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州农村商业银行2012年取得了存贷款市场份额稳步扩大、资产质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稳步增强的好成绩,实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持续发展。在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困难和挑战频现的情况下,泰州农商行为何能取得如此好的发展成果?认真分析后答案很清楚:这是因为全行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了转型升级工作,赢得了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的主动权。
现在,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理想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进一步着力抓好转型升级。本人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以及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对泰州农商行转型升级提出初步思考。
一、推进战略定位转型,打造良好社区银行
主动顺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发展形势,围绕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实现科学成功转型,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多作贡献。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围绕“做优、做精、做专”发展目标,明确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市场定位,在“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市场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和领先优势。由规模扩张期转入稳健发展期,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网点结构和收入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类型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是强化内生动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夯实管理基础,从管理机制上实现自我纠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以内生动力支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立足现状、着眼长远,走内生驱动、创新发展的道路,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和金融创新活力、为农商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推进业务结构转型,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全力做好传统业务。密切关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时调整定价和负债业务策略,做好对公与对私两类客户群体的传统存款业务服务,存款市场份额每年递增0.8个百分点;发挥网点、人员、服务优势,培育“三农”、小微企业低成本优质客户群体,实现贷款户存款结算账户日均存款额不低于贷款总额的80%的流动性负债的合理增长。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加大“三农”、小企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信贷投放,确保农户个人贷款占比不低于20%,“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70%,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达5%,奠定信贷结构转型基础;做好新资本管理办法对接工作,采取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税后净利补充资本金等多元化的资本补充策略,提升资本管理水平,确保核心资本不低于8%;稳步拓宽资产负债业务渠道,资产、负债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存贷比始终保持72%左右,净息差、净利润继续稳步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放在重要位置,加大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加快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布点向乡镇及小微商户布放POS机具,方便持卡人之间的资金清算,为客户提供近距离、全天候的服务,重点发展24小时自助服务银行、离行自助转账汇款终端、ATM机具、存取款一体机的布放,努力提高在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小区、重点乡镇的自助终端投放数量,在行式自助服务机具营业网点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100%,有效地将低端客户小额存取、转账、缴费等日常需求引导至自助银行渠道,逐步构建较完整的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和实用高效、适应不同地域、覆盖全部自助银行设备及经营管理模式的业务制度体系,切实提高电子渠道增收能力和推进网点业务经营转型。
三是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中间业务,每年创新2-3个中间业务产品,中间业务收入每年递增20%。做大传统中间业务规模,不断丰富新兴中间业务产品种类,使其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成为银行发展的主要业务线。把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优质小企业客户群体作为目标客户,大力拓展传统业务市场下的个人零售业务市场,开发针对性的投资、理财业务以及个人综合贷款、个人创业贷款等信贷业务,达到“以资产业务发展带动负债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推进组织架构转型,搭建现代金融企业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搭建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对称的平台。加强董事会决策机制建设,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评价机制,引导专门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对接到位。加强决策执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授权管理体系,前移董事会对经营层执行决策的监督关口,保证经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加强行长室执行机制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经营管理需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合理规划、调整,对营销、风险和运营职能进行横向集成,成立风控中心、放贷中心、联合办公机制、会办机制,形成扁平化、垂直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提高机构运营效率和服务效能。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标准化建设。围绕战略转型重点和流程管理规划,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强化内部控制和执行力为保障,对外引进吸收相关行业的制度标准,对内提炼适合自身特点的体系标准。以信贷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分析,将销售客户、服务客户的任务集中由客户经理和柜员承担,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产品和行业研究支持等由后台集中处理。结合客户对银行的贡献、未来发展前景、贷款需求等指标制定严格的标准,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贷管理辅助系统、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以及外包管理系统和审计稽核管理系统,建立涵盖运行、管理、营销、监督全过程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突出客户服务、产品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和营运管理等重点,形成“反应灵敏、目标明确、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业务前台;“防控靠前、监督有力、预警有效、反馈及时”的防控中台;“评价到位、整改全面、问责严格、执行有力”的管理后台。 三是推进风险管理架构转型。建立与发展规划、资本实力、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从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从分散风险管理向集中风险管理转变。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建立大额贷款限额监测制度,单一行业授信集中度限额管理制度、集中度风险监测、考核以及提示制度,实行总量限额控制、实时监控、考核、风险提示和动态调整。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推进合规管理体系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增强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并健全二级中心建设,建立并发挥账务监督中心、远程监控中心、清算中心、贷款审查中心等非现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信贷集中检查效应,开发自己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四、推进经营方式转型,实现理性协调发展
一是从传统业务品种竞争向创新业务产品竞争转变。一方面有效整合现有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管理辅助系统,对所有信贷类业务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无纸化审批,阳光信贷、授信管理,提高传统业务竞争力。另一方面从为目标客户特别是战略客户的生产、经营、资本扩张、资产运作甚至整个产业链提供全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理财业务管理系统,科学地进行客户关系分析,构建客户关系网,提示客户风险度,分析客户贡献度,识别优质黄金客户及潜在客户,实现客户理财资金的自动归集及到期本息的发放;对不同客户类型进行分类,实现差别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及银行认知度。
二是从存款规模的考核向资产收益率的考核转变。改变网点、部门考核方式,建立以合理存贷比和资产收益率为重点的科学考核体系。适时引入资本约束的经营发展观,以经济增加值作为核心指标,对各个利润单元进行多维业绩评价。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结合客户的信用等级、客户贡献度,科学确定产品价格,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盈利分析等模块,实现运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和纳税成本的计价以及网点经营目标考核,前台营运部门比照网点经营单位考核。
三是从与大银行抢资源向发展自身优势特色业务转型。围绕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要求,纵深推进“快付通”,实现农村金融便民服务行政村“村村通”向自然村“村村通”的发展,促进实现农民金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试点要求,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等规模化融资领域,在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职业农民等专业融资领域,创新信贷金融产品,拓宽服务触角,延伸服务链条,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创新推出重点乡镇金融超市模式,提供银行通用产品、银行特色产品、小额贷款产品、担保产品、融资租赁产品等融资服务,在切实解决农户、农村青年创业、农村居民消费等贷款难问题上,发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作用。
五、推进服务方式转型,提升地方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推进网点规划转型,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坚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抢占先机,着眼长期”原则,把握“新建”和“调整”两条主线,加快网点重构布局和低效网点调整改造进度,优化调整网点形态结构,强化网点精细化服务管理。打造社区银行,专注社区内的金融服务,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区优质中小企业和中高端客户提供高质、高效及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及专业网点建设,打造区域中小企业“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设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决策流程,针对客户类型、业务品种和风险程度差异,实行评级、授信、用信同步办理,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精品银行,开展理财工作室试点,前期先安排2-3家支行,每家支行安排1-2名理财经理,负责对高端客户的营销,在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力争5年后设有理财工作室的支行达50%。
二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推进人员服务转型。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全方位、多岗位培养、引进专业、紧缺人才,打造一支服务经济转型,适应改革发展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制定条线业务达标标准、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员工综合培养计划,明确各岗位准入条件、准入标准及岗位职责,促进全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建立职业发展路径,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使员工队伍的年龄、专业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加强条线人员培养储备,建立以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营销水平多维指标为主的员工考核培训,5年员工技能及服务水平达到泰州地区中上水平;加强以营销意识管理为主的大堂经理考核培训,通过大堂经理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升离柜率及柜面服务效率,实现从服务型大堂经理向管家型大堂经理转变;加强以学历及职称教育为主的委派会计考核培养和储备,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坚持每年培养3-5名拥有国家或行业认可资格证书的理财规划师和金融分析师,提升资金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作者系江苏泰州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现在,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理想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进一步着力抓好转型升级。本人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以及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对泰州农商行转型升级提出初步思考。
一、推进战略定位转型,打造良好社区银行
主动顺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发展形势,围绕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实现科学成功转型,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多作贡献。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围绕“做优、做精、做专”发展目标,明确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市场定位,在“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市场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和领先优势。由规模扩张期转入稳健发展期,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网点结构和收入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类型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是强化内生动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夯实管理基础,从管理机制上实现自我纠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以内生动力支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立足现状、着眼长远,走内生驱动、创新发展的道路,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和金融创新活力、为农商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推进业务结构转型,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全力做好传统业务。密切关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时调整定价和负债业务策略,做好对公与对私两类客户群体的传统存款业务服务,存款市场份额每年递增0.8个百分点;发挥网点、人员、服务优势,培育“三农”、小微企业低成本优质客户群体,实现贷款户存款结算账户日均存款额不低于贷款总额的80%的流动性负债的合理增长。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加大“三农”、小企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信贷投放,确保农户个人贷款占比不低于20%,“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70%,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达5%,奠定信贷结构转型基础;做好新资本管理办法对接工作,采取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税后净利补充资本金等多元化的资本补充策略,提升资本管理水平,确保核心资本不低于8%;稳步拓宽资产负债业务渠道,资产、负债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存贷比始终保持72%左右,净息差、净利润继续稳步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放在重要位置,加大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加快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布点向乡镇及小微商户布放POS机具,方便持卡人之间的资金清算,为客户提供近距离、全天候的服务,重点发展24小时自助服务银行、离行自助转账汇款终端、ATM机具、存取款一体机的布放,努力提高在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小区、重点乡镇的自助终端投放数量,在行式自助服务机具营业网点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100%,有效地将低端客户小额存取、转账、缴费等日常需求引导至自助银行渠道,逐步构建较完整的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和实用高效、适应不同地域、覆盖全部自助银行设备及经营管理模式的业务制度体系,切实提高电子渠道增收能力和推进网点业务经营转型。
三是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中间业务,每年创新2-3个中间业务产品,中间业务收入每年递增20%。做大传统中间业务规模,不断丰富新兴中间业务产品种类,使其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成为银行发展的主要业务线。把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优质小企业客户群体作为目标客户,大力拓展传统业务市场下的个人零售业务市场,开发针对性的投资、理财业务以及个人综合贷款、个人创业贷款等信贷业务,达到“以资产业务发展带动负债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推进组织架构转型,搭建现代金融企业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搭建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对称的平台。加强董事会决策机制建设,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评价机制,引导专门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对接到位。加强决策执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授权管理体系,前移董事会对经营层执行决策的监督关口,保证经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加强行长室执行机制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经营管理需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合理规划、调整,对营销、风险和运营职能进行横向集成,成立风控中心、放贷中心、联合办公机制、会办机制,形成扁平化、垂直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提高机构运营效率和服务效能。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标准化建设。围绕战略转型重点和流程管理规划,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强化内部控制和执行力为保障,对外引进吸收相关行业的制度标准,对内提炼适合自身特点的体系标准。以信贷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分析,将销售客户、服务客户的任务集中由客户经理和柜员承担,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产品和行业研究支持等由后台集中处理。结合客户对银行的贡献、未来发展前景、贷款需求等指标制定严格的标准,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贷管理辅助系统、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以及外包管理系统和审计稽核管理系统,建立涵盖运行、管理、营销、监督全过程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突出客户服务、产品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和营运管理等重点,形成“反应灵敏、目标明确、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业务前台;“防控靠前、监督有力、预警有效、反馈及时”的防控中台;“评价到位、整改全面、问责严格、执行有力”的管理后台。 三是推进风险管理架构转型。建立与发展规划、资本实力、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从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从分散风险管理向集中风险管理转变。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建立大额贷款限额监测制度,单一行业授信集中度限额管理制度、集中度风险监测、考核以及提示制度,实行总量限额控制、实时监控、考核、风险提示和动态调整。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推进合规管理体系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增强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并健全二级中心建设,建立并发挥账务监督中心、远程监控中心、清算中心、贷款审查中心等非现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信贷集中检查效应,开发自己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四、推进经营方式转型,实现理性协调发展
一是从传统业务品种竞争向创新业务产品竞争转变。一方面有效整合现有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管理辅助系统,对所有信贷类业务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无纸化审批,阳光信贷、授信管理,提高传统业务竞争力。另一方面从为目标客户特别是战略客户的生产、经营、资本扩张、资产运作甚至整个产业链提供全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理财业务管理系统,科学地进行客户关系分析,构建客户关系网,提示客户风险度,分析客户贡献度,识别优质黄金客户及潜在客户,实现客户理财资金的自动归集及到期本息的发放;对不同客户类型进行分类,实现差别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及银行认知度。
二是从存款规模的考核向资产收益率的考核转变。改变网点、部门考核方式,建立以合理存贷比和资产收益率为重点的科学考核体系。适时引入资本约束的经营发展观,以经济增加值作为核心指标,对各个利润单元进行多维业绩评价。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结合客户的信用等级、客户贡献度,科学确定产品价格,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盈利分析等模块,实现运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和纳税成本的计价以及网点经营目标考核,前台营运部门比照网点经营单位考核。
三是从与大银行抢资源向发展自身优势特色业务转型。围绕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要求,纵深推进“快付通”,实现农村金融便民服务行政村“村村通”向自然村“村村通”的发展,促进实现农民金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试点要求,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等规模化融资领域,在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职业农民等专业融资领域,创新信贷金融产品,拓宽服务触角,延伸服务链条,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创新推出重点乡镇金融超市模式,提供银行通用产品、银行特色产品、小额贷款产品、担保产品、融资租赁产品等融资服务,在切实解决农户、农村青年创业、农村居民消费等贷款难问题上,发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作用。
五、推进服务方式转型,提升地方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推进网点规划转型,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坚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抢占先机,着眼长期”原则,把握“新建”和“调整”两条主线,加快网点重构布局和低效网点调整改造进度,优化调整网点形态结构,强化网点精细化服务管理。打造社区银行,专注社区内的金融服务,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区优质中小企业和中高端客户提供高质、高效及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及专业网点建设,打造区域中小企业“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设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决策流程,针对客户类型、业务品种和风险程度差异,实行评级、授信、用信同步办理,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精品银行,开展理财工作室试点,前期先安排2-3家支行,每家支行安排1-2名理财经理,负责对高端客户的营销,在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力争5年后设有理财工作室的支行达50%。
二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推进人员服务转型。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全方位、多岗位培养、引进专业、紧缺人才,打造一支服务经济转型,适应改革发展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制定条线业务达标标准、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员工综合培养计划,明确各岗位准入条件、准入标准及岗位职责,促进全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建立职业发展路径,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使员工队伍的年龄、专业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加强条线人员培养储备,建立以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营销水平多维指标为主的员工考核培训,5年员工技能及服务水平达到泰州地区中上水平;加强以营销意识管理为主的大堂经理考核培训,通过大堂经理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升离柜率及柜面服务效率,实现从服务型大堂经理向管家型大堂经理转变;加强以学历及职称教育为主的委派会计考核培养和储备,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坚持每年培养3-5名拥有国家或行业认可资格证书的理财规划师和金融分析师,提升资金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作者系江苏泰州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