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是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从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出发,探讨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旨在提升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BIM;课证融通;教法改革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作为首批建筑信息模型 (BIM)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在 2019 年,经历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标准发布到考核颁证一轮的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两大主体协同完成。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 考核颁证等工作。院校是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主要任务是推进“1”和 “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是组织开展專门培训。院校的职责在整个体系里处于中间环节,负责过程培养。如何课证融通,值得试点院校去探索与实践。
一、1+X 证书实施的内涵
1+X 证书制度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取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资格证书。“1”为学历证书,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是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 就是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 2 个方面要素的对立统一,反映出职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职业教育来源于职业,回归于职业。院校无论是在专业设置或是人才培养定位上都要从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出发;学生离校进入社会,终将从事某项职业,其掌握的技能能否找到对口的工作、能否满足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质量的检验。从院校角度,1+X 证书的实施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作为实施主体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去培养、培训,其结果是实现岗位需要与技能训练对接,这一过程具有促进就业的功能。社会有需求、学生有技能,可以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从“X”证书方面实现了目标定位与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清晰。同时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是基础,“X”是补充、强化和拓展,课证相互衔接融通是1+X 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这种衔接融通包括目标、过程与结果3个方面,既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融合,也有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还包括证书考核与课程考试的统筹评价。从长远看,职业院校要走出来,去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要求,就必须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二、BIM 证书课证融通教学体系探索
BIM 证书课证融通教学体系构建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一)课证融通
1.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建筑类专业人才一方面应具备较高建筑工程类人才信息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应熟悉以云计算和BIM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因此将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平台扩展至五平台,增加信息化平台。加强BIM教育,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从而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技能要求。
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围绕BIM建模核心技能形成,从3个角度阐述课程体系改革, 包括:准备、融入、新增。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分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2部分。BIM 知识通过融入形式完成,一是通过专业概论融入;二是通过讲座形式融入。BIM 专业技能通过新增BIM建模技术课程完成。根据 BIM标准,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占比分别为20%和80%,理论分值较少,但不能忽略理论,原因在于掌握 BIM 概念和 BIM 基础知识比BIM软件技能更重要。因为BIM技术不断发展,在长期的BIM实践中只掌握纯粹的BIM软件技能会存在局限性。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与BIM证书直接相关的课程融入和新增,还要为技能做一些准备,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为了提高效力并保障课程体系上的连贯性,将内容相关联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建筑 CAD 等课程进行融合。
(二)教法改革
从教学方法改革上,实行“一体两翼模式”, 构建学习立交桥,课堂教学是主体,网络平台课程 和第二课堂是两翼。
1.课堂教学。
BIM 教学遵循“从大处着眼,从 小处着手”理念进行教学。即 BIM 知识部分使用 大案例,辅助讲好理论知识;而 BIM 技术部分是 软件实操,从小项目入手。 建模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是 BIM 技术达成的 基础,采用“基础—专项—综合”“三层级、递进 式”方式进行教学。 基础教学部分:教学内容是根据证书标准,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运用思维导图方式,通过教 师演示单个构件绘制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全 覆盖。
2.网络教学。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 疫情影响,高校开学时间普遍推迟,线上课程呈井 喷发展。本校新增 BIM 技术课程也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直至5月底学生返校,根据网络平台数据统计及调查,将网络资源定位为BIM学习的工具书,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式教学。
3.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受限于时间,即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完成的是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则以竞赛、社团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技能提升平台,包括课外练习、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同学向专业深度方向发展。 一是 Revit 可以精确的对建筑进行三维表达,“所见即所得”,从技能角度,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技能,Revit 是 BIM 的核心建模软件,但 BIM 远远 不止 Revit,利用学生社团形成学习型组织,并不意味着过程的枯燥。 二是工程类专业线上、线下比赛相对较 多,例如毕业设计、BIM 技能大赛等。这些比赛大多是团队项目、配套学习资源充足,作为第二课堂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结 语
1+X证书制度适应我国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从 BIM 证书融入工程造价、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进行讨论,并就课证融通、教法改革进行了具体探讨。通过融入和教法改革,同步教学、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评价,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 的有机融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如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考核机制的制定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推进。
参考文献
[1]BIM 技术赋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 J]. 建筑 ,2019(22): 35-38.
[2]王广斌 .以创新求发展迎接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的大变革 [N]. 中国建设报 ,2019-11-27.
[3]孙善学.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72-76.
[4]唐以志 .“1+X 证书制度”:一种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 [N]. 光明日报 ,2019-08-13.
基金项目 :1+X 证书制度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与创新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 J1328、刘亮。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BIM;课证融通;教法改革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作为首批建筑信息模型 (BIM)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在 2019 年,经历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标准发布到考核颁证一轮的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两大主体协同完成。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 考核颁证等工作。院校是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主要任务是推进“1”和 “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是组织开展專门培训。院校的职责在整个体系里处于中间环节,负责过程培养。如何课证融通,值得试点院校去探索与实践。
一、1+X 证书实施的内涵
1+X 证书制度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取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资格证书。“1”为学历证书,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是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 就是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 2 个方面要素的对立统一,反映出职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职业教育来源于职业,回归于职业。院校无论是在专业设置或是人才培养定位上都要从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出发;学生离校进入社会,终将从事某项职业,其掌握的技能能否找到对口的工作、能否满足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质量的检验。从院校角度,1+X 证书的实施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作为实施主体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去培养、培训,其结果是实现岗位需要与技能训练对接,这一过程具有促进就业的功能。社会有需求、学生有技能,可以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从“X”证书方面实现了目标定位与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清晰。同时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是基础,“X”是补充、强化和拓展,课证相互衔接融通是1+X 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这种衔接融通包括目标、过程与结果3个方面,既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融合,也有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还包括证书考核与课程考试的统筹评价。从长远看,职业院校要走出来,去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要求,就必须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二、BIM 证书课证融通教学体系探索
BIM 证书课证融通教学体系构建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一)课证融通
1.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建筑类专业人才一方面应具备较高建筑工程类人才信息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应熟悉以云计算和BIM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因此将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平台扩展至五平台,增加信息化平台。加强BIM教育,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从而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技能要求。
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围绕BIM建模核心技能形成,从3个角度阐述课程体系改革, 包括:准备、融入、新增。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分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2部分。BIM 知识通过融入形式完成,一是通过专业概论融入;二是通过讲座形式融入。BIM 专业技能通过新增BIM建模技术课程完成。根据 BIM标准,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占比分别为20%和80%,理论分值较少,但不能忽略理论,原因在于掌握 BIM 概念和 BIM 基础知识比BIM软件技能更重要。因为BIM技术不断发展,在长期的BIM实践中只掌握纯粹的BIM软件技能会存在局限性。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与BIM证书直接相关的课程融入和新增,还要为技能做一些准备,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为了提高效力并保障课程体系上的连贯性,将内容相关联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建筑 CAD 等课程进行融合。
(二)教法改革
从教学方法改革上,实行“一体两翼模式”, 构建学习立交桥,课堂教学是主体,网络平台课程 和第二课堂是两翼。
1.课堂教学。
BIM 教学遵循“从大处着眼,从 小处着手”理念进行教学。即 BIM 知识部分使用 大案例,辅助讲好理论知识;而 BIM 技术部分是 软件实操,从小项目入手。 建模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是 BIM 技术达成的 基础,采用“基础—专项—综合”“三层级、递进 式”方式进行教学。 基础教学部分:教学内容是根据证书标准,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运用思维导图方式,通过教 师演示单个构件绘制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全 覆盖。
2.网络教学。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 疫情影响,高校开学时间普遍推迟,线上课程呈井 喷发展。本校新增 BIM 技术课程也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直至5月底学生返校,根据网络平台数据统计及调查,将网络资源定位为BIM学习的工具书,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式教学。
3.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受限于时间,即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完成的是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则以竞赛、社团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技能提升平台,包括课外练习、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同学向专业深度方向发展。 一是 Revit 可以精确的对建筑进行三维表达,“所见即所得”,从技能角度,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技能,Revit 是 BIM 的核心建模软件,但 BIM 远远 不止 Revit,利用学生社团形成学习型组织,并不意味着过程的枯燥。 二是工程类专业线上、线下比赛相对较 多,例如毕业设计、BIM 技能大赛等。这些比赛大多是团队项目、配套学习资源充足,作为第二课堂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结 语
1+X证书制度适应我国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从 BIM 证书融入工程造价、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进行讨论,并就课证融通、教法改革进行了具体探讨。通过融入和教法改革,同步教学、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评价,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 的有机融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如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考核机制的制定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推进。
参考文献
[1]BIM 技术赋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 J]. 建筑 ,2019(22): 35-38.
[2]王广斌 .以创新求发展迎接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的大变革 [N]. 中国建设报 ,2019-11-27.
[3]孙善学.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72-76.
[4]唐以志 .“1+X 证书制度”:一种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 [N]. 光明日报 ,2019-08-13.
基金项目 :1+X 证书制度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与创新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 J1328、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