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它意味着,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闹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接管、建设城市的历史使命。石家庄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经验和模本。
关键词:石家庄 勇夺 “样本”意义
现在的石家庄以其环京津、环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又为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看如今的石家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历史……。
1、华北重镇石家庄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了国民党垂涎三尺的“肥肉”,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很快侵占的石家庄。
2、人民解放军勇夺石家庄
石家庄在被日军侵占时,已然成为日军在华北的军事、经济、和特务中心,防务修筑十分坚固。日寇投降后,蒋介石命令第三军进占石家庄,他不顾人民死活,竭力搜刮民财、民力,每日驱使两萬多民工修筑防御工事,在八年防御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地苦心经营,把这方圆60多华里的城市,搞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沟渠纵横、设防坚固的城市,并设三道防线,形成三道地下城墙。
第一道防线——外市沟,周长60华里,深7米,宽6米,沟内设有高堡、伏堡1000多个,并设有电网,其后是环形铁路,6辆铁甲车昼夜巡逻
第二道防线——内市沟,周长36华里,深宽各5米
第三道防线——是以大石桥、正太饭店、火车站等建筑组成坚固设防的核心工事,可谓是铜墙铁壁。
有了这样坚固周密的工事,再加上重兵把守,国民党自信可以确保无虑了,固守石家庄的国民党32师师长刘英曾夸下海口:“凭借石家庄的战地工事,国军可坐守3年,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
1947年秋,我军在攻占石家庄前,首先攻克石家庄外围重要据点正定城,然后立即调头北进包围了徐水,引诱石家庄守敌北援徐水,将敌军歼灭于北上途中,趁机乘虚而入,解放石家庄。但当时据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料到,这是我军的调虎离山计,因此,敌人迟迟不派兵出城。为了引蛇出洞,我军猛攻徐水,迫使蒋介石对石家庄守敌施加压力,让他们赶快北进。可是,老谋深算的罗历戎的主力仍然不离开石家庄。为了尽快把敌人引出来,我军就制造假象,故意放弃徐水,向西撤退。罗历戎认为这是我军的溃败,时机已到,于是率第三军离开石家庄北上,准备完成蒋介石南北夹攻我军的计划。我军引蛇出洞终于成功,便趁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昼夜强行军240华里,赶到清风店,历时3昼夜,歼敌1万7千余人,抢先占领战略要地,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华北战局,使石家庄成为一个熟透的果子。接着,我军又急速挥兵南下,攻打石家庄。
对于石家庄这样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我军还没有强攻占领的记录。为了鼓舞士气,增强作战信心,朱德总司令深入作战前线召开报告会,与战士举行座谈会,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号召,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打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确保攻克石家庄,在朱总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军区领导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英勇的解放军没有被敌人的狂言所吓倒,他们像凶猛的洪水涌向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在无遮无掩的平原上,我军悄悄的挖着交通战壕,逐渐接近敌军工事,接连实施爆破。1947年11月5 日,渡过滹沱河, 6日凌晨,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首先对外围据点发起攻击,经过一昼夜战斗,攻占了飞机场和重要据点云盘山,并完成了突破外市沟外围防线的准备。
四面围攻的部队都用土工作业法,一天一夜就推进到外市沟前。蜘蛛网一般纵横交错的交通壕,解决了大平原上隐蔽机动兵力的难题。8日黄昏,解放军对外市沟之敌发起总攻,向西南、东北方向突破。激战至9日,外市沟防线除少数据点外,均被我军占领。10日黄昏,各部队对内市沟开始了总攻,内外爆破同时进行,从被炸塌的壕沟缺口冲入了内市沟。11日,各部队突入石家庄市区,进入市街战斗,激战一昼夜,12日凌晨,攻占敌军核心工事——大石桥,石家庄战役以歼敌24000余人宣告胜利结束,敌人自诩可坐守3年的石家庄,我军仅用了6个昼夜就宣告解放了。
3、解放华北重镇石家庄的“样本”意义
解放之初的石家庄,到处是残垣断壁,民不聊生。华北之敌还没有完全肃清,全国战略反攻刚刚开始,石家庄仍然受到敌人的威胁,因此当时的建设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进行。在很短的时间里,修复了电灯、电话、自来水等必要的公共设施,并在敌机不断轰炸中保护了这些公用设施。为了防止敌人的轰炸,市政府白天在郊区的树林、坟地边办公,尽管这样,市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将市内外纵横交错的壕沟填平,将敌人的残余工事肃清,还清理修复了人民公园、胜利公园,并在市内铺修了柏油路,修成了当时街道最宽的中华大马路,整顿了旧市场,改建了人民商场,并建立了人民医院、人民礼堂和人民体育场。工厂开工,市场繁荣。短短一两年时间,石家庄的面貌和解放前比起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9年7月,华北全境解放后,石家庄了成了巩固的大后方,生产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而且在几年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这一背景下,第一次全市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产生了新一届人民政府,刘秀峰任市长,臧伯平任副市长,这标志着石家庄成为全国第一个由人民自己选举产生的人民政权管理的大城市,为其它城市的建设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所以说石家庄的解放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采用攻坚战术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
[1]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感受西柏坡》第五章81页《攻克石门》。
[2]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丰碑》第三章45页《石家庄战役,开夺取大城市之创例》。
[3]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记忆》第二章《解放石家庄》。
关键词:石家庄 勇夺 “样本”意义
现在的石家庄以其环京津、环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又为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看如今的石家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历史……。
1、华北重镇石家庄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了国民党垂涎三尺的“肥肉”,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很快侵占的石家庄。
2、人民解放军勇夺石家庄
石家庄在被日军侵占时,已然成为日军在华北的军事、经济、和特务中心,防务修筑十分坚固。日寇投降后,蒋介石命令第三军进占石家庄,他不顾人民死活,竭力搜刮民财、民力,每日驱使两萬多民工修筑防御工事,在八年防御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地苦心经营,把这方圆60多华里的城市,搞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沟渠纵横、设防坚固的城市,并设三道防线,形成三道地下城墙。
第一道防线——外市沟,周长60华里,深7米,宽6米,沟内设有高堡、伏堡1000多个,并设有电网,其后是环形铁路,6辆铁甲车昼夜巡逻
第二道防线——内市沟,周长36华里,深宽各5米
第三道防线——是以大石桥、正太饭店、火车站等建筑组成坚固设防的核心工事,可谓是铜墙铁壁。
有了这样坚固周密的工事,再加上重兵把守,国民党自信可以确保无虑了,固守石家庄的国民党32师师长刘英曾夸下海口:“凭借石家庄的战地工事,国军可坐守3年,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
1947年秋,我军在攻占石家庄前,首先攻克石家庄外围重要据点正定城,然后立即调头北进包围了徐水,引诱石家庄守敌北援徐水,将敌军歼灭于北上途中,趁机乘虚而入,解放石家庄。但当时据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料到,这是我军的调虎离山计,因此,敌人迟迟不派兵出城。为了引蛇出洞,我军猛攻徐水,迫使蒋介石对石家庄守敌施加压力,让他们赶快北进。可是,老谋深算的罗历戎的主力仍然不离开石家庄。为了尽快把敌人引出来,我军就制造假象,故意放弃徐水,向西撤退。罗历戎认为这是我军的溃败,时机已到,于是率第三军离开石家庄北上,准备完成蒋介石南北夹攻我军的计划。我军引蛇出洞终于成功,便趁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昼夜强行军240华里,赶到清风店,历时3昼夜,歼敌1万7千余人,抢先占领战略要地,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华北战局,使石家庄成为一个熟透的果子。接着,我军又急速挥兵南下,攻打石家庄。
对于石家庄这样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我军还没有强攻占领的记录。为了鼓舞士气,增强作战信心,朱德总司令深入作战前线召开报告会,与战士举行座谈会,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号召,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打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确保攻克石家庄,在朱总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军区领导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英勇的解放军没有被敌人的狂言所吓倒,他们像凶猛的洪水涌向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在无遮无掩的平原上,我军悄悄的挖着交通战壕,逐渐接近敌军工事,接连实施爆破。1947年11月5 日,渡过滹沱河, 6日凌晨,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首先对外围据点发起攻击,经过一昼夜战斗,攻占了飞机场和重要据点云盘山,并完成了突破外市沟外围防线的准备。
四面围攻的部队都用土工作业法,一天一夜就推进到外市沟前。蜘蛛网一般纵横交错的交通壕,解决了大平原上隐蔽机动兵力的难题。8日黄昏,解放军对外市沟之敌发起总攻,向西南、东北方向突破。激战至9日,外市沟防线除少数据点外,均被我军占领。10日黄昏,各部队对内市沟开始了总攻,内外爆破同时进行,从被炸塌的壕沟缺口冲入了内市沟。11日,各部队突入石家庄市区,进入市街战斗,激战一昼夜,12日凌晨,攻占敌军核心工事——大石桥,石家庄战役以歼敌24000余人宣告胜利结束,敌人自诩可坐守3年的石家庄,我军仅用了6个昼夜就宣告解放了。
3、解放华北重镇石家庄的“样本”意义
解放之初的石家庄,到处是残垣断壁,民不聊生。华北之敌还没有完全肃清,全国战略反攻刚刚开始,石家庄仍然受到敌人的威胁,因此当时的建设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进行。在很短的时间里,修复了电灯、电话、自来水等必要的公共设施,并在敌机不断轰炸中保护了这些公用设施。为了防止敌人的轰炸,市政府白天在郊区的树林、坟地边办公,尽管这样,市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将市内外纵横交错的壕沟填平,将敌人的残余工事肃清,还清理修复了人民公园、胜利公园,并在市内铺修了柏油路,修成了当时街道最宽的中华大马路,整顿了旧市场,改建了人民商场,并建立了人民医院、人民礼堂和人民体育场。工厂开工,市场繁荣。短短一两年时间,石家庄的面貌和解放前比起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9年7月,华北全境解放后,石家庄了成了巩固的大后方,生产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而且在几年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这一背景下,第一次全市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产生了新一届人民政府,刘秀峰任市长,臧伯平任副市长,这标志着石家庄成为全国第一个由人民自己选举产生的人民政权管理的大城市,为其它城市的建设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所以说石家庄的解放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采用攻坚战术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
[1]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感受西柏坡》第五章81页《攻克石门》。
[2]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丰碑》第三章45页《石家庄战役,开夺取大城市之创例》。
[3]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记忆》第二章《解放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