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生物化石展”陈列的历史回顾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730050)
  
  [摘要]“甘肃古生物化石展”是目前甘肃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曾荣获2007年度全国“十大” 陈列精品。本文通过回顾该陈列的前后历史进行,重点对推出陈列的目的与意义,起初选题、内容,陈列特色、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使受众通过这些背景资料的了解,加深对该陈列的理解。
  [关键词]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陈列
  
  
  甘肃省博物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藏自然标本、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8万余件。其中古生物化石标本、新石器时代彩陶、汉代简牍和佛教艺术品等是馆藏主要特色。2000年,甘肃省博物馆开始展览大楼改造。2003年,着手筹备新馆的基本陈列。从甘肃地方特色与馆藏文物、标本特点出发,精心遴选陈列主题,策划设计新馆的基本陈列。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并且根据甘肃的经济条件,在新馆落成之际推出“甘肃彩陶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和“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三个基本陈列。2006年12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建成,三个基本陈列正式向社会开放。“甘肃古生物化石展”陈列展出至今已五年,现将展览做一回顾。
  
  一、陈列选题的产生过程
  甘肃省位于蒙新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区划,揭示出其地质历史时期的多变、复杂环境,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些地质环境变化的见证。甘肃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极其丰富,埋藏量大,种类繁多,尤其在新生代第三纪这一时期临夏盆地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与内蒙古通古尔和山西保德并列中国之最。数十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发现了丰富的、门类庞杂的化石,这些标本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先后出土了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当今世界保存最完整的黄河剑齿象(即黄河古象),完整的古鳄鱼化石,还有许多现已灭绝了的远古珍稀罕见的古动物,如鱼类、铲齿象、剑齿虎、巨犀、古长颈鹿、大唇犀、库班猪、巨鬣狗等。它们对普及科学知识,认识甘肃史前生物与环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这个展览就是让观众走进神奇的化石世界,了解其中妙趣横生的知识和故事。
  首先,甘肃境内生命现象的存在发展历史已经有20亿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山河变迁、气候环境变化使得生命在生存发展中经历了物竞天择的演化,形成了今天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古生物化石就是这种变化的见证。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形成其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海巨变和形态各异的生物。因此,古生物化石埋藏非常丰富。有多个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如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临夏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是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巨齿兰州龙为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玉门甘肃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中生代鸟类化石;1922年,法国传教士桑志华等在庆阳地区采集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这是我国第一个可称之为动物化石群的地点……
  其次,甘肃省博物馆是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其前身“甘肃科学教育馆”即是一座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的、为科普服务的科教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收藏有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达数千件,一级化石标本就有400余件,大型动物化石复原骨架10余件,丰富的馆藏为陈列展览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甘肃的史前时代自然环境经历了从古海洋到古大陆,从原始的巨木森林再到稀树草原的演化过程,并非是今天的满目黄土、荒漠戈壁。“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对史前自然环境进行复原,将标本与景观相结合,为的是让观众了解甘肃远古时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唤起人们对家园自然生态及环保主题的认识。
  
  二、陈列主题及内容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分地球演化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部分,展览面积1900平方米,展出标本660余件,其中大中型古动物化石骨架6具。通过这些标本的展出,同时辅以寒武纪海底世界幻象、恐龙拼图游戏、和恐龙赛跑、机械恐龙等寓教于乐的互动项目,展示了甘肃出土的远古珍稀罕见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全面介绍了从20亿年前甘肃境内出现生命现象到武山人头骨发现的漫长生物进化历程,带领观众去探索远古生物进化的奥秘。
  其中,海洋厅直观地将古生代海底植物世界进行再现。依靠化石提供的关于生命体的资料进行复原。如将三叶虫、奇虾等生物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复原,使人犹如进入史前的海底世界。恐龙厅塑造了马门溪龙、翼龙、剑龙的复原形象,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与之相适应的古植物环境再现给观众,营造出龙与龙之间的呼应关系,使人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古生物世界动物群中。黄河古象厅复原了黄河古象及其生活环境,复原古人类猎获猛犸象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古生物时代甘肃地区的生态环境及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
  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陈列展览分为两个大区,五个展厅。一个展区是举办的陈列展览,包括四个展厅: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一厅和二厅)、黄河古象厅;另一个展区是观众参与的互动区,即活动厅。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严格遵照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变的历程布置陈列展览;另一方面把互动项目集中在一个展厅,内容和形式设计都有别于主展厅,完全是为了方便观众的参与,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特点设置了互动项目。如机械恐龙、恐龙下蛋、恐龙拼图、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与恐龙合影等。由于该厅是观众活动区域,因此除了安放活动项目外,再没有过多占用空间,便于观众参与和疏散,避免拥挤。
  三、陈列风格及特色
  博物馆作为一座寻求科学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殿堂,应当将弘扬科学知识摆在第一位。“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采用主题单元陈列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优势突出展览主题。一个陈列能不能被观众接受,为大众喜闻乐见,关键是要看它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形式是否生动活泼,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并且能够启发观众的思维与联想。“甘肃古生物化石展”是一个科普性质的陈列,主要追求一种活泼、多变的风格,讲究不同内容、空间的转换与变化。在色彩运用上,首选了绿色作为衔接元素,再辅以不同单元的蓝、黄、赭石等色彩相配。在造型上,把展柜融于场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几乎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展柜,印象更深的是硕大的骨架、嶙峋的摩崖、神秘的半景画。通过陈列展示保存在岩层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标本,如古生代的三叶虫、中生代的恐龙化石、新生代的铲齿象、剑齿虎等,概括地揭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生物漫长的演化史,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过去,启悟现在,探索未来。加之充实的辅助展品和展示手段,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保持统一,力求启发观众,给观众一种科学的启迪。在整个陈列中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以及新颖的艺术形式,使观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展览的主题——生命历程。这根主线贯穿整个陈列,同时突出甘肃古生物化石的地域特色,重点表现新生代时期即黄河古象厅的展览内容,其次是恐龙厅,通过把种类繁多的化石标本采用各种展示手法,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特点,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进而达到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与过去博物馆举办的陈列都不同,美、新、奇是这个展览的成功标志。一个好的科普展览要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视性。不仅有时尚的内容涉及和形式设计,还有科学和艺术完美的结合;既有寓教于乐的陈列形式,又能让观众在观赏和娱乐中潜移默化地了解科学知识。《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正具备了这些条件,因而它是甘肃省博物馆一个非常出色的、系统了解古生物化石知识的展览。“甘肃古生物化石展”陈列的目标观众群是中小学生,针对他们好奇心强、爱动手的特点,我们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每个厅的开始部分,我们都安装有多媒体触摸屏,介绍这一部分的重要内容和相关知识。
  四、陈列效应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是甘肃省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专题展览,而且是甘肃省博物馆建馆50年来首次以古生物化石为题材的大型基本陈列。这是国内除了专业博物馆以外最大的古生物化石陈列。2007年5月,“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与“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三个基本陈列,获得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是所有获奖项目中惟一一个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陈列展览。
  “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面向社会开放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每天都有大量观众前来参观。还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游客。人们对博物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展览内容丰富,观赏性强,充分展现了甘肃省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开馆后,参观观众络绎不绝。免费开放后,观众参观量由过去的每天五六百人迅速增加至二三千人,在旅游旺季,最多达到近6000人。通过参观大家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展览不但具有鲜明的本土地域特色,同时还充分运用了新颖的陈列展示技术,从而增强了展览的可视性和感染力。“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为弘扬甘肃历史文化、普及科普知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快乐课堂的初衷是提高课堂快乐指数,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语文学习。经过多年完善补充,快乐课堂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打造快乐课堂,应注重语文课堂教學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快乐课堂;语文教学;成效;打造;趣味性;生动性;教学效果;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界的主流模式,在国内外职教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同时,执行环节的难以到位、过分注重企业需要即职业技能而忽视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等,也是能力本位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能力本位教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内涵、实践程式、理论及实践的反思等对能力本位教学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关键词:能力;能
机关办公业务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利用工作流为理论基础和政府机关公文流转实例建立公文流转模型,采用.NET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
摘要: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院校的教学和非计算机专业有共同点,但它有自身的特性。基于计算机的指令可以促进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作为正在形成,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普及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特别是业务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的关注。在该文中,对医疗机构,教学基本电脑课程,内容,改革和创新考核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专医学类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
半监督学习是介于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之间的一种机器学习方式。目前半监督学习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中的研究在进一步深入。该文主要探讨的是几种已有半监督学习算法。
针对传统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方式和问题,讨论了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和功能模块,然后利用LAMP平台实现了该系统的各个功能,为毕业论文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文化正进入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面临要么湮灭不见要么以视觉形式再生的生存状态。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以1979年《丝路花雨》为肇始,从最初的无意识到现在有意打造,在视觉文化领域全面再生。视觉化问题必将成为敦煌艺术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命题。只有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梳理,才能对这一现象和命题进行更深刻的洞察与理解。  [关键词]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