。家长也为这事激动了好几天,而且在每一个亲戚面前都表扬了他。孩子那几天可高兴了。还有一次,我在班级当中读了他的作文,孩子回家就告诉了家长,觉得很自豪。几次表扬下来,孩子对妈妈说她再也不担心写作文了。看来表扬与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另一个刘同学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我对他妈妈说:“您孩子那么优秀,交流一下您是怎么教孩子的吧!”他的妈妈说:“我不会教,是老师教得好。”我说:“不是,同样在班级里学习,有的孩子就没有你孩子学得好,应该是你教得好。”“他有空常常看课外书,如外国名著等,而且都是他自己在网上购买的呢!”他妈妈说,“在买书这一块上,我是无条件支持的。”我也发现,孩子在学校利用空余时间就会看很厚很厚的大本的书,一本一本看。那些是世界名著《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难怪我总觉得他的作文水平简直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看来,多读优秀作品,多读世界名著对于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认真观察,提供作文活水
当然,仅仅靠看书是完全不够的。如果只靠阅读,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只是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习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写作文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这样既有了生活的积累,又有了文字的积累,那么写作的时候就不怕无话可写了。
例如,指导《给校长的建议书》的習作,这不能去作文书中抄,而要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学校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会写一楼的厕所太臭,又漏水,要进行改建;有的学生会提体育课太少,都被数学老师用来上数学了……
在教学《难忘的同学》习作时,学生们都畅所欲言,因为这是写真实的生活,大家都十分积极。例如,有学生会写班里出现了一位“睡神”杨同学:“他睡觉的功夫可真是一流,无论是早上第一节课,还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口水流了一桌子。有一次老师让他站起来,他站着站着竟然又睡了,还有一次老师让他蹲到讲台前面去写作文,结果他蹲着蹲着又睡着了。唉!老师对他还真是没办法。”
在指导《难忘的老师》习作时,讲到老师的特点,学生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任课老师的幽默。有的学生写道:“有一次上书法课,杨同学问老师:‘书法课写……写……写……写什么字?’语文老师说:‘黑……黑……黑……黑板上有。’”这件事学生们印象相当深刻,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作文中的题材。
学生们体会到了观察的好处,自然而然就成了生活的有心人,也明白了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处处是文章。
一学年快过去了,我问学生:“作文是老师教的,还是怎样得来的?”学生们很响亮地回答说:“是自己看书看来的,是自己练笔练来的。”听了这句话,我倍感欣慰。
我终于可以很自豪地跟学生们说:“作文我是教不来的。这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讀书,自己去积累,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练笔,最后内化而来。”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