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形态构成艺术思维的把握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客观对象的简单的描绘能力并不就是完全的形态构成艺术思维,构成艺术的思维包含着对客体元素本质的把握、简化、抽象、分析、综合与补充,包含着积极的探索、选择并通过遵循形式美法则加以把握,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语言和表现能力,并且通过大量形式的训练,丰富艺术设计的思维技巧,最终获取运用艺术设计的自由。
  【关键词】形态构成解析;艺术思维;思维技巧;形式美法则
  构成艺术的实质是形态构成,简称为构成。生活中,构成已不再是一个十分专业化的词汇,它既可以传达动态组合的概念,也可以是进行设计创作的创意载体,因而它本身就可被当作一门艺术进行研究。构成形态构成艺术思维摒弃为美而美的艺术观点,追求美感形式的实用性、构造性、机能性、创造性,并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大众产业。那么怎样把握形态构成艺术的思维就变得尤为重要。
  形态构成艺术的思维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即是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组织成理想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由于侧重不同,构成分别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构成,还可由此引申出空间构成、材料构成、动态构成等。形态构成艺术思维实际上是使学习者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来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想要把握好艺术思维是需要很强的思维技巧。
  1 对客观元素本质的把握,主客结合
  宏观而言,形态构成的元素非常多,如点、线、面、体等物质性元素和曲直性、开闭性、凹凸性、贯通性等关系型元素。形态构成学原理认为:没有“元素”物就不可能进行构成活动,也就不可能创造抽象的造型形态,由此可见元素在形态构成活动中的重要性。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关键的一点,构成是靠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主观创造”出来的,元素本身是不具备审美能力,元素也不会自动组成“理想形态”的。
  2 对艺术思维的技巧的把握,求同存异
  形态构成思维实质上是在开发潜在创造力的造型方法,即创造学中的形态分析法。总得来说,构成起始于简,即简化。体现在“少”与 “简”,种类不多于三种,采用规律、简单的基本型。但是简化并不意味着简单,要努力追求艺术思维的过程更高层次的“简”,这体现在“主”,是一种逐步丰富,通过以“变”求活,以“合”为贵的富于变化的过程,并协调到具有整体性的成果。可以通过从基本形相似性的采用结合分割手法处理形与形、形与骨架之间的关系入手,在规律中寻找不规律;忌单纯基本形、单纯要素或运用单纯创作手法,这样是思维是徒劳的,需要综合多种元素、要素经过不断的琢磨、推敲、交融的过程,在运用构成手法及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不断的加深理解并且做到融会贯通。
  3 抽象分析,综合补充
  虽然构成源于对具象的分解,但不完全抽象。所有形态都是有点线面及其组合形构成的,不同的地方在于组合原则与方式。如中国传统图案既有许多彩陶纹样的抽象构成,也有很多花果结合的具象构成。虽然我们所直面的对象要素不尽相同,但是形态构成的艺术思维却是完全一致的,都需要有创造性。在这个抽象分析的过程大可以运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普遍认识方法,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一个提取的过程。正如康德所说:“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视觉形象的抽象谓之空。”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关注全局,因为当作品的完整性很强时全局即为重点,综合补充的目的即在于此。
  4 遵循形式美法则,积极探索
  形式美的法则适用于一切美的事物,因为形式美法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审美“法则”。根据抽象构成涉及的范围,形态构成的相对审美法则可大致归纳为对比和调和;对称与均衡;单纯与经济;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惯;联想与意境;多样与统一;稳定与轻巧。借助它们来丰富形态构成艺术的思维,必然有利于改善艺术作品的品质,很好的去衡量造型设计中的美感状态,掌握创造美、欣赏美的技能。
  三大构成是设计学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形成了现代美学应用于设计学科构成形态的基础训练体系。形态构成艺术以科学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了现代设计教学的多维教育思想和崭新的理念。
  形态构成艺术为艺术设计打造全面的视觉语言、为艺术设计开拓全新的思维方法、为艺术设计打造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给了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很大的指导。指引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迈进设计的殿堂。(指导老师:王海涛)
  参考文献
  [1]构成艺术的设计创新探讨/杨冰著——职业.Occupation,2010年06期
  [2]构成艺术/黄英杰.周锐.丁玉红编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3]构成艺术(平面?色彩?立体?光)/吴莜荣.吴国强编著——北京.海洋出版社
  [4]艺术?形态?构成设计/赵芳.张强编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5]立体构成与环境艺术设计的鱼水关系新探/沈晓东.奚纯著——文教资料.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第14期5月号中旬刊
  [6]形态构成学/辛华泉编著——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7]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俞靖芝郭逊卢向东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吴伟雄,男,汉族,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经验以某履带式起重机小钩钢丝绳排列为例,分析钢丝绳排列不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各类起重机械卷筒钢丝绳排列提供借鉴,以供参考。  【关键词】履带式起重机;钢丝绳;挤压;磨损;断裂  前言  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安装、拆卸工况变换时,由于钢丝绳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卷入卷筒,经常会出现卷扬机钢丝绳排列不齐等现象,尤其在国产起重机械上常见,如履带式起重机(以下简称
期刊
【摘 要】随着对路面交通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公路路面平整度作为直接影响行车舒适度和安全度的重要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激光平整度检测系统是检测公路平整度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基于激光平整度检测系统,分析其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光平整度;检测系统;公路;沥青路面  公路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着行车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和行车安全,它是指路面表面促使行车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这是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就可能会对整体工程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识别水泥产品优劣方法,识别水泥产品优劣方法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识别水泥产品优劣的几种方法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水泥;产品;质量;工艺;方法;  引言  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质量。近年来,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水泥等建材的使用需求增加,加上管理上的某些漏洞,少数生产、施工企业、个人趁机以次充好,
期刊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11JCYBJC02800)“天津滨海新区城市用海规划可持续性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土地短缺制约着沿海地区的发展,很多沿海城市实施了向海要地的政策,掀起了围填海热潮。填海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如何建设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填海区公共设施体系,提出规划原则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填海区的
期刊
【摘 要】传统建筑艺术是全世界建筑史上的宝藏,现代设计师要用现代的独特视角去读懂它,取其内在的文化精髓,并结合现代各国的设计要素和理念,设计出具有传统建筑文化底蕴并具有现代设计风格的环境艺术作品。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使中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备传统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适应于这个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传承  1 中国传统装饰艺
期刊
【摘 要】建筑“以人为本”的本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离开了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理解那么一切建筑意图将是无本之木,无水资源。  【关键词】溯源;复兴;人本;天下  中国建筑业近年来忙得不亦乐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的热浪席卷大江南北。然而民族建筑却没能在大兴土木的时机中得到发展。相反,传统的精华在汹涌的形式主义的恶浪中一退再退,直到大片的城市失去了昔日的尊严和神韵。传统的建筑文化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里
期刊
【摘 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日益壮大,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努力完善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管理中的法律法规,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因为在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管理中,房地产的法律法规贯穿于前期的开发阶段、工程的建设阶段、商品房的交易阶段。并且房地产企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确保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运行。  【关
期刊
【摘 要】物联网技术是最近兴起并应用于高风险长大隧道工程的一项新技术。以成渝客运专线大安隧道为例,简述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介绍进出洞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瓦斯检测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为类似隧道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视频监控;瓦斯监测;RFID识别卡  0 引言  随着高铁建设大步向地形和地质情况复杂的山区推进,穿越山体愈来愈多地选择隧道方案。中西部山区地质环境复杂
期刊
【摘 要】对待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问题,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必须善于分析判断,善于传承与创新。该文从认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认识中国建筑文化的的内在结构,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以期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传承与创新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文化;传承;创新  “住”就是我们建筑师要关注的话题。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都十分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