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给我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不禁浮想起这半生对抗疾病的酸甜苦辣。
1986年5月,一个5岁小姑娘被送进上海儿童医院。她持续高烧、头晕乏力、恶心、便血,经医生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晚期,生命垂危。这种白血病是死亡率极高特殊的急性髓细胞,从发病到去世通常仅持续1周左右。
当时我老伴谢竞雄是儿童医院的医生,回家向我讲了小女孩来势汹汹的病情。我在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当大夫,对这个病例上了心。第二天,我赶到儿童医院,看到正在痛苦中煎熬的小姑娘和她哭泣的父母,心里很不好受。当时我正研究着一种新疗法,还没有临床检验过,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
新疗法是用全反式维甲酸作为诱导剂,促使恶性细胞转化为良性。医生对于细胞的态度,就像老师对自己教育的孩子,有个别的变坏了,是杀他打他,还是使他改邪归正?用化疗杀灭肿瘤细胞是对于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最大的缺点是化疗药不仅毒死了肿瘤细胞,还连带杀死了病人身体里的正常细胞,导致其免疫力下降;而我研究的诱导分化的方法,不是杀灭细胞,而是引导它们回归正途。在遇到这个病例之前,诱导分化理论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国际上以色列科学家曾成功地完成小鼠实验,但没有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另外,全反式维甲酸只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风险可想而知。
“怎么能把皮肤病用药来治白血病,真是异想天开。”很多专家也劝我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即使小姑娘已身患绝症,一旦失败,家属心痛之余也有可能会迁怒于新疗法。然而我并不为所动,是基于我经历了大量的体外培养实验,证明该药物能让白血病细胞转为正常。更关键的是:我不是拿病人做实验,而是为了挽救生命,冒险是值得的。
在家长同意后,我开始给孩子进行治疗,并在用药过程中坚持密切观察。最终我发现肿瘤细胞确实在“好转”。
治疗一周后,我希望出现的“奇迹”真的出现了。小姑娘的病情明显减轻,她睁开了眼睛,笑了。1个月后,小姑娘脸色红润,病症完全缓解。如今,这位我冒险救回来的小女孩已大学毕业,在一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研发。生命的奇迹令我惊叹!
绦虫故事,
科普讲课惊四座
北京协和医院??尹?佳
我做“小大夫”时,曾见手术台上躺着一名被三棱刀扎伤的卖羊肉串的男患者,外科医生用爱丽斯钳从被扎伤的孔洞中拉出整整一盆绦虫。那些活绦虫在盆中缓慢蠕动,仿佛千万根富强粉宽面条在跳伦巴舞。我把这盆活條虫送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这是该校历史上第一次收到活绦虫。
因为男患者有失血性休克,手术目的是救命而不是清虫,所以从很多刀洞中牵出一盆虫后,医生就修补小肠关腹了。正当他恢复好,医生要为其驱虫时,这名患者不辞而别,怀揣着腹中那几盆绦虫又去浪迹天涯了,没向医院交一分钱。从那时起,我再也没吃过街边的烤羊肉串。后来做相关讲座时,我就拿出来讲一下,震震那些痴迷羊肉串的“串儿粉”。
每讲完一次,我就恶心好几天,没办法,再没有比这
个例子更鲜活的了。为了科普,豁出去了。其实,
除了羊肉串,像田螺、牛蛙、泥鳅等很多水产品
都藏着各色寄生虫,不充分煮熟是很危险的,
尤其是夏季大排档上更要注意。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ZUE:
回想这几年我得到的一件最理想的衣服,不禁有几分得意。穿上它,既能看出身形轮廓又不显胖,一衣在身不自觉地流露出十足的学院风,凸显严谨认真的人格魅力,庄重又不失文雅,成熟中略带青涩,干净质朴耐腐蚀,它就是……白大褂!
北京大学医学部马思思 :
走在北医校园,经常会看到一群群穿着白大褂的人走来走去,很容易辨别他们处在哪个阶段。大一新生,往往穿着白得耀眼的白大褂,踏着欢快的脚步去解剖楼摸尸体或去微生物楼养细菌,眼睛里闪烁着理想点亮的光;大二大三生的白大褂有点皱,脚步有点散乱,腋下夹着课本或小说,准备在生化试验助教瞎贫时看;大四大五或研究生老油条(这些人里已没有临床人,他们都去医院实习了),白大褂的口袋里插着圆珠笔、装着timer(定时器)、橡胶手套,一边往实验室走,一边想着老板不要又发火,老鼠不要又死掉,师妹别又把实验搞砸;偶尔还会有一两个已在医院实习的师兄,白大褂质地精良,里面穿着笔挺的衬衫、打着领带,别看穿得像精英人士,估计照样值夜班、被护士训斥、被家属指鼻子骂、没有补贴。
1986年5月,一个5岁小姑娘被送进上海儿童医院。她持续高烧、头晕乏力、恶心、便血,经医生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晚期,生命垂危。这种白血病是死亡率极高特殊的急性髓细胞,从发病到去世通常仅持续1周左右。
当时我老伴谢竞雄是儿童医院的医生,回家向我讲了小女孩来势汹汹的病情。我在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当大夫,对这个病例上了心。第二天,我赶到儿童医院,看到正在痛苦中煎熬的小姑娘和她哭泣的父母,心里很不好受。当时我正研究着一种新疗法,还没有临床检验过,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
新疗法是用全反式维甲酸作为诱导剂,促使恶性细胞转化为良性。医生对于细胞的态度,就像老师对自己教育的孩子,有个别的变坏了,是杀他打他,还是使他改邪归正?用化疗杀灭肿瘤细胞是对于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最大的缺点是化疗药不仅毒死了肿瘤细胞,还连带杀死了病人身体里的正常细胞,导致其免疫力下降;而我研究的诱导分化的方法,不是杀灭细胞,而是引导它们回归正途。在遇到这个病例之前,诱导分化理论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国际上以色列科学家曾成功地完成小鼠实验,但没有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另外,全反式维甲酸只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风险可想而知。
“怎么能把皮肤病用药来治白血病,真是异想天开。”很多专家也劝我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即使小姑娘已身患绝症,一旦失败,家属心痛之余也有可能会迁怒于新疗法。然而我并不为所动,是基于我经历了大量的体外培养实验,证明该药物能让白血病细胞转为正常。更关键的是:我不是拿病人做实验,而是为了挽救生命,冒险是值得的。
在家长同意后,我开始给孩子进行治疗,并在用药过程中坚持密切观察。最终我发现肿瘤细胞确实在“好转”。
治疗一周后,我希望出现的“奇迹”真的出现了。小姑娘的病情明显减轻,她睁开了眼睛,笑了。1个月后,小姑娘脸色红润,病症完全缓解。如今,这位我冒险救回来的小女孩已大学毕业,在一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研发。生命的奇迹令我惊叹!
绦虫故事,
科普讲课惊四座
北京协和医院??尹?佳
我做“小大夫”时,曾见手术台上躺着一名被三棱刀扎伤的卖羊肉串的男患者,外科医生用爱丽斯钳从被扎伤的孔洞中拉出整整一盆绦虫。那些活绦虫在盆中缓慢蠕动,仿佛千万根富强粉宽面条在跳伦巴舞。我把这盆活條虫送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这是该校历史上第一次收到活绦虫。
因为男患者有失血性休克,手术目的是救命而不是清虫,所以从很多刀洞中牵出一盆虫后,医生就修补小肠关腹了。正当他恢复好,医生要为其驱虫时,这名患者不辞而别,怀揣着腹中那几盆绦虫又去浪迹天涯了,没向医院交一分钱。从那时起,我再也没吃过街边的烤羊肉串。后来做相关讲座时,我就拿出来讲一下,震震那些痴迷羊肉串的“串儿粉”。
每讲完一次,我就恶心好几天,没办法,再没有比这
个例子更鲜活的了。为了科普,豁出去了。其实,
除了羊肉串,像田螺、牛蛙、泥鳅等很多水产品
都藏着各色寄生虫,不充分煮熟是很危险的,
尤其是夏季大排档上更要注意。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ZUE:
回想这几年我得到的一件最理想的衣服,不禁有几分得意。穿上它,既能看出身形轮廓又不显胖,一衣在身不自觉地流露出十足的学院风,凸显严谨认真的人格魅力,庄重又不失文雅,成熟中略带青涩,干净质朴耐腐蚀,它就是……白大褂!
北京大学医学部马思思 :
走在北医校园,经常会看到一群群穿着白大褂的人走来走去,很容易辨别他们处在哪个阶段。大一新生,往往穿着白得耀眼的白大褂,踏着欢快的脚步去解剖楼摸尸体或去微生物楼养细菌,眼睛里闪烁着理想点亮的光;大二大三生的白大褂有点皱,脚步有点散乱,腋下夹着课本或小说,准备在生化试验助教瞎贫时看;大四大五或研究生老油条(这些人里已没有临床人,他们都去医院实习了),白大褂的口袋里插着圆珠笔、装着timer(定时器)、橡胶手套,一边往实验室走,一边想着老板不要又发火,老鼠不要又死掉,师妹别又把实验搞砸;偶尔还会有一两个已在医院实习的师兄,白大褂质地精良,里面穿着笔挺的衬衫、打着领带,别看穿得像精英人士,估计照样值夜班、被护士训斥、被家属指鼻子骂、没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