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电刺激大鼠海马、中部颞叶新皮质诱发癫癇模型中电振荡与癫癇发生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nyho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急性、慢性在体大鼠及离体脑片癫癇模型上观察EEG、深部电图、神经元网络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研究中枢同步化电振荡行为在癫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离体脑片(n=40)上强直电刺激海马Schaeffer侧枝,32.5% CA1神经元全细胞记录呈现3~100 Hz膜电位振荡,这种电振荡能促进细胞外场电位癫癇活动形式的转化.急性癫癇模型上(n=10,in vivo),反复强直电刺激海马或中部颞叶新皮质可诱发海马区4~7 Hz和中部颞叶新皮质20 Hz(n=11)深部电图电振荡.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背侧海马(n=12)或中部颞叶新皮质(n=11),7~8 d后出现这些脑区和EEG电振荡活动的频率及幅度的增加.巨大EEG节律性电振荡活动成为电图和癫癇行为性发作的先兆.说明过度激活海马-内嗅皮质-颞叶新皮质产生的同步化电振荡可能是颞叶癫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更新世末期一全新世人类遗址,记载着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人类的体质及文化特征的演化历史.对1983年在此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左右
为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活性与耐盐性的关系 ,培育和选育抗盐植株 ,以组培无菌小植株为材料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黑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NaCl胁迫降低了欧洲黑杨试管内组培植株叶片PSⅡ (光系统Ⅱ)潜在活性 (FV/Fo)、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Fm)和光合作用潜在量子转化效率 (Fd/Fs) ;降低了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提高了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qN)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与分析了海南岛8种药用植物的POD同工酶活性比、酶谱带数、迁移率(Rf)及量值变化程度,结果表明:药用植物种类、部位不同,各POD活性、酶谱带位
6 垂体与垂体柄6.1 垂体6.1.1 垂体的形态和位置垂体位于颅中窝中部垂体窝内,基本上呈椭圆形或圆形.垂体的形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与蝶鞍形状一致,但宽径大于或等于深经和
4个水稻品种IR72、桂朝2号、特三矮2号和II优4480栽种于两种CO_2浓度(350μl L~-1、 600μl L~-1)下,将其离体叶片经不同温度(30、 35、 40、 45、 50 ℃)处理30 min后,其细胞膜渗漏率 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上升,IR72和桂朝2号在40-45℃之间有一个急剧上升的折点,而特三矮2号和 Ⅱ优4480的折点则在45-50 ℃之间。Fv/Fm、Fv/Fo、Ф
本文对朱鹮游荡期的夜宿地、觅食地、日活动行为进行了观察.
研究了一类三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种群A、B间是竞争关系,种群C以A、B为食.同时用微分不等式解的性质及Brouwer不动点定理,给出了模型存在全局渐进稳定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
以粒用高梁421A×矮4(杂种)、矮4(恢复系)、421A(不育系)、421B(保持系)为试材,对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材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均以第8
研究了鸡胚蛋血线与性别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了一种实用的判别鸡胚蛋性别的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应用于心脏的生物物理和分子研究中,培养的成熟心肌细胞越发引人关注.本文综述在培养基中所保持的成熟心肌细胞的收缩性、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