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课的教育策略,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面对课程整合的教育策略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教育经验,提出一些加强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教育单位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 课程整合 教育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教育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而面对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其教育策略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质量,关系着学生后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探讨、分析信息技术课面对课程整合的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重视、研究教育工作,最终,才能提高整个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大众文化取向和技术取向。大众信息技术主要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大众的参与,促进社会文化的革新以及推动社会信息化的进行。在此基础上,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文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是已经上升为信息技术素养教育。针对大众文化取向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大众文化取向是依附在技术取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计算机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追求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没有运用更加丰富的计算机辅助工具用于教育中去。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知识和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单一、枯燥。例如,在计算机课程教育,当学习鼠标、键盘的用法时,可以结合打字游戏、扫雷游戏等,让学生熟悉其作用;学习绘图软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好看的图片发给学生,利用绘图软件对其进行改造,并将成品打印出来进行创意评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注重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该项技能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利用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反应和辨别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我们更为注重的方面应该是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但是如何对中小学生的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了解信息技术文化。了解信息技术文化主要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参观或是视频教育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正确的使用和利用计算机技术。2、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书本上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中小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好信息技术的基础。但是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出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突出教育,一是重点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会对问题或是新的技能不同的运用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3、培养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对计算机学习时,重要的不是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快速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还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进行分组学习。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规定不同的课程任务,结合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探讨。例如,可以将喜欢绘画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在网上搜寻与绘画有关的知识、绘画技巧、绘画佳作等,进行对知识点的拓展,而且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站,诸如论坛、博客等,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网站,将自己喜欢的或是学会的绘画进行展现,还可以与其他的有此爱好者进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和利用计算机知识。
三、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可以充分的应用到其他的课程中,实现课程整合,而且教师与学生应该把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教学、学习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课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合适的教学平台。现在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通过自己做教学课件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方式太过浪费时间,应该利用现有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利用平台的资源优势,还可以深入拓展学习并与教师达成相应互动,促进师生教学效果的深入了解。2、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自学。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的软件就是Word、PPT等一些基本的软件,通过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素养,师生还可以进一步自学有助于教学和学习的软件,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3、优化教、学方法。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各个基本软件的基础上,可以加强对信息检索、多媒体演示的应用进行课程整合。例如,信息技术课师生可以加强“几何画板”与数学、物理等课程进行课程整合,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既对教学意图有了深入了解,又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向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策略,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我们还要加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进性课程融合。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信息技术课中绘本故事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198+200.
[2]宋男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J].成才之路,2012,09:70.
[3]易湛.浅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2-13.
[4]周青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19-22.
信息技术课 课程整合 教育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教育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而面对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其教育策略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质量,关系着学生后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探讨、分析信息技术课面对课程整合的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重视、研究教育工作,最终,才能提高整个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大众文化取向和技术取向。大众信息技术主要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大众的参与,促进社会文化的革新以及推动社会信息化的进行。在此基础上,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文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是已经上升为信息技术素养教育。针对大众文化取向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大众文化取向是依附在技术取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计算机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追求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没有运用更加丰富的计算机辅助工具用于教育中去。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知识和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单一、枯燥。例如,在计算机课程教育,当学习鼠标、键盘的用法时,可以结合打字游戏、扫雷游戏等,让学生熟悉其作用;学习绘图软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好看的图片发给学生,利用绘图软件对其进行改造,并将成品打印出来进行创意评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注重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该项技能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利用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反应和辨别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我们更为注重的方面应该是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但是如何对中小学生的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了解信息技术文化。了解信息技术文化主要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参观或是视频教育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正确的使用和利用计算机技术。2、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书本上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中小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好信息技术的基础。但是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出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突出教育,一是重点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会对问题或是新的技能不同的运用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3、培养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对计算机学习时,重要的不是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快速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还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进行分组学习。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规定不同的课程任务,结合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探讨。例如,可以将喜欢绘画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在网上搜寻与绘画有关的知识、绘画技巧、绘画佳作等,进行对知识点的拓展,而且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站,诸如论坛、博客等,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网站,将自己喜欢的或是学会的绘画进行展现,还可以与其他的有此爱好者进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和利用计算机知识。
三、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可以充分的应用到其他的课程中,实现课程整合,而且教师与学生应该把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教学、学习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课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合适的教学平台。现在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通过自己做教学课件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方式太过浪费时间,应该利用现有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利用平台的资源优势,还可以深入拓展学习并与教师达成相应互动,促进师生教学效果的深入了解。2、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自学。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的软件就是Word、PPT等一些基本的软件,通过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素养,师生还可以进一步自学有助于教学和学习的软件,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3、优化教、学方法。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各个基本软件的基础上,可以加强对信息检索、多媒体演示的应用进行课程整合。例如,信息技术课师生可以加强“几何画板”与数学、物理等课程进行课程整合,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既对教学意图有了深入了解,又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向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策略,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我们还要加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进性课程融合。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信息技术课中绘本故事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198+200.
[2]宋男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J].成才之路,2012,09:70.
[3]易湛.浅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2-13.
[4]周青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