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求全责备,使得学生很少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反而谈“作”色变,视写作为烦事、苦事。为改变这种现状,市教研室提出了绿色写作的教学目标,强调写作源自内心需要、流淌内心的情感、闪烁思维的火花。教师应掌握科学的写作教学操作流程,做到日记、随笔、阅读笔记每日一记,在写作课上进行日记、随笔读评交流,指导学生修改、加工、润色,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日记、随笔是体现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最佳方式,学生可通过写日记、随笔展示自己的个性特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日记、随笔作文化即把日记、随笔当作作文,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要求其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就要在注重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多写片段,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对写日记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因而,我把学生日记看成是师生促膝谈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阅,加以指导。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我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忧愁,热情地抚慰幼小的心灵,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学生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写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有的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向老师提出要求,有的把同学间的矛盾告诉老师,还有的把家庭中的烦恼向老师诉说。久而久之,学生似乎领悟到了写日记的益处,越写越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笔头熟了,掌握的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写作兴趣。
二、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拓展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除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外,还要提倡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因此,我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他们懂得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如何积累素材。同时,我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有景可绘。提倡写“想象日记”,让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教学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后,让学生观察乡村的夜并描写乡村的夜景。学生李佳彤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暮色里的村庄亮起了灯火,月亮爬上了树梢,一会儿又躲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细细的雨丝,小雨拂过脸庞,柔柔的、凉凉的。大人们打着伞,三五成群,谈谈家常,讲讲农活;小孩们则肆无忌惮地在小雨中嬉戏、玩耍。等人们进入了梦乡,沸腾了一天的乡村终于静下来了,一切都变得那么和谐、安宁。
乡村确实迷人,雅而且不俗,实而不华,孕育着无穷的美。迷人的乡村和那朴素的人民哟,愿你永远拥有那份纯净的美丽……
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写什么,还能自由地抒写自己的情感,拓展了写作空间。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起作文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即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组织,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综上所述,不管是“激趣”还是“选材”,其实就是一个使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体现自我,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真实的情感,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在每一次写作过程中经历思考、反省甚至痛苦的解剖,在写作中历练文笔,升华灵魂;在成长中写作,在写作中成长。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日记、随笔是体现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最佳方式,学生可通过写日记、随笔展示自己的个性特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日记、随笔作文化即把日记、随笔当作作文,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要求其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就要在注重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多写片段,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对写日记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因而,我把学生日记看成是师生促膝谈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阅,加以指导。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我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忧愁,热情地抚慰幼小的心灵,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学生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写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有的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向老师提出要求,有的把同学间的矛盾告诉老师,还有的把家庭中的烦恼向老师诉说。久而久之,学生似乎领悟到了写日记的益处,越写越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笔头熟了,掌握的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写作兴趣。
二、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拓展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除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外,还要提倡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因此,我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他们懂得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如何积累素材。同时,我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有景可绘。提倡写“想象日记”,让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教学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后,让学生观察乡村的夜并描写乡村的夜景。学生李佳彤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暮色里的村庄亮起了灯火,月亮爬上了树梢,一会儿又躲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细细的雨丝,小雨拂过脸庞,柔柔的、凉凉的。大人们打着伞,三五成群,谈谈家常,讲讲农活;小孩们则肆无忌惮地在小雨中嬉戏、玩耍。等人们进入了梦乡,沸腾了一天的乡村终于静下来了,一切都变得那么和谐、安宁。
乡村确实迷人,雅而且不俗,实而不华,孕育着无穷的美。迷人的乡村和那朴素的人民哟,愿你永远拥有那份纯净的美丽……
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写什么,还能自由地抒写自己的情感,拓展了写作空间。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起作文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即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组织,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综上所述,不管是“激趣”还是“选材”,其实就是一个使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体现自我,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真实的情感,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在每一次写作过程中经历思考、反省甚至痛苦的解剖,在写作中历练文笔,升华灵魂;在成长中写作,在写作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