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健康之根 呵护生命之花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诸如火灾、水灾、地震、触电等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在身边发生,但安逸平静的生活通常会使我们忘记了各种危险的存在,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本文通过国内外学校进行危机教育的比较,对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危机教育提出实施方案,以拓展学校的教育功能,降低危险发生时的伤亡率,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为学校实施危机教育提供参考教学方案。
  关键词:体育教学;危机教育;实践研究
  21世纪,人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使人本身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科技发展带来的人自身的体能退化危机、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危机等,这种状况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教材背景,教育要应对时代的挑战就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影响生命的危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危机教育意识
  近年来,公共安全领域重大事故出现上升的态势,在某一年的1月1日到2月15日,全国共发生27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有26起发生在公共安全领域,占95%以上。在北京市的迎春灯展活动中,也发生过一些踩踏恶性伤亡事故。这些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但反映出一些地方安全制度和安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安全管理问题,而且也反映出受害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知识匮乏、没有掌握逃生自救技巧、不懂应急救人方法等安全教育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在四川的大地震中,北川县北川中学6至7层主教学楼坍塌,1000名师生中,有极少数逃生;曲山小学600多名师生,仅10余人生还;茅坝中学500初中生,集体被埋;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小学447名师生,100名活着;聚源中学一座教学楼震塌,900多名学生和十几名老师被埋;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1000多名师生,一大半被埋。从这些新闻报道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四川5.12特大地震中,倒塌最严重的是学校!死伤最多的是学生!究其原因,地震时正是上课前两分钟,学生都坐在教室里,除了学校建筑的质量因素,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遇到这种危险的情况下,缺乏危机处理意识和方法。
  “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称为危机。”那么,何谓“危机教育”呢?综合各文献所述,笔者认为:危机教育是为了预防和应对危机情况,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危机态度,掌握一定的危机知识,在危机情况下控制身体的行动和体能达到安全状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
  从国际上的危机教育比较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往往都拥有一套完善、系统、成熟的危机管理系统,在应对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大到各地区,小到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应对策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伤亡率。而这种应对策略的培养,学校教育则是最好的场所。正如危机教育专家所说:危机不可能为人所主动地控制和消灭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地去积极战胜它,而教育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1.日本
  日本的危机教育首先从学校做起。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学生每年都要在模拟地震现场练习逃生技能。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其危机教育内容仅在小学教学阶段就已达到40个课时,它们分别被安排在国文、地理常识、历史启蒙、人与自然等课程中,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教育。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过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正因为日本推行了全民危机教育,在突发灾害里,日本人的逃生率非常之高。
  2.美国
  美国在幼儿园里就会教孩子摔倒或扭伤的时候该怎么办及食品安全教育;进了小学,就要开始接受正规的急救训练;美国的中学生每周至少要上一节急救的课程,如果不能通过急救课的考试,就拿不到毕业文凭;高中也常增设安全教育等一些应急课程,通过这些专门的课程教给学生遇到地震、洪水等应急措施。
  3.英国
  英国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注重发挥互连网的直接简单、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的传播优势。同时,还特别强调发布的预警信息要有引起公众注意的吸引力,要照顾到一些特殊的群众(残疾人、老人、小孩)。在英国无论是中央层次,还是地方层次都有“危机事件媒体论坛”,它是在预警和通报公众等信息沟通过程中各类危机应对主体与媒体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协调、沟通的重要平台。英国中央政府还专门制发了《危机应对手册》,英国每家每户都有,手册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若干种危机事件(包括恐怖事件)应对的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传播手段,公众的危机意识得到加强。
  目前,虽然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专业性的危机应对教育和训练,但是危机教育还是缺乏全面性。首先,学校教育没有引入危机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小学阶段,危机教育是一片空白;在中学阶段,虽然教材中提及人类历史上的若干次大灾难、生态危机等内容,但大多都停留在表面,而对灾难生成的根源以及人类应汲取的教训,则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在大学教育中也很少涉及社会风险和危机方面的内容,更不用说开设专门的课程。而实际上,由于逃生方法不当而发生的惊慌失措和拥挤踩踏等事件在历次灾难发生时总是屡见不鲜。汶川地震当中,也出现了很多中小学师生因缺乏逃生常识造成伤亡的现象,可见我国学校教育中危机教育环节的缺失。
  二、发挥体育教学优势,融入危机教育内容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
  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大纲在学生人身安全教育这方面的关注可以说是缺失的,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上我们发现,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重视。比如: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水平五→了解并学会常用救生方法。体育教育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变革已经跨入了新世纪,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在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体育教育同样面临着这种变化的深刻性,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强调,从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教育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因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危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战胜危机,获得最大程度的健康,这与体育教学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
  体育学科具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并有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直观性强、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接触的范围大、开放性大等功能和特点,适合危机教育的实施。同时,进行危机教育需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又需一定的场地,在体育课程中,良好的场地条件为危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现在中学的所有课程中,体育是唯一一门以身体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这些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在体育课上进行危机教育是较合适的。如在体育课理论教学部分中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在体育实践课时进行模拟逃生训练和逃生技巧训练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我防护、救护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灾害(如台风、水灾、火灾等)的时候具备一些基本的应急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三、组织教学,提高知识技能
  1.泰勒原理
  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于1949年出版了其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泰勒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该原理是课程开发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泰勒提出了四个著名的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围绕以上四个中心,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4个步骤,简述如下:
  (1)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用教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从而明确教育的职责。
  (2)选择学习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认为,教师选择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习经验
  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3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4)评价结果
  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泰勒认为,评价结果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本身就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
  另外,还要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实际上这四个问题指出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基本方面: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本研究中将围绕以上四个因素,设计编制两套安全知识的教学方案。
  2.安全知识教学方案
  (1)危机教育方案一的组织实施
  组织形式:采取“小班级型”授课形式,设计6学时危机知识理论整合于体育理论课进行课堂传授,面向对象是高一、二年级的在校学生。
  ①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危机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端正学生进行危机教育的学习态度。
  ②教学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点: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引导学生发表对身边危机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来拓展他们主动建立危机现象的知识结构的意识。因此,理论课的教学主题与学生现实活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互动探讨,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表1):   表1 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与相应的课外实践主题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该框架基础上,要结合专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效果评价。
  课堂上教师运用“情境性教学”方法,设计情境案例,提出研讨问题,采取规定分组、自由讨论的形式,小组内通常的学习方式是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并小组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小组对学习过程进行组内自我评价,组员评价,组间互评。教师在课后布置实践调查作业,在提供相关教材、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后,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总结体会。由于情境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④考核方式
  体育课程考核包括技术、身体素质、理论和学习过程评定四个部分。而体育理论考核主要则为书面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有关身体健康与危机知识的理论学习水平和理论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其赋分值占总分的30%。教师将记录学生在理论课堂的学习表现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参考,针对学生完成的总结体会报告赋予理论知识考试的分值。
  (2)危机教育方案二的组织实施
  组织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课基础上,独立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体育选修课模块,模块名称为“危机教育与训练”,总学时为28学时,学分:2学分。
  ①教学目标
  危机教育与训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求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思考有关危机方面的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对危机知识的掌握,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安全因素,引起他们对危机问题的重视,将适当的危机实践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与体育锻炼,有助于他们危机行为态度的形成。
  ②教学内容
  全面叙述各种危险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和第一措施等,说明及时的第一措施对生命和财产形成的补救,介绍身体机能在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见表2)。
  表2 “危机教育与训练”体育教学模块教学内容
  知识结构框架的安排其涉及的安全基本理论知识范围是比较全面的,各章内容的深度,知识点的密度都掌握较好,每一章的内容都阐述得清楚、完备,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法为主(应以培养意识和技能以及自救、互救能力为主,并从中体会到体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培养科学的体能锻炼方法),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问答、演示、讨论、制订训练方法、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形式。
  ④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28学时,一学期授完,学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70%,考查占30%(考查包括考勤、课堂提问10%,作业10%和实验考查10%)。考核成绩分为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四、小结
  方案一采取必修理论课的教学途径,授课对象虽然局限于高一、二年级的中学生,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侧重培养中学生对危机意识和知识探究的兴趣,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指导,引导其在课后生活过程中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协作式”合作学习,将课外实践调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主动性,使其在高三年级和今后大学阶段时,能自发积极拓宽知识结构,寻求求知途径的能力,达到对于安全知识融入今后生活中的目的。
  方案二以独立设置相关的选修课模块形式,教育对象受益面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某个教学专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结合案例深入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安全理念,使得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思辨能力,分析现实个案问题。选修模块教学由于课堂知识结构点密度强,涉及的安全基本理论知识范围较全面,所以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教学实施前也需要择选有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或培养1~2名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已满足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需求。
  五、建议
  唤醒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在和谐社会中树立危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求知欲,带动学校危机教育,获得中学教育体制的支持,关注体育健康课程教育的实际应用意义;加强体育理论课改革,重视师资的培养为前提,开发建设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设置体育危机教育的模块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终身体育提供资源渠道;各中学根据自身条件,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力求多样化,实施学生危机教育途径要因校制宜,因师制宜,有效发掘教育资源水平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德)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冯惠玲.公共危机启示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美)OrientSmith.紧急应变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7](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育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魏彤儒,齐秀强.危机教育研究述评[J].求实,2009(10).
  [9]张克记.危机教育不可缺失[J].教学与管理,2004(7).
  [10]荣昭俊,潘倩,谢振荣.论加强大学生危机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1]陈季,张英.中学地理与灾害教育浅议[J].地理教育,2008(2).
  [12]张水玲.博尔诺夫危机教育思想及启示[J].上海教育,2004(3).
  [13]李亮.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J].中国学校体育,2008(3).
  [14]靳春菊.学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9(9).
  [15]朱建东.如何将“逃生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体系[J].考试周刊,2009(5).
  [16]杜孝珍,谢刚.公共危机教育的国内外比较[J].新疆大学学报,2009(7).
  [17]李高峰.论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维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7).
  [18]刘春阳.体育教学与安全、防护、救护教育的整合[J].体育教学,2008(12).
  [19]孙学明.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体育教材的分类和处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9(3).
  [20]陈玉庆.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与训练[J].体育教学,2009(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已成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与重要途径。XX镇中创建举重特色,从学校管理水平、学校体育环境和校园精神风貌三个方面注重内涵提升,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打造体育特色品牌学校,提升学校品味,彰显办学个性,努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竞争意识、目标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关键词:体育特色;学校发展;体育教学  特色是
期刊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随时抓住学生的错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为点,通过善待错误、充分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创造出一个动态的课堂。笔者结合亲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学生错误产生的常见归因  1.由于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  概念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许多非本质的次要因素往往会影响甚至干扰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
期刊
摘 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协同育人。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强调校地对接合作的重要性。常州轻工职业学院和常州天宁区雕庄街道积极开展合作,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培养,给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校地对接;人才培养;地方发展  常州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高
期刊
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一个时时刻刻在呼唤创新、激励创新的世纪。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创新的思维方式,即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能力;探索  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以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
期刊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那么在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体育教学中孕育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
期刊
文化意识是指教师应该掌握的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会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英语教师要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人物典故等有全面的了解。每种文化中都有优秀和腐朽的文化成分,教师还要具有文化鉴别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自觉地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英语教师还要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这样
期刊
在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
期刊
生物科学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命运。当今世界由于环境污染,人们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痛苦。怎样治理污染,怎样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怎样生产优质食品等,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道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培养新世纪高水平的生物科学人才。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
期刊
摘 要: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应该将目光专注于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以及所需所求,然后“对症下药”。同时,注意设置新鲜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并且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学生视野;课堂氛围;语文教学  一、分清主次,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在以学生为主展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能够赢得他们认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