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而林业建设又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武威地区干旱少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林难度大,苗木存活率低。如何有效提高该地区造林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成为相关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林业抗旱造林主要技术措施及抚育管护要点进行了浅析,以便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抚育管护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58–0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甘肃省武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同时,还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科学实施抗旱造林工程,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但抗旱造林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与抚育管护方面的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抗旱造林成效[1]。
1 气候简介
甘肃武威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60~610 mm,蒸发量1 400~3 010 mm,日照时数2 200~3 030 h,无霜期85~165 d,太阳辐射量127~138 kcal/cm2。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无霜期较短等。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寒潮、霜冻、雷电、暴雨洪涝和冰雹等。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
2 抗旱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2.1 苗木驯化造林技术
首先,选择抗旱抗寒树种,优先选择有抗旱抗寒能力的乡土树种;其次,提前1~2 a对所需苗木在苗圃地进行有目的的驯化,如严格控水、控氮肥,多施磷、钾肥,有效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进一步增强苗木抗性[2]。对苗木进行驯化,虽然延长了出圃时间,增加了育苗成本,但可以使栽后苗木更适应干燥气候,提高造林成活率。
2.2 科学掘苗造林技术
要科学落实掘苗过程中的各项环节。第一,在挖掘苗木时要确保根系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等;在挖掘大苗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的大小要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来定,一般情况下,所带土球大小要确保包裹到苗木三分之二以上根系。第二,要做好苗木掘出后的保湿工作。掘苗宜在上午或阴天进行,以便对掘起的苗木进行保湿操作,如采取对根系喷洒水、套袋和遮阴等措施。第三,做好苗木包装运输工作[3]。在苗木上车运输前,要对苗木进行泥浆蘸根处理,苗木装满车后,用不透风的塑料篷布严密包裹好整车苗木,防止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失水过多,确保运输至造林地的苗木鲜活、无失水。
2.3 储存雨水造林技术
依据造林规划设计,采取“就地就近”的原则,应提前在造林地附近修建蓄水池,再在其周围修一些引入蓄水池的小沟渠,目的是当雨水来临时,周边雨水经多条小沟渠最终汇聚至蓄水池中,以便用儲存的雨水浇灌苗木,降低了用车拉水浇灌苗木的成本。
2.4 栽前浸根造林技术
造林前一天,裸根苗木需浸水12~24 h,使其根系吸足水分后再栽植。对经过假植、长途运输的裸根苗木,若失水较严重,可适当延长浸水时间至2~3 d,以有效补充苗木失去的水分。
2.5 截干疏枝造林技术
武威地区造林时间主要选择在春季,由于该地区春季干旱多风,蒸腾量大,大多数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较低,因此苗木栽后顶端部分极易失水。加之栽后风吹摇摆,使根部土壤透风,根系水分供应不足,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4]。为解决此类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应对苗木进行截干或疏枝,可以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量和摇摆程度,从而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针叶树种一般不截干,应选择疏枝的方式,既可以改良树形,又可以减少地上部分蒸腾和摆动。
3 抗旱造林抚育管护要点
3.1 树干套袋
对截干后栽植的苗木,用大于树干直径2~4倍的塑料袋或尼龙筒袋套在苗木根部以上至顶端,顶端余出15 cm左右后下垂,目的是防止套袋向下脱落,根部用土压实套袋边缘。此方法既可以有效减少苗木上半部分水分散失,又可以在套袋内营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新芽萌发。根据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栽后套袋的苗木比没套袋的苗木,成活率增加3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当萌发的新芽长至1 cm左右时,要选择傍晚或阴雨天及时将套袋取除,如果套袋取得太迟会导致太阳将新芽烫伤,严重时则会影响整株树木的成活。
3.2 根部覆膜
栽后对苗木根部进行覆膜,既可以有效减少苗木根部土壤水分的蒸发,又能提高地表温度。通过根部覆膜能够在造林区域内逐渐形成一个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从而提高整片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具体操作方法:选用常用的农用地膜,膜的大小根据树木的大小来定,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苗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覆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 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6 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这样可使雨水快速渗入根部土壤,既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又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减少杂草丛生,效果明显。
3.3 人工补水
可充分利用储存雨水造林技术手段,在雨季截流并储存雨水至蓄水池。期间如果空气降水量明显无法满足树木的成活时,可以采用人工补水的方式,从蓄水池中取水,用水桶提或水泵抽水的方式给树木补给水分,确保树木成活。这样虽然增加了造林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造林成活率,省去反复补植、重造等补救措施,使造林成本大大降低,且立地条件越差,效果越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浇水时必须要选择在早上、傍晚或阴雨天进行,如果在中午太阳正热时浇水,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取得的效果与早晚浇水相差较大。
3.4 喷洒药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研部门已经研发出许多抗旱保水药剂,在干旱环境中,可以采用给树木喷洒抗旱药剂的方式,提升树木的抗旱性能。
3.5 防治病虫害
处在干旱环境中的树木,由于自身的免疫力明显下降,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因此在抗旱造林中,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定期喷洒防止病虫害的药剂,从而使树木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得以良好生长。
4 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和抚育管护在整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要想使抗旱造林取得实效,就需要在今后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充分结合该区域气候和林业发展特点,积极推广和应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管护要点,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助于实现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罗向明.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 38(7):82.
[2] 郑美丽.探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0(14):137.
[3] 段华路.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花卉,2018(12):213.
[4] 陈大勇.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分析[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3(8):123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抚育管护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58–0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甘肃省武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同时,还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科学实施抗旱造林工程,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但抗旱造林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与抚育管护方面的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抗旱造林成效[1]。
1 气候简介
甘肃武威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60~610 mm,蒸发量1 400~3 010 mm,日照时数2 200~3 030 h,无霜期85~165 d,太阳辐射量127~138 kcal/cm2。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无霜期较短等。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寒潮、霜冻、雷电、暴雨洪涝和冰雹等。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
2 抗旱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2.1 苗木驯化造林技术
首先,选择抗旱抗寒树种,优先选择有抗旱抗寒能力的乡土树种;其次,提前1~2 a对所需苗木在苗圃地进行有目的的驯化,如严格控水、控氮肥,多施磷、钾肥,有效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进一步增强苗木抗性[2]。对苗木进行驯化,虽然延长了出圃时间,增加了育苗成本,但可以使栽后苗木更适应干燥气候,提高造林成活率。
2.2 科学掘苗造林技术
要科学落实掘苗过程中的各项环节。第一,在挖掘苗木时要确保根系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等;在挖掘大苗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的大小要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来定,一般情况下,所带土球大小要确保包裹到苗木三分之二以上根系。第二,要做好苗木掘出后的保湿工作。掘苗宜在上午或阴天进行,以便对掘起的苗木进行保湿操作,如采取对根系喷洒水、套袋和遮阴等措施。第三,做好苗木包装运输工作[3]。在苗木上车运输前,要对苗木进行泥浆蘸根处理,苗木装满车后,用不透风的塑料篷布严密包裹好整车苗木,防止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失水过多,确保运输至造林地的苗木鲜活、无失水。
2.3 储存雨水造林技术
依据造林规划设计,采取“就地就近”的原则,应提前在造林地附近修建蓄水池,再在其周围修一些引入蓄水池的小沟渠,目的是当雨水来临时,周边雨水经多条小沟渠最终汇聚至蓄水池中,以便用儲存的雨水浇灌苗木,降低了用车拉水浇灌苗木的成本。
2.4 栽前浸根造林技术
造林前一天,裸根苗木需浸水12~24 h,使其根系吸足水分后再栽植。对经过假植、长途运输的裸根苗木,若失水较严重,可适当延长浸水时间至2~3 d,以有效补充苗木失去的水分。
2.5 截干疏枝造林技术
武威地区造林时间主要选择在春季,由于该地区春季干旱多风,蒸腾量大,大多数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较低,因此苗木栽后顶端部分极易失水。加之栽后风吹摇摆,使根部土壤透风,根系水分供应不足,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4]。为解决此类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应对苗木进行截干或疏枝,可以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量和摇摆程度,从而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针叶树种一般不截干,应选择疏枝的方式,既可以改良树形,又可以减少地上部分蒸腾和摆动。
3 抗旱造林抚育管护要点
3.1 树干套袋
对截干后栽植的苗木,用大于树干直径2~4倍的塑料袋或尼龙筒袋套在苗木根部以上至顶端,顶端余出15 cm左右后下垂,目的是防止套袋向下脱落,根部用土压实套袋边缘。此方法既可以有效减少苗木上半部分水分散失,又可以在套袋内营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新芽萌发。根据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栽后套袋的苗木比没套袋的苗木,成活率增加3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当萌发的新芽长至1 cm左右时,要选择傍晚或阴雨天及时将套袋取除,如果套袋取得太迟会导致太阳将新芽烫伤,严重时则会影响整株树木的成活。
3.2 根部覆膜
栽后对苗木根部进行覆膜,既可以有效减少苗木根部土壤水分的蒸发,又能提高地表温度。通过根部覆膜能够在造林区域内逐渐形成一个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从而提高整片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具体操作方法:选用常用的农用地膜,膜的大小根据树木的大小来定,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苗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覆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 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6 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这样可使雨水快速渗入根部土壤,既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又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减少杂草丛生,效果明显。
3.3 人工补水
可充分利用储存雨水造林技术手段,在雨季截流并储存雨水至蓄水池。期间如果空气降水量明显无法满足树木的成活时,可以采用人工补水的方式,从蓄水池中取水,用水桶提或水泵抽水的方式给树木补给水分,确保树木成活。这样虽然增加了造林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造林成活率,省去反复补植、重造等补救措施,使造林成本大大降低,且立地条件越差,效果越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浇水时必须要选择在早上、傍晚或阴雨天进行,如果在中午太阳正热时浇水,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取得的效果与早晚浇水相差较大。
3.4 喷洒药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研部门已经研发出许多抗旱保水药剂,在干旱环境中,可以采用给树木喷洒抗旱药剂的方式,提升树木的抗旱性能。
3.5 防治病虫害
处在干旱环境中的树木,由于自身的免疫力明显下降,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因此在抗旱造林中,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定期喷洒防止病虫害的药剂,从而使树木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得以良好生长。
4 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和抚育管护在整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要想使抗旱造林取得实效,就需要在今后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充分结合该区域气候和林业发展特点,积极推广和应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管护要点,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助于实现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罗向明.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 38(7):82.
[2] 郑美丽.探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0(14):137.
[3] 段华路.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花卉,2018(12):213.
[4] 陈大勇.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分析[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3(8):123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