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开华德福学校后,学校里还在发生着形形色色的事情。曾经的同年级的伙伴们跟我说,他们又在商量怎么和老师作对,甚至在尝试“掀了学校的房顶”,还和以前一样任性,依旧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熊孩子。
“任性”这个词最近比较热,我理解就是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熊孩子”的精确的解释应该是调皮捣蛋、会让人哭笑不得,但本质不坏、满怀善意的孩子。自从和美国这帮同学打成一片之后,我就把我们都定义为“熊孩子”。随着在学校待得时间越来越久,“老大”的气场渐渐膨胀,自然就任性了。当和他们在一起闹腾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行为不妥。脱离这个小集体之后,再看看国内以前的老同学,才意识到在华德福学校的我们被惯得太没样了。年前,我去参加了初中同学的高中成人礼,踏进母校,穿过走廊,回到教室,坐在自己熟悉的座位上,过去的一幕幕就在脑海里闪过,我们曾经的那颗叛逆之心很值得回味。
进出北京二中亦庄学校时需要出示出入证,以前放学的时候,没带出入证的我们总是和教导处的老师以及门口的保安斗智斗勇。在教导处开的一个人的出门条上加入无数个名字,用一个人的出门证换上无数人的照片,忽悠保安让我们出门。虽然我现在已不是这里的学生了,没想到在成人礼那天,我仅仅打了个电话就轻松进去了,保安也不再盘问。在学校里,学生都要穿校服,过去一进学校经常碰上各种校领导,总会因为不好好穿校服被说一顿。不爱穿校服的我们,总会在里面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裤子,外面再套上校衣校裤。踏进教室后,再扒下校服丢在不起眼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大扫除时,从教室里搬出的立式空调后还找出了不少的校服。学校对发型要求就更多了,长了不行卷了不行,而班主任几乎天天都在批评打耳洞戴耳钉染头发涂指甲的同学。
那天,去参加成人礼的我和其他老同学都穿得漂漂亮亮,我的头发稍带挑色,指甲则涂得颜色不一。校长老师曾经说过的无数个不允许,早已随时间逝去。穿过走廊,楼道已不是半白半绿的墙壁,而刷成了单一的绿色。现在的学生因为学业繁忙,下课时都老老实实在教室待着,不像以前我们一听下课铃就靠在墙壁的两旁,吃着零食和同学侃大山。男生还会在不大的楼道里追跑打闹,引得路过的老师纷纷侧目。班主任每每开班会就批评我们站在门口吊儿郎当不三不四,像小混混似的。回到教室,满目狼藉,乱七八糟,满地都是散落的试卷和刚发下的作业本。我也当过发作业的课代表,如今站在讲台上,好像又看到了在同样位置拍着黑板擦发飙的自己,盯着谁还没交作业,叫他们在早读听写时不许说话。坐下来,还是以前用过的那种桌椅,却找不到自己曾刻了很多字的那张课桌,可能已经在别的教室了,也可能报废了。初中时,我总是很幼稚地喜欢在桌上又画又刻,比如喜欢的某首歌的歌名啦歌词啦,作弊时的小抄,或者是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缩写。书桌小得放不下什么东西,大家都喜欢把书和笔记放在柜子里。桌屉里空荡荡的,只有手机和零食,书包里也只有一个笔袋。上课铃一打,每个人就会急匆匆到柜子里去拿书。现在,学生的桌上桌下都摆得满满的,小小的书桌上都腾不出一块完整的地方写字。当时的我们认为,和老师较劲、干些校规明令不允许做的事儿,都是叛逆,现在看来都变成了珍藏版。
上面说的初中的“珍藏版”叛逆,比起在华德福上高中的叛逆,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大概随着年岁增长、学习生活环境改变,思维和行动也变得比较离谱。在美国高中甚至在华德福学校内,我们年级是个小年级,小得不能再小的年级,从最初的十六七人,到后来变成十二三人,再到最后只剩10个。年级人数多的,容易分成小团体,不太容易统一思想。像我们年级人数虽少,当抱起团来对抗老师时,却表现得非常有凝聚力。因此,在华德福学校的学生叛逆案例中,我们年级最为奇特和有趣。我在美国的同学,几乎都是从小接受华德福思想教育成长的,华德福的培养方针是希望孩子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果敢的行动精神,有想法会实现,有意见会表达。就这几点来说,在我的同学身上是完完全全地体现了。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旁人看,就是华德福的教育成果。
说一件让家长费解、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在升到12年级之后,我们自认为在学校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几位老师越战越勇。结果是带头的同学都受了重伤,火却没有熄灭。新学年刚开始的时候,年级一个喜欢带头滋事的男同学,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在学校称“老大”。其实不是他的问题,年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和他一样有着不满,因为学校从我们这届开始明文禁止了一些我们的潜规则。比如:不能歧视低年级同学、不能进行语言攻击……这些条例感觉就是冲我们而立的,其实说来说去,学校希望人人平等。但这老规矩怎么能说破就破,以大欺小这事儿全世界都在发生着,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低年级不能犯上是常识。而且这些不成文的规矩摆到台面上也不显过分,比如大家级别待遇不同:12年级有专用的厨房、厕所,还有低年级不能进的禁区。
于是,这位带头的男同学公开违反贴在楼道上白纸黑字的规定,用华德福老师从小教他的个性,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不满。有了这个开头,我们年级剩下的同学开始无视学校的规定。如此一来,制定规则的老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带头的那位男同学被通报批评不说,还被罚到一年级去听课。老师的原话是这么讲的:“不是不懂规定吗?那就回一年级重新学去!”那个男同学没辙,第二天老老实实地到一年级报到去了。但抱团的大伙儿怎么咽得下这口气,也随着这位男同学,自带小板凳在一年级门口坐了一排。反正事是大家一起干的,要用行动把这个男同学从一年级拯救出来。用中国话说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来,如大家所愿,男同学被拯救了回来。这事儿现在想想干得太欠考虑。学校还给我们年级单独放了个假,意思是让大家回家反思反思。一群猴孩子趁机自作主张一起去海边玩了一圈,坚决不认错。这一行为彻底把负责的老师激怒了,恨不得当即辞职。想来想去,老师和学生都有不对,我们好不容易熬到“老大”,“潜规则”说没就没,真没法让人服气。我们也曾被高年级嫌弃,也受到过攻击,这口气憋着真的难受。老师应该也很烦恼,这不就是华德福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最有自己见解最能表达的孩子吗?但他们又越发觉得管不住了,学生好像在这场“战役”里略胜一筹。
我国内初中的同学总会问,在国外,老师是不是不会没收手机?其实,在美国学校里也不能用手机,大家只是偷着在上课时发发短信,刷刷脸书。也会在上课时偷吃零食,下课互相抄笔记抄作业。不是主课时,对老师没大没小,在理科课上睡到连口水都流出来,甚至坐在桌子上听课被老师批得一塌糊涂。作为学生,大家不守规矩的心都是一样的。
我回到北京,一转眼就是2015年。开年的时候,在美国的同学跟我说,那个带头捣乱的男同学被学校退学了,学校并没有说是因为什么理由,但可以确定的是并非因为上回群体反抗学校的事件。我想,学校真是杀鸡给猴看了,直觉告诉我,同学们在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应该不会这么容易罢休。
岁月逝去,斗转星移,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依然想你们如昔,特别是我尊敬的美国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初中的我和同学们都是幼稚的孩子;而在华德福的日子,和我相伴的则是一群真正的“熊孩子”。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任性”这个词最近比较热,我理解就是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熊孩子”的精确的解释应该是调皮捣蛋、会让人哭笑不得,但本质不坏、满怀善意的孩子。自从和美国这帮同学打成一片之后,我就把我们都定义为“熊孩子”。随着在学校待得时间越来越久,“老大”的气场渐渐膨胀,自然就任性了。当和他们在一起闹腾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行为不妥。脱离这个小集体之后,再看看国内以前的老同学,才意识到在华德福学校的我们被惯得太没样了。年前,我去参加了初中同学的高中成人礼,踏进母校,穿过走廊,回到教室,坐在自己熟悉的座位上,过去的一幕幕就在脑海里闪过,我们曾经的那颗叛逆之心很值得回味。
进出北京二中亦庄学校时需要出示出入证,以前放学的时候,没带出入证的我们总是和教导处的老师以及门口的保安斗智斗勇。在教导处开的一个人的出门条上加入无数个名字,用一个人的出门证换上无数人的照片,忽悠保安让我们出门。虽然我现在已不是这里的学生了,没想到在成人礼那天,我仅仅打了个电话就轻松进去了,保安也不再盘问。在学校里,学生都要穿校服,过去一进学校经常碰上各种校领导,总会因为不好好穿校服被说一顿。不爱穿校服的我们,总会在里面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裤子,外面再套上校衣校裤。踏进教室后,再扒下校服丢在不起眼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大扫除时,从教室里搬出的立式空调后还找出了不少的校服。学校对发型要求就更多了,长了不行卷了不行,而班主任几乎天天都在批评打耳洞戴耳钉染头发涂指甲的同学。
那天,去参加成人礼的我和其他老同学都穿得漂漂亮亮,我的头发稍带挑色,指甲则涂得颜色不一。校长老师曾经说过的无数个不允许,早已随时间逝去。穿过走廊,楼道已不是半白半绿的墙壁,而刷成了单一的绿色。现在的学生因为学业繁忙,下课时都老老实实在教室待着,不像以前我们一听下课铃就靠在墙壁的两旁,吃着零食和同学侃大山。男生还会在不大的楼道里追跑打闹,引得路过的老师纷纷侧目。班主任每每开班会就批评我们站在门口吊儿郎当不三不四,像小混混似的。回到教室,满目狼藉,乱七八糟,满地都是散落的试卷和刚发下的作业本。我也当过发作业的课代表,如今站在讲台上,好像又看到了在同样位置拍着黑板擦发飙的自己,盯着谁还没交作业,叫他们在早读听写时不许说话。坐下来,还是以前用过的那种桌椅,却找不到自己曾刻了很多字的那张课桌,可能已经在别的教室了,也可能报废了。初中时,我总是很幼稚地喜欢在桌上又画又刻,比如喜欢的某首歌的歌名啦歌词啦,作弊时的小抄,或者是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缩写。书桌小得放不下什么东西,大家都喜欢把书和笔记放在柜子里。桌屉里空荡荡的,只有手机和零食,书包里也只有一个笔袋。上课铃一打,每个人就会急匆匆到柜子里去拿书。现在,学生的桌上桌下都摆得满满的,小小的书桌上都腾不出一块完整的地方写字。当时的我们认为,和老师较劲、干些校规明令不允许做的事儿,都是叛逆,现在看来都变成了珍藏版。
上面说的初中的“珍藏版”叛逆,比起在华德福上高中的叛逆,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大概随着年岁增长、学习生活环境改变,思维和行动也变得比较离谱。在美国高中甚至在华德福学校内,我们年级是个小年级,小得不能再小的年级,从最初的十六七人,到后来变成十二三人,再到最后只剩10个。年级人数多的,容易分成小团体,不太容易统一思想。像我们年级人数虽少,当抱起团来对抗老师时,却表现得非常有凝聚力。因此,在华德福学校的学生叛逆案例中,我们年级最为奇特和有趣。我在美国的同学,几乎都是从小接受华德福思想教育成长的,华德福的培养方针是希望孩子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果敢的行动精神,有想法会实现,有意见会表达。就这几点来说,在我的同学身上是完完全全地体现了。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旁人看,就是华德福的教育成果。
说一件让家长费解、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在升到12年级之后,我们自认为在学校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几位老师越战越勇。结果是带头的同学都受了重伤,火却没有熄灭。新学年刚开始的时候,年级一个喜欢带头滋事的男同学,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在学校称“老大”。其实不是他的问题,年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和他一样有着不满,因为学校从我们这届开始明文禁止了一些我们的潜规则。比如:不能歧视低年级同学、不能进行语言攻击……这些条例感觉就是冲我们而立的,其实说来说去,学校希望人人平等。但这老规矩怎么能说破就破,以大欺小这事儿全世界都在发生着,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低年级不能犯上是常识。而且这些不成文的规矩摆到台面上也不显过分,比如大家级别待遇不同:12年级有专用的厨房、厕所,还有低年级不能进的禁区。
于是,这位带头的男同学公开违反贴在楼道上白纸黑字的规定,用华德福老师从小教他的个性,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不满。有了这个开头,我们年级剩下的同学开始无视学校的规定。如此一来,制定规则的老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带头的那位男同学被通报批评不说,还被罚到一年级去听课。老师的原话是这么讲的:“不是不懂规定吗?那就回一年级重新学去!”那个男同学没辙,第二天老老实实地到一年级报到去了。但抱团的大伙儿怎么咽得下这口气,也随着这位男同学,自带小板凳在一年级门口坐了一排。反正事是大家一起干的,要用行动把这个男同学从一年级拯救出来。用中国话说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来,如大家所愿,男同学被拯救了回来。这事儿现在想想干得太欠考虑。学校还给我们年级单独放了个假,意思是让大家回家反思反思。一群猴孩子趁机自作主张一起去海边玩了一圈,坚决不认错。这一行为彻底把负责的老师激怒了,恨不得当即辞职。想来想去,老师和学生都有不对,我们好不容易熬到“老大”,“潜规则”说没就没,真没法让人服气。我们也曾被高年级嫌弃,也受到过攻击,这口气憋着真的难受。老师应该也很烦恼,这不就是华德福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最有自己见解最能表达的孩子吗?但他们又越发觉得管不住了,学生好像在这场“战役”里略胜一筹。
我国内初中的同学总会问,在国外,老师是不是不会没收手机?其实,在美国学校里也不能用手机,大家只是偷着在上课时发发短信,刷刷脸书。也会在上课时偷吃零食,下课互相抄笔记抄作业。不是主课时,对老师没大没小,在理科课上睡到连口水都流出来,甚至坐在桌子上听课被老师批得一塌糊涂。作为学生,大家不守规矩的心都是一样的。
我回到北京,一转眼就是2015年。开年的时候,在美国的同学跟我说,那个带头捣乱的男同学被学校退学了,学校并没有说是因为什么理由,但可以确定的是并非因为上回群体反抗学校的事件。我想,学校真是杀鸡给猴看了,直觉告诉我,同学们在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应该不会这么容易罢休。
岁月逝去,斗转星移,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依然想你们如昔,特别是我尊敬的美国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初中的我和同学们都是幼稚的孩子;而在华德福的日子,和我相伴的则是一群真正的“熊孩子”。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