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阳泉的“魁盛号”,是早时平定州西门外头号富家财主。其庄园坐落在今阳泉市大阳泉村的北岭坡。整座庄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鸟瞰全貌,形如天然铸就而又精心装饰、流光溢彩的大元宝。恢宏的规模,精美的建筑,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综览全景,足见当年商贾之“魁”,聚财之“盛”。近思古幽情甚切,特专程拜访了乡间诸多寿星伯老及号家知事后辈,追根溯源,所见所闻令人惊叹:“魁盛号”虽名不虚传,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兴勃焉
远在金代,大阳泉就已形成村落,且交通便利。里人自古崇尚文化,思想开化,因而商业、手工业发展较早。至民国时,这里的财东、商行、商号、店铺比比皆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工经商之人,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从商从工。较早的大商号有“福兴号”、“四义号”、“松茂号”、“魁盛号”等,而以“魁盛号”名气最大。早在明末,“魁盛号”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富户。清咸丰年间为其鼎盛时期,官府曾授匾“都悃府”。
“魁盛号”郄家,远祖原以农为生,后来随着当地煤铁业的开掘发展,开始于农闲之时经营煤铁生意,经几代苦心经营,生意逐步发展起来。随着资本的逐渐积累,他们利用当地煤、铁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先后在本村阳坡垴开了“福盛窑”,在小阳泉开了“大兴矿”,又在平定和阳泉开了多处“魁”字号商行,以至发展到关外获鹿、井陉、石家庄、正定、北京、天津、山东、大连、海城、营口等地,字号有“复兴魁”、“永盛魁”、“德聚魁”、“宗和魁”、“魁盛庄”、“魁永庄”、“魁盛成”等等。这些商行大多经营山西平定的特产铁货,有东沟的铁锅,河底的小货,杨家庄的锄板以及白泉的、镢、锨、炉条、火口等。随着生意兴隆,一些店铺的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绸锻,下至葱蒜,成为应有尽有的百货商行。
当时由“魁盛号”领东,挂“魁”字的商行有36家,下面还支出不少分支店铺,在华北一带覆盖甚广。各商行掌柜每隔三年(一个合同期)回来向东家交账、结算。在大阳泉村“魁盛号”庄园正南50米处,建有一个大院,叫“魁和祥”,专供掌柜们回来交账结算时住宿。每次结算收交的钱财,除金银元宝由东家秘存外,其它财物租米等,均在“魁和祥”存储。股东分红,一股按四六分成,本号东家收四成,各商行得六成。商运亨通之时,聚财实盛,金银万贯,闻名四方。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郄家在四乡购置土地达36顷之多,主要分布在平定城关、宋家庄、锁簧、杨家庄、上下千亩坪及大阳泉附近。每年秋后,各地来交租米的络绎不绝,一来就是几十头驴骡,驮着口袋、麻包,交完租米在“魁和祥”吃一顿饭才走。为安抚佃户,东家在驴骡走时不空袋,留少许回头粮,以资平和有余。交回的粮食有的存入粮仓,有的转手出卖,换成银两。
清代中期,是“魁盛号”郄家财大气粗之时,庄园越修越阔气。他们请阴阳看风水,招用精工巧匠大兴土木,整座庄园依北岭南坡顺山就势而建,占地约30余亩。大门、二门、家门共72个门,环院高墙为特号蓝砖砌成,近两丈多高,三四百米长。遥望全貌形似元宝,人称“元宝院”。大门楼前,有威猛的石狮两尊,门头高悬“都捆府”烫金竖匾。一进大门,是松树院,约有40米长、10米宽,东西有两棵四季长青的大柏树;大影壁左右两旁有上马石,围墙上镶有拴马铁环;二门是典雅的木雕垂花门楼,二门内是13间大的直东直西的大过厅,中厅宽敞明亮,节日可做戏台唱院戏,供东家小姐们观赏。过厅相对的长廊中院,分西、中、东三个主院和东西两个偏院,东院为大东家住所,中院正窑为郄家祠堂,西院二东家及下人居住,东偏院为大厨房、女厨房、长工房、库房并牲口房,西偏院为郄家塾堂,大小瓦房13间。平日里,二门里的各院正门不开,自成内院,下人们只能在东偏院活动。西、中、东主宅院内有屏门相通。主宅院分上下两院,上院正窑三眼,一明两暗,中窑为客厅,东西旁窑为卧室。主窑高大宽敞,蓝砖砌墙,网圈上镶嵌着砖泥烧制的龙头垂花,中窑前插着木雕前檐,油彩绘画,青龙缠柱,虎气生生。下院东西各三间配房,也是精工细做,每个方梁头上都绘有精彩油画,美妙宜人。东院同西院一样,对称相应。主宅大窑的背后,有横贯七眼正窑的大横窑,以防潮隔水,并有节井水道,所以冬暖夏凉。以主窑后墙为基础,顺势坡上建有高房7间,长20余米,高大恢宏,中间供奉太上老君,左右各三间供奉诸神。楼阁四大门柱下的基石为青石浮雕,房角马头均为石雕,人物花草,山水松鹤,栩栩如生,雕琢之精巧,为后人所惊叹。方头为龙头雕结,玲珑清秀,结构严谨,高堂之威,身临可感。高楼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大厅,名曰东西槐荫厅。高大的国槐绿荫遮盖厅上,典雅白净。居高临下俯瞰院落,纵横交错,龙脊虎背,兽头昂然。当年的“都悃府”,虽不是实职官府,传说却领有半副銮驾,旗、锣、伞、扇执仗俱全。平定州府衙门的官员,上任后都要专程拜访。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不敢小视。清代郄家也有举官之人,如郄凝芝,曾被封授为武大夫侯铨同知,郄成芝被封授为侯铨守御所千总。
清同治、光绪年间,戊戍维新的进步思想对民族工商业影响较大。社会各界、各地工商业者开仓济贫,兴办学堂,社会募捐一时兴起。据大阳泉东阁上碑文所记,同治十年修阁,郄家捐资二十五千,修道捐资六十千(指白银,1千文等于1两白银)。光绪三年,华北一带遭受大旱,民众饥寒交迫,郄家开仓放粮,施衣放饭,赈救灾民,郄森芝一人捐米100石,郄疑芝施米50石。每年村里过庙会,过节日,都要唱13台大戏,所需开支除村里各户自愿捐凑外,“魁盛号”包揽支出的不足部分。民国2年(1913年),平定县在赛鱼成立第五高小,郄家又出资100吊钱,支助学校。郄家第17代人郄凤鸣娶妻四房,只生两个闺女,无子嗣。他盼儿心切,唯恐绝后,一边求神拜佛,一边博施公济,修桥补路,积阴行善。为求一个儿子继承家业,他每年出银雇用工匠凿石砌土,整修北岭坡的乡间古道。
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大阳泉创修义校,郄家举献土地94亩半,折合租米粮1石7斗5升零8勺,共修校院一所,正窑3眼,东西配房8间,东西铺房8间,东院正房两间,厕厦棚三间。其事刻石留记,至今尚存。
最令乡邻轰动的是1924年“魁盛号”第17代主人郄凤鸣(小名叫计周小)的出殡规模。据说花销大洋近两万元,正式开吊40天,隆重非凡,甚是铺张。据目睹当年情景的老者言,出殡的总管是本族当家郄启祥,郄巨金等人为副总管。“魁盛号”大院搭灵棚两座,西院停放郄凤鸣的灵柩,东院象征性地停放三个老婆的小棺材,东院和尚,西院道士,僧道对弹,细吹八打,诵经念佛,超度亡灵。全院点起当时刚时兴的七八盏大汽灯,照得满院通亮,彻夜通明。请阴阳看功夫,选定清明节下葬。出殡前40天便出贴开吊。为迎送吊唁宾客,特从平定城阳泉附近请来厨师百余人,杀猪200余头,吃饭一色用豆青盘碗,全是天津“魁”字号商行掌柜从天津运来,在石家庄还设有专司买猪、鸡、蔬菜及调料的采购点,保障供应,县衙官吏前来吊唁,东家以高等重礼“大开销”。各地领东掌柜回来吊唁,“魁和祥”住不下,只好在附近邻居号家安排。当时大阳泉村如同过庙会一样,招来不少亲友看客,有的在50里外还骑着毛驴专程来看发丧。多半个村的人不用支锅做饭,只要有一份纸,便发给孝衫一件,穿上孝服者都可以在郄家吃饭。郄家开的是随流席,从早到晚随时吃喝。据说专门摘葱剥蒜的就有五六个人。
郄凤鸣清明出殡之时,打对鼓,立金银大汉,和尚道士吹奏念经,吹鼓手乐队开道,金山银山,童男童女,打道鬼、绕棺、路祭各样仪式俱全,百十面挽幛前后呼应,送葬队伍从天河沿沟下去,从东阁进街,沿大阳泉长街到西阁外,折回北岭坡主坟(约五里路),前面的人已到了坟地,郄家院停放的灵柩却还没能起程。看热闹的人数不清有多少,其道场之盛,轰动了州城,此可谓“魁盛号”极盛时期的最后一次大炫耀。
其亡忽焉
郄凤鸣是“魁盛号”郄家正宗第17代东主,一人承继父叔二门,深谙传宗接代继承祖业大事之要,娶了妻妾四五个,到50多岁时,却只落下两个闺女,只好请族人商量过继“大生堂”郄步堂在学堂念书的二孙子郄润藻(小名考明)、三孙子郄瑞藻(小名叫考生),为其父、叔两门继后。
不到一年,郄凤鸣就因久病不治去逝。而过继的两个儿子中,大儿子郄润藻14岁,二儿子郄瑞藻9岁,他们作东之后,只知享乐,家底不清,家业不理,执要不懂,再加上没有经事和知己人经营,也没有什么章法约束和要求,各地掌柜乘虚自捞,每次交账,有几个算几个,从不细究,有的干脆报假账,渐渐阳奉阴违,这家回来说亏了,那家回来说赔了,有的抽股另干,有的商号倒闭,光景每况愈下,日渐衰落。豪门延习的抽大烟恶习,又使两个少东家染上毒瘾。鸦片榨财害命,成为“魁盛号”断命的主根。为满足抽烟土的嗜好,蓄积渐耗,开始变得入不敷出。积蓄耗尽以后开始变卖家产,先卖土地,后卖家具,最后卖掉全部家园房舍。36顷土地先后被拍卖瓜分。为急于用钱,有的地竟然以2元钱一亩出卖。神祖龛被卖掉后,买主说龛底座里还藏着几个金元宝,主人居然都懒得掏一掏。
郄家的主要家产,以三股被瓜分,西峪掌柜王祯、王瑞买去一部分,小阳泉人王大成、任鸿买去一部分,本家的郄友山连同郄家祠堂买了一部分。此外还有白羊墅的财主周家和平定城的张之恭买了一些。在大阳泉开的煤窑,因通风不良被迫停产关闭,小阳泉的煤窑则让给了王大成。有些中介挑架的掮客也在倒卖中从中渔利。郄家祠堂里的生金佛像,居然按废铜卖掉。连“魁盛号”祖坟园里雇人看坟的三眼窑也被拆着卖了。甚至还雇人把祖坟挖开,将发掘出的金银财宝全都变卖,换了烟土。
到日本人占领时期,郄家老大郄润藻的老丈人眼看郄家财尽粮竭,人也因吸毒一天比一天虚弱,就找太医给女婿开下两副能戒烟瘾的中药。医生嘱咐一次吃一副,一副服三次。他为了彻底戒掉烟瘾,一次竟吃了两副药,结果七窍出血,死在一处破房里。老二郄瑞藻最后无处安身,只好将老婆孩子送到甘河村岳父家,自己穿着破裤、身披麻包片靠乞讨度日。晚上就在村口“文昌庙”里过夜,门口挡一捆玉茭杆堵风御寒。想抽没钱,想吃没粮,想偷又没胆,只好偷自家人和亲戚家的东西。有一次回到大阳泉其生父家里,家人给他吃了顿午饭,饭后让他到东房睡觉。人们午睡醒来,已不见其人影,而门后竖着的四股叉的叉头却不翼而飞了,后来才知道是少东家考生偷出去卖了。后来,郄瑞藻跑到阳泉溶剂厂,参加了阎锡山的护路军,再后又流落到太原,死后连尸骨都不知抛到了什么地方。两个东家的老婆孩子,都被迫回到娘家生活。“魁盛号”因此彻底破落。
古人云,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志,以史为鉴可以兴邦。细溯商贾富家“魁盛号”兴亡史事,颇耐人寻味。朝廷腐败,城池不固,鸦片烟祸,榨财害命,荼毒甚凶,致国辱民穷财尽,是“魁盛号”夭亡之祸根。而东家掌门人生活奢侈,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以致家道败落,则是其夭亡之内因。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亡绝非全是命。
其兴勃焉
远在金代,大阳泉就已形成村落,且交通便利。里人自古崇尚文化,思想开化,因而商业、手工业发展较早。至民国时,这里的财东、商行、商号、店铺比比皆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工经商之人,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从商从工。较早的大商号有“福兴号”、“四义号”、“松茂号”、“魁盛号”等,而以“魁盛号”名气最大。早在明末,“魁盛号”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富户。清咸丰年间为其鼎盛时期,官府曾授匾“都悃府”。
“魁盛号”郄家,远祖原以农为生,后来随着当地煤铁业的开掘发展,开始于农闲之时经营煤铁生意,经几代苦心经营,生意逐步发展起来。随着资本的逐渐积累,他们利用当地煤、铁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先后在本村阳坡垴开了“福盛窑”,在小阳泉开了“大兴矿”,又在平定和阳泉开了多处“魁”字号商行,以至发展到关外获鹿、井陉、石家庄、正定、北京、天津、山东、大连、海城、营口等地,字号有“复兴魁”、“永盛魁”、“德聚魁”、“宗和魁”、“魁盛庄”、“魁永庄”、“魁盛成”等等。这些商行大多经营山西平定的特产铁货,有东沟的铁锅,河底的小货,杨家庄的锄板以及白泉的、镢、锨、炉条、火口等。随着生意兴隆,一些店铺的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绸锻,下至葱蒜,成为应有尽有的百货商行。
当时由“魁盛号”领东,挂“魁”字的商行有36家,下面还支出不少分支店铺,在华北一带覆盖甚广。各商行掌柜每隔三年(一个合同期)回来向东家交账、结算。在大阳泉村“魁盛号”庄园正南50米处,建有一个大院,叫“魁和祥”,专供掌柜们回来交账结算时住宿。每次结算收交的钱财,除金银元宝由东家秘存外,其它财物租米等,均在“魁和祥”存储。股东分红,一股按四六分成,本号东家收四成,各商行得六成。商运亨通之时,聚财实盛,金银万贯,闻名四方。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郄家在四乡购置土地达36顷之多,主要分布在平定城关、宋家庄、锁簧、杨家庄、上下千亩坪及大阳泉附近。每年秋后,各地来交租米的络绎不绝,一来就是几十头驴骡,驮着口袋、麻包,交完租米在“魁和祥”吃一顿饭才走。为安抚佃户,东家在驴骡走时不空袋,留少许回头粮,以资平和有余。交回的粮食有的存入粮仓,有的转手出卖,换成银两。
清代中期,是“魁盛号”郄家财大气粗之时,庄园越修越阔气。他们请阴阳看风水,招用精工巧匠大兴土木,整座庄园依北岭南坡顺山就势而建,占地约30余亩。大门、二门、家门共72个门,环院高墙为特号蓝砖砌成,近两丈多高,三四百米长。遥望全貌形似元宝,人称“元宝院”。大门楼前,有威猛的石狮两尊,门头高悬“都捆府”烫金竖匾。一进大门,是松树院,约有40米长、10米宽,东西有两棵四季长青的大柏树;大影壁左右两旁有上马石,围墙上镶有拴马铁环;二门是典雅的木雕垂花门楼,二门内是13间大的直东直西的大过厅,中厅宽敞明亮,节日可做戏台唱院戏,供东家小姐们观赏。过厅相对的长廊中院,分西、中、东三个主院和东西两个偏院,东院为大东家住所,中院正窑为郄家祠堂,西院二东家及下人居住,东偏院为大厨房、女厨房、长工房、库房并牲口房,西偏院为郄家塾堂,大小瓦房13间。平日里,二门里的各院正门不开,自成内院,下人们只能在东偏院活动。西、中、东主宅院内有屏门相通。主宅院分上下两院,上院正窑三眼,一明两暗,中窑为客厅,东西旁窑为卧室。主窑高大宽敞,蓝砖砌墙,网圈上镶嵌着砖泥烧制的龙头垂花,中窑前插着木雕前檐,油彩绘画,青龙缠柱,虎气生生。下院东西各三间配房,也是精工细做,每个方梁头上都绘有精彩油画,美妙宜人。东院同西院一样,对称相应。主宅大窑的背后,有横贯七眼正窑的大横窑,以防潮隔水,并有节井水道,所以冬暖夏凉。以主窑后墙为基础,顺势坡上建有高房7间,长20余米,高大恢宏,中间供奉太上老君,左右各三间供奉诸神。楼阁四大门柱下的基石为青石浮雕,房角马头均为石雕,人物花草,山水松鹤,栩栩如生,雕琢之精巧,为后人所惊叹。方头为龙头雕结,玲珑清秀,结构严谨,高堂之威,身临可感。高楼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大厅,名曰东西槐荫厅。高大的国槐绿荫遮盖厅上,典雅白净。居高临下俯瞰院落,纵横交错,龙脊虎背,兽头昂然。当年的“都悃府”,虽不是实职官府,传说却领有半副銮驾,旗、锣、伞、扇执仗俱全。平定州府衙门的官员,上任后都要专程拜访。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不敢小视。清代郄家也有举官之人,如郄凝芝,曾被封授为武大夫侯铨同知,郄成芝被封授为侯铨守御所千总。
清同治、光绪年间,戊戍维新的进步思想对民族工商业影响较大。社会各界、各地工商业者开仓济贫,兴办学堂,社会募捐一时兴起。据大阳泉东阁上碑文所记,同治十年修阁,郄家捐资二十五千,修道捐资六十千(指白银,1千文等于1两白银)。光绪三年,华北一带遭受大旱,民众饥寒交迫,郄家开仓放粮,施衣放饭,赈救灾民,郄森芝一人捐米100石,郄疑芝施米50石。每年村里过庙会,过节日,都要唱13台大戏,所需开支除村里各户自愿捐凑外,“魁盛号”包揽支出的不足部分。民国2年(1913年),平定县在赛鱼成立第五高小,郄家又出资100吊钱,支助学校。郄家第17代人郄凤鸣娶妻四房,只生两个闺女,无子嗣。他盼儿心切,唯恐绝后,一边求神拜佛,一边博施公济,修桥补路,积阴行善。为求一个儿子继承家业,他每年出银雇用工匠凿石砌土,整修北岭坡的乡间古道。
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大阳泉创修义校,郄家举献土地94亩半,折合租米粮1石7斗5升零8勺,共修校院一所,正窑3眼,东西配房8间,东西铺房8间,东院正房两间,厕厦棚三间。其事刻石留记,至今尚存。
最令乡邻轰动的是1924年“魁盛号”第17代主人郄凤鸣(小名叫计周小)的出殡规模。据说花销大洋近两万元,正式开吊40天,隆重非凡,甚是铺张。据目睹当年情景的老者言,出殡的总管是本族当家郄启祥,郄巨金等人为副总管。“魁盛号”大院搭灵棚两座,西院停放郄凤鸣的灵柩,东院象征性地停放三个老婆的小棺材,东院和尚,西院道士,僧道对弹,细吹八打,诵经念佛,超度亡灵。全院点起当时刚时兴的七八盏大汽灯,照得满院通亮,彻夜通明。请阴阳看功夫,选定清明节下葬。出殡前40天便出贴开吊。为迎送吊唁宾客,特从平定城阳泉附近请来厨师百余人,杀猪200余头,吃饭一色用豆青盘碗,全是天津“魁”字号商行掌柜从天津运来,在石家庄还设有专司买猪、鸡、蔬菜及调料的采购点,保障供应,县衙官吏前来吊唁,东家以高等重礼“大开销”。各地领东掌柜回来吊唁,“魁和祥”住不下,只好在附近邻居号家安排。当时大阳泉村如同过庙会一样,招来不少亲友看客,有的在50里外还骑着毛驴专程来看发丧。多半个村的人不用支锅做饭,只要有一份纸,便发给孝衫一件,穿上孝服者都可以在郄家吃饭。郄家开的是随流席,从早到晚随时吃喝。据说专门摘葱剥蒜的就有五六个人。
郄凤鸣清明出殡之时,打对鼓,立金银大汉,和尚道士吹奏念经,吹鼓手乐队开道,金山银山,童男童女,打道鬼、绕棺、路祭各样仪式俱全,百十面挽幛前后呼应,送葬队伍从天河沿沟下去,从东阁进街,沿大阳泉长街到西阁外,折回北岭坡主坟(约五里路),前面的人已到了坟地,郄家院停放的灵柩却还没能起程。看热闹的人数不清有多少,其道场之盛,轰动了州城,此可谓“魁盛号”极盛时期的最后一次大炫耀。
其亡忽焉
郄凤鸣是“魁盛号”郄家正宗第17代东主,一人承继父叔二门,深谙传宗接代继承祖业大事之要,娶了妻妾四五个,到50多岁时,却只落下两个闺女,只好请族人商量过继“大生堂”郄步堂在学堂念书的二孙子郄润藻(小名考明)、三孙子郄瑞藻(小名叫考生),为其父、叔两门继后。
不到一年,郄凤鸣就因久病不治去逝。而过继的两个儿子中,大儿子郄润藻14岁,二儿子郄瑞藻9岁,他们作东之后,只知享乐,家底不清,家业不理,执要不懂,再加上没有经事和知己人经营,也没有什么章法约束和要求,各地掌柜乘虚自捞,每次交账,有几个算几个,从不细究,有的干脆报假账,渐渐阳奉阴违,这家回来说亏了,那家回来说赔了,有的抽股另干,有的商号倒闭,光景每况愈下,日渐衰落。豪门延习的抽大烟恶习,又使两个少东家染上毒瘾。鸦片榨财害命,成为“魁盛号”断命的主根。为满足抽烟土的嗜好,蓄积渐耗,开始变得入不敷出。积蓄耗尽以后开始变卖家产,先卖土地,后卖家具,最后卖掉全部家园房舍。36顷土地先后被拍卖瓜分。为急于用钱,有的地竟然以2元钱一亩出卖。神祖龛被卖掉后,买主说龛底座里还藏着几个金元宝,主人居然都懒得掏一掏。
郄家的主要家产,以三股被瓜分,西峪掌柜王祯、王瑞买去一部分,小阳泉人王大成、任鸿买去一部分,本家的郄友山连同郄家祠堂买了一部分。此外还有白羊墅的财主周家和平定城的张之恭买了一些。在大阳泉开的煤窑,因通风不良被迫停产关闭,小阳泉的煤窑则让给了王大成。有些中介挑架的掮客也在倒卖中从中渔利。郄家祠堂里的生金佛像,居然按废铜卖掉。连“魁盛号”祖坟园里雇人看坟的三眼窑也被拆着卖了。甚至还雇人把祖坟挖开,将发掘出的金银财宝全都变卖,换了烟土。
到日本人占领时期,郄家老大郄润藻的老丈人眼看郄家财尽粮竭,人也因吸毒一天比一天虚弱,就找太医给女婿开下两副能戒烟瘾的中药。医生嘱咐一次吃一副,一副服三次。他为了彻底戒掉烟瘾,一次竟吃了两副药,结果七窍出血,死在一处破房里。老二郄瑞藻最后无处安身,只好将老婆孩子送到甘河村岳父家,自己穿着破裤、身披麻包片靠乞讨度日。晚上就在村口“文昌庙”里过夜,门口挡一捆玉茭杆堵风御寒。想抽没钱,想吃没粮,想偷又没胆,只好偷自家人和亲戚家的东西。有一次回到大阳泉其生父家里,家人给他吃了顿午饭,饭后让他到东房睡觉。人们午睡醒来,已不见其人影,而门后竖着的四股叉的叉头却不翼而飞了,后来才知道是少东家考生偷出去卖了。后来,郄瑞藻跑到阳泉溶剂厂,参加了阎锡山的护路军,再后又流落到太原,死后连尸骨都不知抛到了什么地方。两个东家的老婆孩子,都被迫回到娘家生活。“魁盛号”因此彻底破落。
古人云,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志,以史为鉴可以兴邦。细溯商贾富家“魁盛号”兴亡史事,颇耐人寻味。朝廷腐败,城池不固,鸦片烟祸,榨财害命,荼毒甚凶,致国辱民穷财尽,是“魁盛号”夭亡之祸根。而东家掌门人生活奢侈,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以致家道败落,则是其夭亡之内因。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亡绝非全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