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生动化,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目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突破这些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405
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往往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打造成更加富有趣味和活力的场所,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继而不断提高其学习质量和学科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此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大探索和实践的力度,同时坚持创新和改革,在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融合点的同时,不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模型及公式是教学的难点,抽象的推理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公式动态化、具体化,直观展示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对公式V=S×h公式不能好好运用,究其原因是对公式本质的不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柱体的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动态图,并借此将圆柱体以帧数分解的方式,充分还原其向长方体转变的过程。動态化、具体化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小学期间个体差异最突出。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上。因此,只通过简单的讲授,学生掌握情况差异应该会更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重点、难点的讲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前,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研读,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框架,明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对讲解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对讲解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把握,就更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利用电子导学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制作电子导学案辅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下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而推动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制作一个导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中将其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围绕相同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通过培养其发散思维来获取更加完善的知识,进而顺利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成教学,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或现象,通过视频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时,可以在上课开始时,使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些蜡烛,灯笼,电池等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对圆柱体的认识和理解。在后面讲解到关于表面积的知识时,为了能让学生形成几何空间的概念,教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圆柱或者圆锥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融入,有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很难被突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和一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学生关于1时=60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龟兔赛跑的情境,将钟表具化成12棵树,作为龟兔赛跑的路线,然后我设置动画时间,使龟兔赛跑时间同样多,开始赛跑,跑得快的兔子跑了一圈(60分)时,跑得慢的乌龟只跑了两棵大树的间隔(1时)。通过龟兔赛跑的展示,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和学生难度,突破了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后巩固
数学学习中,课后巩固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方法,让学生能有效完成数学的课后复习。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下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微视频,为学生课下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复习提供方便。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及时在学习平台或微信群中了解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样,打破了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有助于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与改良,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出路,通过整合各个教学流程来完善授课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继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敏.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15-117.
[2]张艺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0):159-162.
[3]杜录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58-159.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405
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往往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打造成更加富有趣味和活力的场所,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继而不断提高其学习质量和学科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此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大探索和实践的力度,同时坚持创新和改革,在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融合点的同时,不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模型及公式是教学的难点,抽象的推理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公式动态化、具体化,直观展示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对公式V=S×h公式不能好好运用,究其原因是对公式本质的不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柱体的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动态图,并借此将圆柱体以帧数分解的方式,充分还原其向长方体转变的过程。動态化、具体化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小学期间个体差异最突出。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上。因此,只通过简单的讲授,学生掌握情况差异应该会更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重点、难点的讲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前,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研读,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框架,明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对讲解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对讲解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把握,就更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利用电子导学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制作电子导学案辅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下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而推动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制作一个导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中将其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围绕相同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通过培养其发散思维来获取更加完善的知识,进而顺利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成教学,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或现象,通过视频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时,可以在上课开始时,使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些蜡烛,灯笼,电池等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对圆柱体的认识和理解。在后面讲解到关于表面积的知识时,为了能让学生形成几何空间的概念,教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圆柱或者圆锥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融入,有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很难被突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和一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学生关于1时=60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龟兔赛跑的情境,将钟表具化成12棵树,作为龟兔赛跑的路线,然后我设置动画时间,使龟兔赛跑时间同样多,开始赛跑,跑得快的兔子跑了一圈(60分)时,跑得慢的乌龟只跑了两棵大树的间隔(1时)。通过龟兔赛跑的展示,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和学生难度,突破了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后巩固
数学学习中,课后巩固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方法,让学生能有效完成数学的课后复习。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下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微视频,为学生课下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复习提供方便。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及时在学习平台或微信群中了解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样,打破了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有助于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与改良,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出路,通过整合各个教学流程来完善授课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继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敏.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15-117.
[2]张艺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0):159-162.
[3]杜录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