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硝酸铜Cu(NO3)2为铜源,1,3,5-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u3(BTC)2(即HKUST-1),通过调节水热温度、原料配比、反应助剂等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目标化合物.进一步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制备样品的表面性质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机 构】
:
滁州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硝酸铜Cu(NO3)2为铜源,1,3,5-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u3(BTC)2(即HKUST-1),通过调节水热温度、原料配比、反应助剂等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目标化合物.进一步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制备样品的表面性质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其他文献
教与学的模式创新是商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目前吉首大学商科类课程体验式教学现状和体验式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现状,探讨构建了目标明确、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措施合理的商科类课程体验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为研究波浪能浮体的波浪砰击特性,采用模型试验方法,通过改变波浪参数,研究浮体受到的砰击压力特性;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于相同浮体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波浪能浮体的结构耦合响应.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浮体受到波浪的底部砰击和侧面拍击压力在周期为1.5 s左右时明显大于其他周期;随着波高增大,底部砰击作用的位置沿浮体径向由外向内移动;侧面拍击是浮体受到波浪砰击的主要形式,拍击压力远大于底部砰击和上浪砰击.浮体在测试工况下的最大应力没有超过许用应力,但长时间的工作中周期性的砰击载荷可能会造成疲劳破坏.
以汾源煤业5-1022巷赋存松软直接顶岩层、厚硬基本顶岩层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及时强主动支护原则、浅层围岩被动强化支护、充分利用厚硬基本顶承载能力的厚硬基本顶下巷道支护思路和原则.基于此,开发了厚硬基本顶下锚网梁索棚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后,围岩变形均可控,实现了汾源煤业5-1022巷的稳定控制.
为解决下穿运营线、建(构)筑物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问题,分析地下空间下穿工程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基于“动态平衡”的地下空间下穿机制,给出安全控制技术,并提出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建议.结论如下:1)地下空间下穿是既有工程、地层、下穿工程扰动与平衡的动态过程;2)扰动与控制过程分析是下穿机制研究的重点;3)安全下穿以稳定性为目标,针对既有结构、地层介质、支护结构、动态管控等方面强化控制措施;4)可从地质条件、覆跨比、周边环境及沉降控制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下穿工程工法;5)可通过加固及托换、地层改良固结、隔离和支
为了解决高维数据维数灾难影响数据相似性度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流形自适应结构化子空间聚类方法,通过构造相似矩阵获取数据的全局和局部流形结构信息,将亲和矩阵的构造和聚类分割统一到一个优化框架中,得到相似图和最终的聚类结果.在YALE、JAFFE、COIL20等10个真实数据集上与多个经典聚类算法进行对比试验,提出的算法在Accuracy、NMI和Purity 3个聚类评价指标上高于对比算法.试验结果证明了提出算法在解决高维数据聚类问题上的有效性.
以全氟化合物的增效和选择性去除为目标,制备了全氟化合物改性分子印迹TiO2纳米管,通过降解实验研究了材料对全氟辛酸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脱氟性能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材料具有出色的催化性能、脱氟性能和选择性.
为保证水下插拔电连接器在深海高压与通电发热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建立连接器插头内壳体组件三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插头内壳体组件进行稳态热分析和结构热应力分析,研究在不同插针接触体温度条件下各组件的应力分布与变形规律;对主要部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6阶模态下固有频率及振型,讨论不同预应力和结构厚度对内壳体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插针接触体工作温度的升高,内壳体和压力平衡膜的等效应力与变形量逐渐减小,内壳体的等效应力逐渐增大但其变形量减小;在不同的海水深度下,预应力的变化对内壳体固有
以智慧交通场景中的车辆编队为应用背景,建立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的车辆队列控制模型,分析车-车通信中延时对队列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基于车-车通信更新延迟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中值和均值的统计特性计算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故障的决策变量,设计两层滑窗对决策变量进行平滑,实现决策变量实时、自适应计算;利用Jarque-Bera检验一段时间内接收端延迟更新统计分布的正态性,若该分布显著偏离正态分布,则认为通信质量恶化.在测试场地采集车辆行驶速度数据和车-车通信延时数据,对不同场景下车-车通信更新延迟的统计分布特性进行仿真
以成都地铁19号线华兴街站车站底板施工过程为工程背景,采用温度和应变现场监测方法,分析与总结地铁车站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由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变化特征,研究车站底板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转换规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的三维应力场-温度场耦合力学模型,通过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得到地铁车站底板、侧墙等不同结构不同位置的温度-应变关系,并对下一步施工采取的温度控制措施提供一些建议.
采用浸渍法利用氯化镧对山楂核生物炭改性,研究得出最佳改性质量浓度为11 mg/L,最佳改性pH值为13.00,并采用XRD、FTIR以及比表面对其表征,结果表明镧以La(OH)3的形式负载在山楂核生物炭上,改性后的BET比表面积变小;对镧改性生物炭的除磷性能研究表明在KH2PO4溶液质量浓度为400 mg/L、pH值为7.00、改性生物炭投入量为0.25 g/30 mL、吸附时间为4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可达到45.38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