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大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曾说过:“好脾气是人生一笔财富。”人最难得的不是能力而在修养。修养最难的是降服坏脾气,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它肆意妄为。这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生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伤害自己,影响他人。而降服脾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往往能取得很大的收获。
有这样一个经典实例,《踢猫效应》。
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有一天早上,秘书把自己加了一晚上班,辛辛苦苦写好的一份材料拿给局长,而局长当时正心情不好,草草地看了一下,就说,写的不行,拿回去重新修改,而秘书自认为这个材料写的不错,想受到局长的夸奖,结果是这样,局长也没有对材料的内容提出意见,秘书就心情不好,在办公室闷了一上午,回家后,他的妻子把饭给做好了,是平时他最爱吃的,而秘书吃了几口,放下筷子对妻子说:“今天的饭怎么这么难吃”,这样妻子也不高兴了,内心深处也憋了一肚子火,正好,可爱又调皮的儿子在家里玩玩具,妻子看到对儿子说不要玩了,但儿子就是不听,继续进行,妻子就发火了,过去就给儿子一脚,儿子感到莫名其妙,平时在家就这么玩的,也没有让妈妈这么打过,所以也心情不好,正好看见猫在休息,儿子二话不说,过去一脚就把猫踢出窗户外。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局长的心情不好,导致一系列人心情不好,最后连猫也受到牵连。可见,情绪具有很强的传递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由于情绪与我们的神经生理机制紧密相连,情绪变化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通过心理学家对情绪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得出了“情绪智力”的理论,使人们发现情绪对学习与记忆,对人的优势潜能开发都有积极的作用。积极的情绪,还能给别人以快乐和鼓舞。对于正在趋向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就更加重要了,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轻松幸福生活的保障。
人在烦躁的情况下,往往会乱发脾气,甚至做一些出格的事,而最后都得由自己来承担那严重的后果。教学中,我曾常为一点小事生气、发火。例如:早读课,学生们读书哼哼叽叽、有气无力;上课铃响了,班上还是乱糟糟的、静不下来……发火使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受到影响而感到压抑。久而久之,使教学工作很被动。直到有一次,我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难教育。同事劝我说:“学生哪有不犯错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 爱心、耐心+方法。”……每一个批评都不是空穴来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决心改变自己。利用空闲时间,我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阅读使我收获了很多。
为避免生气,我尽量把工作做实做细。例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毫不谦虚地介绍了我所教学科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使学生对我和我所教的学科充满了信心。独立作业时,我明确告诉学生:作业的目的一是巩固现阶段所学的知识,二是让我们大家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太在意分数,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有了这样的言语铺垫,学生们作业自觉多了。平时教学中,我还经常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给学生以建议。并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告诉他们:不懂就要问,隐藏问题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尽管如此,我跟学生之间的摩擦还是时有发生,例如有一次,我检查一学生的作业,发现未做,问其原因?答道:“忘了。”“马上就要会考了,你一点儿心事都没有吗?”我有点生气地问。“不曾有时间做。”语气漫不经心。我一听火了:“这是什么话,我还留了半节课给你们做的!”看到其他同学吃惊地看着我们,我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强压怒火连忙走开。“告诉班主任,好好教训他一下;打电话告诉家长……”我边想边走向办公室—— 班主任不在。怎么办?回到教室,我迅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这样?不行!以后还怎么教育学生。叫家长过来?也未必能解决问题。这是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恐怕思想也有些问题:在校不尊重老师;在家不尊重父母;将来工作就不尊重同事、领导;人际关系肯定会有问题。这时我想起一件事:我女儿不服从外婆的管教,顶嘴,嫌外婆又黑、又矮、又丑之类,外婆气得要回家。我狠狠地教训后告诉她:“父母、长辈养育了我们,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有什么资格对他们吹毛求疵呢!”并要求孩子向外婆道歉请求原谅。冷静下来之后,我决定在全班讲讲这件事,借此教育那位同学。几天后,我抽屉里出现了一张纸条,上写:“老师,对不起,我不该那样!”我感到很欣慰。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蓝天,如果教师每天心情不好,对于学生而言其实就是一个灾难。
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在发火之前,来个深呼吸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控制住火气,尽量避免向学生发火,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教学情境,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这样一个经典实例,《踢猫效应》。
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有一天早上,秘书把自己加了一晚上班,辛辛苦苦写好的一份材料拿给局长,而局长当时正心情不好,草草地看了一下,就说,写的不行,拿回去重新修改,而秘书自认为这个材料写的不错,想受到局长的夸奖,结果是这样,局长也没有对材料的内容提出意见,秘书就心情不好,在办公室闷了一上午,回家后,他的妻子把饭给做好了,是平时他最爱吃的,而秘书吃了几口,放下筷子对妻子说:“今天的饭怎么这么难吃”,这样妻子也不高兴了,内心深处也憋了一肚子火,正好,可爱又调皮的儿子在家里玩玩具,妻子看到对儿子说不要玩了,但儿子就是不听,继续进行,妻子就发火了,过去就给儿子一脚,儿子感到莫名其妙,平时在家就这么玩的,也没有让妈妈这么打过,所以也心情不好,正好看见猫在休息,儿子二话不说,过去一脚就把猫踢出窗户外。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局长的心情不好,导致一系列人心情不好,最后连猫也受到牵连。可见,情绪具有很强的传递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由于情绪与我们的神经生理机制紧密相连,情绪变化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通过心理学家对情绪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得出了“情绪智力”的理论,使人们发现情绪对学习与记忆,对人的优势潜能开发都有积极的作用。积极的情绪,还能给别人以快乐和鼓舞。对于正在趋向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就更加重要了,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轻松幸福生活的保障。
人在烦躁的情况下,往往会乱发脾气,甚至做一些出格的事,而最后都得由自己来承担那严重的后果。教学中,我曾常为一点小事生气、发火。例如:早读课,学生们读书哼哼叽叽、有气无力;上课铃响了,班上还是乱糟糟的、静不下来……发火使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受到影响而感到压抑。久而久之,使教学工作很被动。直到有一次,我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难教育。同事劝我说:“学生哪有不犯错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 爱心、耐心+方法。”……每一个批评都不是空穴来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决心改变自己。利用空闲时间,我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阅读使我收获了很多。
为避免生气,我尽量把工作做实做细。例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毫不谦虚地介绍了我所教学科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使学生对我和我所教的学科充满了信心。独立作业时,我明确告诉学生:作业的目的一是巩固现阶段所学的知识,二是让我们大家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太在意分数,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有了这样的言语铺垫,学生们作业自觉多了。平时教学中,我还经常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给学生以建议。并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告诉他们:不懂就要问,隐藏问题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尽管如此,我跟学生之间的摩擦还是时有发生,例如有一次,我检查一学生的作业,发现未做,问其原因?答道:“忘了。”“马上就要会考了,你一点儿心事都没有吗?”我有点生气地问。“不曾有时间做。”语气漫不经心。我一听火了:“这是什么话,我还留了半节课给你们做的!”看到其他同学吃惊地看着我们,我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强压怒火连忙走开。“告诉班主任,好好教训他一下;打电话告诉家长……”我边想边走向办公室—— 班主任不在。怎么办?回到教室,我迅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这样?不行!以后还怎么教育学生。叫家长过来?也未必能解决问题。这是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恐怕思想也有些问题:在校不尊重老师;在家不尊重父母;将来工作就不尊重同事、领导;人际关系肯定会有问题。这时我想起一件事:我女儿不服从外婆的管教,顶嘴,嫌外婆又黑、又矮、又丑之类,外婆气得要回家。我狠狠地教训后告诉她:“父母、长辈养育了我们,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有什么资格对他们吹毛求疵呢!”并要求孩子向外婆道歉请求原谅。冷静下来之后,我决定在全班讲讲这件事,借此教育那位同学。几天后,我抽屉里出现了一张纸条,上写:“老师,对不起,我不该那样!”我感到很欣慰。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蓝天,如果教师每天心情不好,对于学生而言其实就是一个灾难。
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在发火之前,来个深呼吸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控制住火气,尽量避免向学生发火,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教学情境,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