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证书课证融通探讨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是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从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出发,探讨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旨在提升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BIM;课证融通;教法改革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作为首批建筑信息模型 (BIM)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在 2019 年,经历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标准发布到考核颁证一轮的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两大主体协同完成。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 考核颁证等工作。院校是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主要任务是推进“1”和 “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是组织开展專门培训。院校的职责在整个体系里处于中间环节,负责过程培养。如何课证融通,值得试点院校去探索与实践。
  一、1+X 证书实施的内涵
  1+X 证书制度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取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资格证书。“1”为学历证书,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是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 就是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 2 个方面要素的对立统一,反映出职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职业教育来源于职业,回归于职业。院校无论是在专业设置或是人才培养定位上都要从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出发;学生离校进入社会,终将从事某项职业,其掌握的技能能否找到对口的工作、能否满足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质量的检验。从院校角度,1+X 证书的实施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作为实施主体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去培养、培训,其结果是实现岗位需要与技能训练对接,这一过程具有促进就业的功能。社会有需求、学生有技能,可以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从“X”证书方面实现了目标定位与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清晰。同时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是基础,“X”是补充、强化和拓展,课证相互衔接融通是1+X 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这种衔接融通包括目标、过程与结果3个方面,既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融合,也有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还包括证书考核与课程考试的统筹评价。从长远看,职业院校要走出来,去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要求,就必须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二、BIM 证书课证融通教学体系探索
  BIM 证书课证融通教学体系构建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一)课证融通
  1.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建筑类专业人才一方面应具备较高建筑工程类人才信息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应熟悉以云计算和BIM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因此将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平台扩展至五平台,增加信息化平台。加强BIM教育,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从而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技能要求。
  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围绕BIM建模核心技能形成,从3个角度阐述课程体系改革, 包括:准备、融入、新增。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分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2部分。BIM 知识通过融入形式完成,一是通过专业概论融入;二是通过讲座形式融入。BIM 专业技能通过新增BIM建模技术课程完成。根据 BIM标准,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占比分别为20%和80%,理论分值较少,但不能忽略理论,原因在于掌握 BIM 概念和 BIM 基础知识比BIM软件技能更重要。因为BIM技术不断发展,在长期的BIM实践中只掌握纯粹的BIM软件技能会存在局限性。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与BIM证书直接相关的课程融入和新增,还要为技能做一些准备,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为了提高效力并保障课程体系上的连贯性,将内容相关联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建筑 CAD 等课程进行融合。
  (二)教法改革
  从教学方法改革上,实行“一体两翼模式”, 构建学习立交桥,课堂教学是主体,网络平台课程 和第二课堂是两翼。
  1.课堂教学。
  BIM 教学遵循“从大处着眼,从 小处着手”理念进行教学。即 BIM 知识部分使用 大案例,辅助讲好理论知识;而 BIM 技术部分是 软件实操,从小项目入手。 建模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是 BIM 技术达成的 基础,采用“基础—专项—综合”“三层级、递进 式”方式进行教学。 基础教学部分:教学内容是根据证书标准,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运用思维导图方式,通过教 师演示单个构件绘制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全 覆盖。
  2.网络教学。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 疫情影响,高校开学时间普遍推迟,线上课程呈井 喷发展。本校新增 BIM 技术课程也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直至5月底学生返校,根据网络平台数据统计及调查,将网络资源定位为BIM学习的工具书,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式教学。
  3.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受限于时间,即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完成的是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则以竞赛、社团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技能提升平台,包括课外练习、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同学向专业深度方向发展。 一是 Revit 可以精确的对建筑进行三维表达,“所见即所得”,从技能角度,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技能,Revit 是 BIM 的核心建模软件,但 BIM 远远 不止 Revit,利用学生社团形成学习型组织,并不意味着过程的枯燥。 二是工程类专业线上、线下比赛相对较 多,例如毕业设计、BIM 技能大赛等。这些比赛大多是团队项目、配套学习资源充足,作为第二课堂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结 语
  1+X证书制度适应我国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从 BIM 证书融入工程造价、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进行讨论,并就课证融通、教法改革进行了具体探讨。通过融入和教法改革,同步教学、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评价,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 的有机融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如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考核机制的制定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推进。
  参考文献
  [1]BIM 技术赋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 J]. 建筑 ,2019(22): 35-38.
  [2]王广斌 .以创新求发展迎接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的大变革 [N]. 中国建设报 ,2019-11-27.
  [3]孙善学.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72-76.
  [4]唐以志 .“1+X 证书制度”:一种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 [N]. 光明日报 ,2019-08-13.
  基金项目 :1+X 证书制度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与创新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 J1328、刘亮。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效果会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公共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也会影响城市规划,因此,需将城市规划与公共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同步发展。本文首先说明了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公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融合策略。  关键词:公建;城市规划;融合;特色;外部空间  一、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如此一来就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应主动创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法,充分应用科學的管理手段,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文章主要分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引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
期刊
摘要:城市地下排水箱涵是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地下隐蔽排水箱涵使用年限的提高,有效的维护手段缺失,箱涵主体结构强度弱化或破裂,渗漏、淤积问题突出,近年来由城市箱涵结构破损等原因引起的地面塌陷、污水泄漏等事故屡有发生,直接威胁到了居民安全出行及环境威胁。通过对传统及新型探测、检测和修复方法技术的探讨,梳理出适合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箱涵的成套排查检测技术方案,为类似地下工程提供建议和思考。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国内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随着现如今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能让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但不可避免的会有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记录依据,它不仅是工程验收的必备内容,也是施工后管理和维护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这些方面的陈述也可以看出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加强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
期刊
摘要:地铁作为当前阶段城市发展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价格低廉,颇受人们喜爱。但是,因地铁多为地下空间,封闭性强,疏散难度大,发生突发事件容易引起大面积的伤亡,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对地铁安全运营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以供广大同仁研究探讨。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引 言:安全是城
期刊
摘要: 在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色。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也在增长中,所以要对我过固定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满足国家发展和国民生活的实际需求。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我国群众赖以生计的重要基础,必须要做好土地资源的综合规划,提高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当前我国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尝试着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防洪安全、确保水资源稳定供应、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彰显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必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内在价值,不断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种先进理念和应用模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 ;水利工程管理 ;应用措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做好给水管道的设计工作,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在给水管道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当地的环境因素,考虑不同户型居民的实际用水需求。保障给水管道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提升水压的稳定性、管道线路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道;布置设计要点;技术措施  引言  给水管道在市政给水管网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期刊
背景:位于青山区建设十路武广高铁与天兴洲大桥下的戴家湖区域,上世纪50年代曾是盛产鱼虾菱藕的天然湖泊,随着建设国家钢铁基地和城市发展需要,武汉钢铁厂、青山热电厂等大型工业项目相继落户青山,为解决排污排废的问题,戴家湖规划为煅烧灰渣填埋场。先生产后生活,工业重镇欠下了居民一比环境债,50年的变迁,戴家湖从一弯湖水变为一池煤灰,再变成一座十多米的黑山,成为周边区域最大的粉尘、地下水污染来源。而伴随着工
期刊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高效的装配式施工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应用。本文针对约束混凝土柱、钢筋锚固板的施工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为了满足装配式主结构对于拉栓杆的要求,使用了CABR钢筋锚固板替代了传统的锚固结构。本文通过对钢筋锚固板技术原理、施工技术要点等方面的介绍。有效的证明了钢筋锚固板方式在实现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希望能够在今后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