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HPV型别对ASC-US鉴别作用。方法所有宫颈ASC-US病例均行高危型HPV检测,以病理活检作为诊断为标准,预测HPV分型对宫颈病变ASC-US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阳性率:12例HPV16阳性1例;B组83例,其中16型67例,18型32例,58型5例;C组5例,16型4例,18型2例,58型1例.组间比较P<0.05。结论HPV型别检测对ASC-US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宫颈癌的筛查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HPV型别;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癌
本研究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宫颈病变标本再行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13种高危型HPV进行定性检测。探讨HPV型别在宫颈ASC-US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1年6月一2013年2月间检查宫颈TCT患者2075例,诊断为ASC-US100例,宫颈原位癌或浸润癌5例,标本均来自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2岁,应用探针技术行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发现高危型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1.2研究方法分三组:所有ASC-US病例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再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科医师的协助下完成显微镜下阅片。
1.3结果判定
1.3.1细胞学诊断液基涂片采用TBS系统进行诊断,涂片中细胞数>5000者有评估价值。细胞学诊断为ASC-US。
1.3.2HPV DNA检测100例均行HPV-DNA检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采集严格按说明进行,标本统一病理科,利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其中包括13个高危型HPV DNA(16、18、31、33、35、39、45、5l、52、53、56、58、68)。
1.3.3阴道镜检查100例均经本院妇科阴道镜门诊,其中对HPV-H阳性的ASC-US患者和所有ASC.H、LSIL、HSIL患者(不论HPV检查结果)均在电子阴道镜下对病变部位定位活组织检查,若镜下观察无明显异常者常规从宫颈3、6、9、12点处取活检同时行宫颈管内膜刮出术(ECC)。HPV阴性和HPV低危型阳性的ASC—US患者常规行阴道镜检查,对有可疑病變者取活检,镜下无明显异常者6-l2个月后复查细胞学。
1.4分析方法宫颈TCT诊断为ASC-US病例,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标本HPV感染率,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包括炎性反应性细胞、CINI及以上病变。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以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通常是由子宫颈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连续发展过程。随着病变的加重,癌变的危险依次明显升高。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宫颈癌一般需要10-20年,Sawaya等[3]研究表明,宫颈低度不典型增生发展到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时间平均为9年,再发展到浸润性癌则需要3个月至两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存在密切关系,各基因型对宫颈上皮致病力不同,多重感染可以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且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Einstein等报道,HPV基因型分布有地区差异,与宫颈癌相关的型别也不尽相同,本试验共检测到3种HPV基因型分别是HPV16、18和58型。HPV16和18型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常见型别,而HPV58型则是中国大陆地区除16、18型外较常见的HPV基因型别,它体现了HPV基因型别感染所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性。有学者报道虽然各级别病变间感染型别存在差异,但HPV16、18、33和58型在LSIL以上病变各组均占有优势,提示上述型别具有较高的致癌性。本研究的结果再次证实了上述结论,我们所检测到的HPV16、18和58这三种亚型,在HSIL和宫颈癌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且16和18型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早期诊治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由于诊断为ASCUS患者,细胞学涂片检查缺乏对完整的组织形态的观察,难以判断某些细胞的轻微病变是正常还是鳞状上皮内病变,因此,病理学检查配合高危型HPV检测能成为对ASCUS最终确诊的有力鉴别手段,特别是对于HPV16、18、58型或者多重感染。
参考文献
[1]Sawaya GF,Bromn AD,Washington AE,et al.Clinical practice:current approaches to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N Engl J Med,2001,344(21):1603-1607.
[2]Einstein MH,Goldberg GL.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neoplasia [J].Cancer Invest,2002,20(7-8):1080-1085.
[3]Hwang T S,Jeong J K,Park M et al.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PV genotypes in various cervical lesions by HPV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J].Gynecol Oncol,2003,90(1):51.
【关键词】HPV型别;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癌
本研究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宫颈病变标本再行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13种高危型HPV进行定性检测。探讨HPV型别在宫颈ASC-US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1年6月一2013年2月间检查宫颈TCT患者2075例,诊断为ASC-US100例,宫颈原位癌或浸润癌5例,标本均来自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2岁,应用探针技术行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发现高危型HPV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1.2研究方法分三组:所有ASC-US病例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再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科医师的协助下完成显微镜下阅片。
1.3结果判定
1.3.1细胞学诊断液基涂片采用TBS系统进行诊断,涂片中细胞数>5000者有评估价值。细胞学诊断为ASC-US。
1.3.2HPV DNA检测100例均行HPV-DNA检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采集严格按说明进行,标本统一病理科,利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其中包括13个高危型HPV DNA(16、18、31、33、35、39、45、5l、52、53、56、58、68)。
1.3.3阴道镜检查100例均经本院妇科阴道镜门诊,其中对HPV-H阳性的ASC-US患者和所有ASC.H、LSIL、HSIL患者(不论HPV检查结果)均在电子阴道镜下对病变部位定位活组织检查,若镜下观察无明显异常者常规从宫颈3、6、9、12点处取活检同时行宫颈管内膜刮出术(ECC)。HPV阴性和HPV低危型阳性的ASC—US患者常规行阴道镜检查,对有可疑病變者取活检,镜下无明显异常者6-l2个月后复查细胞学。
1.4分析方法宫颈TCT诊断为ASC-US病例,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标本HPV感染率,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包括炎性反应性细胞、CINI及以上病变。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以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通常是由子宫颈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连续发展过程。随着病变的加重,癌变的危险依次明显升高。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宫颈癌一般需要10-20年,Sawaya等[3]研究表明,宫颈低度不典型增生发展到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时间平均为9年,再发展到浸润性癌则需要3个月至两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存在密切关系,各基因型对宫颈上皮致病力不同,多重感染可以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且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Einstein等报道,HPV基因型分布有地区差异,与宫颈癌相关的型别也不尽相同,本试验共检测到3种HPV基因型分别是HPV16、18和58型。HPV16和18型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常见型别,而HPV58型则是中国大陆地区除16、18型外较常见的HPV基因型别,它体现了HPV基因型别感染所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性。有学者报道虽然各级别病变间感染型别存在差异,但HPV16、18、33和58型在LSIL以上病变各组均占有优势,提示上述型别具有较高的致癌性。本研究的结果再次证实了上述结论,我们所检测到的HPV16、18和58这三种亚型,在HSIL和宫颈癌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且16和18型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早期诊治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由于诊断为ASCUS患者,细胞学涂片检查缺乏对完整的组织形态的观察,难以判断某些细胞的轻微病变是正常还是鳞状上皮内病变,因此,病理学检查配合高危型HPV检测能成为对ASCUS最终确诊的有力鉴别手段,特别是对于HPV16、18、58型或者多重感染。
参考文献
[1]Sawaya GF,Bromn AD,Washington AE,et al.Clinical practice:current approaches to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N Engl J Med,2001,344(21):1603-1607.
[2]Einstein MH,Goldberg GL.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neoplasia [J].Cancer Invest,2002,20(7-8):1080-1085.
[3]Hwang T S,Jeong J K,Park M et al.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PV genotypes in various cervical lesions by HPV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J].Gynecol Oncol,2003,9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