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教学应把握住整个人。从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来看,一切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无疑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基本因素。旅游教学强调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优化教学过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从而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必要性
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心理的研究不是仅限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的揭示、描述,以及对学习现象的单纯了解,还在于通过对学习现象的认识达到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认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揭示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因素,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生学习心理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学习的成功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活动的结果。在教学中尤其要强调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们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动机。动机是激发人行动的内部力量,它具有发动、维持和延续个体活动的作用。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强化学习、调整学习的作用。教师应不断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形成“爱学—学会—会学—更爱学”的良性循环。
2、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起点。教师应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放在首位,因材施教,创设情境,善于“激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兴趣的维持和稳定。
3、意志。兴趣的维持还必须具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教师从学生平常的学习习惯着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严格要求,并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以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锻炼,加强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督促、自我激励,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情感。情感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主观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即情感具有动机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启动原动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在运用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5、性格。学生的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也至关重要。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特征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心知活动的水平,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1、把握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把握好课堂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能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水平。①适度的课堂节奏是以一定的知识容量为前提的。知识容量过小,学生吃不饱,节奏松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影响教学效果。旅游教学中针对专业知识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书并提出学习问题,因材施教,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②良好的课堂节奏必以调节好学生情绪为手段。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利用积极情感,控制课堂节奏。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旅游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①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旅游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始终保持与学生有情感投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②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应把握好旅游专业课程提供的解决问题情景训练,为学生提供的运用学过的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反应机会,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③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在旅游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奇感,学习变成了他们的自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成功与进步,让学生处于可达到的成功的状态中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延伸。
2、优化教学过程,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旅游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导入、教学情境与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思维过程、课堂心理环境、反馈评价过程、学生的学习素质等教学环节。就学生而言,必须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自我发展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1)课堂导入,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旅游教学中,可授引一些有关的事件、热点的旅游线路,播放录像片等作为上课的“开场白”,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优化教学过程还要特别重视师生双边活动的配合,要使教学内容的输出与学生心理特点达到最佳匹配,使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指导取得最佳配合,把课堂组织得丰富多彩,情趣交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3)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①要求:A、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被唤起而成为课堂的主人。B、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教师应真正体会到作为独特个性的需要、情感、态度、发展意向,信任、尊重学生。C、注重课堂互动与生成。知识变成了“话题”,变成了手段,课堂成为了乐园。
②尝试:
Ⅰ、参与、体验性教学:
旅游教学强调的是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让学生动手去学、去练,最大限度激活学生主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去实践、去体验和表现,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
Ⅱ、情境教学:
旅游教学中创设动态(引人入胜)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A、实物创设情境:在旅游教学中教师更应利用景点图片、录像带、模拟景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把学生带 到“实景”中,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B、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迅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C、语言描述情境:精选所授景点的导游词,通过对景点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所描述的意境中。
D、扮演角色体验情境:可在旅游某个专题的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分别演练不同的角色,从而获得对导游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指定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要求“导游”融于角色来致欢迎词和处理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尽量避免面对“客人”“哑口无言”,这种压力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能获得成功的愉快。在教学中也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各种客人的心理感受。
Ⅲ、“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对学生进行任务呈现。这里提到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获得的能力训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A、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教程中由于一个任务的完成,知识的掌握,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成就感,使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回自信,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畏难情绪,自然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B、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某一个学习阶段,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旅游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学生人格形成的评价,还有能力与水平的评价,身心发展的评价,品德养成的评价。
(1)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标签”心理。这个“标签”是学生对自己在群体位置中的反映,有教师对他的评价,也有他们的自我评价。在旅游教学中,应该利用学生的“标签”心理,对学生多肯定,再从完整的角度来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要放眼于学生生命的全过程。针对旅游课的特点,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单纯的测验对于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的能力,在真实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是无能为力的,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更符合旅游教学,在评价中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把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参与过程、合作精神等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发展性和持续性评价。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将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灵活地运用到评价中,创造性地“寓考于乐”,淡化考试竞争、淡化分数意识;评价方法上最好使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考评对学生发展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对教学的改革功能。旅游教学中可将学生评价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进行。应知部分应改变让学生机械式背诵的考试模式,而加入导游案例的分析、导游方法的选择、导游服务态度的判断等方面,应会部分应注重形成性评价。
旅游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即心理环境,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进入学生的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过程、生存状态,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掌握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
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必要性
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心理的研究不是仅限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的揭示、描述,以及对学习现象的单纯了解,还在于通过对学习现象的认识达到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认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揭示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因素,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生学习心理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学习的成功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活动的结果。在教学中尤其要强调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们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动机。动机是激发人行动的内部力量,它具有发动、维持和延续个体活动的作用。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强化学习、调整学习的作用。教师应不断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形成“爱学—学会—会学—更爱学”的良性循环。
2、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起点。教师应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放在首位,因材施教,创设情境,善于“激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兴趣的维持和稳定。
3、意志。兴趣的维持还必须具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教师从学生平常的学习习惯着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严格要求,并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以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锻炼,加强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督促、自我激励,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情感。情感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主观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即情感具有动机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启动原动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在运用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5、性格。学生的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也至关重要。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特征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心知活动的水平,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1、把握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把握好课堂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能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水平。①适度的课堂节奏是以一定的知识容量为前提的。知识容量过小,学生吃不饱,节奏松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影响教学效果。旅游教学中针对专业知识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书并提出学习问题,因材施教,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②良好的课堂节奏必以调节好学生情绪为手段。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利用积极情感,控制课堂节奏。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旅游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①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旅游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始终保持与学生有情感投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②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应把握好旅游专业课程提供的解决问题情景训练,为学生提供的运用学过的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反应机会,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③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在旅游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奇感,学习变成了他们的自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成功与进步,让学生处于可达到的成功的状态中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延伸。
2、优化教学过程,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旅游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导入、教学情境与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思维过程、课堂心理环境、反馈评价过程、学生的学习素质等教学环节。就学生而言,必须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自我发展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1)课堂导入,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旅游教学中,可授引一些有关的事件、热点的旅游线路,播放录像片等作为上课的“开场白”,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优化教学过程还要特别重视师生双边活动的配合,要使教学内容的输出与学生心理特点达到最佳匹配,使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指导取得最佳配合,把课堂组织得丰富多彩,情趣交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3)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①要求:A、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被唤起而成为课堂的主人。B、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教师应真正体会到作为独特个性的需要、情感、态度、发展意向,信任、尊重学生。C、注重课堂互动与生成。知识变成了“话题”,变成了手段,课堂成为了乐园。
②尝试:
Ⅰ、参与、体验性教学:
旅游教学强调的是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让学生动手去学、去练,最大限度激活学生主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去实践、去体验和表现,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
Ⅱ、情境教学:
旅游教学中创设动态(引人入胜)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A、实物创设情境:在旅游教学中教师更应利用景点图片、录像带、模拟景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把学生带 到“实景”中,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B、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迅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C、语言描述情境:精选所授景点的导游词,通过对景点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所描述的意境中。
D、扮演角色体验情境:可在旅游某个专题的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分别演练不同的角色,从而获得对导游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指定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要求“导游”融于角色来致欢迎词和处理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尽量避免面对“客人”“哑口无言”,这种压力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能获得成功的愉快。在教学中也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各种客人的心理感受。
Ⅲ、“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对学生进行任务呈现。这里提到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获得的能力训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A、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教程中由于一个任务的完成,知识的掌握,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成就感,使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回自信,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畏难情绪,自然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B、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某一个学习阶段,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旅游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学生人格形成的评价,还有能力与水平的评价,身心发展的评价,品德养成的评价。
(1)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标签”心理。这个“标签”是学生对自己在群体位置中的反映,有教师对他的评价,也有他们的自我评价。在旅游教学中,应该利用学生的“标签”心理,对学生多肯定,再从完整的角度来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要放眼于学生生命的全过程。针对旅游课的特点,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单纯的测验对于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的能力,在真实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是无能为力的,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更符合旅游教学,在评价中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把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参与过程、合作精神等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发展性和持续性评价。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将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灵活地运用到评价中,创造性地“寓考于乐”,淡化考试竞争、淡化分数意识;评价方法上最好使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考评对学生发展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对教学的改革功能。旅游教学中可将学生评价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进行。应知部分应改变让学生机械式背诵的考试模式,而加入导游案例的分析、导游方法的选择、导游服务态度的判断等方面,应会部分应注重形成性评价。
旅游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即心理环境,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进入学生的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过程、生存状态,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掌握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