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伸一根手指表示“1”,伸两根手指表示“2”,伸三根表示“3”,分别代表加饭、加菜、加汤。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负责照看学生就餐,看到学生打出手势,会用“OK”的手势回应。
不久前,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的“无声食堂”,引发了舆论关注。
有关“无声食堂”(或称为“无声餐厅”)的尝试,浬浦中心小学并非首创。几年前,媒体报道广东某校推出的“无声食堂”,就曾引发激烈争论。
支持者认为此举遵循了“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有助于文明健康,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反对者则抨击这样的管理手段有悖人性,禁锢了孩子本真,令人“噤若寒蝉”。
学校推行“无声食堂”,意在维护良好的就餐秩序,初衷当然可以理解,但做法本身值得商榷。
“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作为研究周礼的专家,孔子所倡导的“食不语,寝不言”与祭祀时的行为规范密切相关。祭祀祖先这等大事,当然必须严肃谨慎。但如果平时吃饭睡觉也要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又有几人受得了?不要说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的小学生,即便是成人,在食堂吃饭时能做到不说话吗?
现在的孩子,囿于种种因素常常饱受“圈养”之苦。上课要认真听讲,课间休息时间短促而且往往还被要求尽量保持安静,看起来一整天都待在一起,实际上同学之间放松地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形下,午餐不失为一个理想的交流时刻。学生排队时说说话,一边吃饭,一边聊聊学习、生活等话题,释放压力,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可谓一举多得。
“就餐时安静了许多,秩序也变好了,就餐时间缩短约5分钟,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强行噤声,看起来效果挺不错,但堵塞了学生自然交流沟通的渠道,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又该怎么计算?如果有学生不慎出声,“红领巾督查小组”会及时纠正,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在“扣分”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震慑下,还有孩子能愉快地吃饭吗?当吃饭仅仅成了吃饭,难道不可怕吗?吃饭和沟通交流,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公众场合理应遵循基本的礼仪规范,但扭曲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对无语,这种吃饭场合该有多么别扭和乏味啊?这样的“无声食堂”,难言正常。
(选自人民网2019年4月18日)
荐读:
吃饭不说话有助于健康是一个常识,就餐避免喧闹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换言之,就餐尽量保持安静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合理引导而不是采用強压的方式。动辄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吃饭时都不说话,这不是教育是压制。即便学生们被动接受了,表面上养成了文明有序的习惯,但其间掺杂了强力支配因素和滋生的恐惧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过于严苛、偏激,违背科学,是不应该的。学生们话语权缺乏,只能被引导或领导,“无声食堂”直接扼杀小学生的天性,天真活泼的一面不可能再流露出来,既违背小学生的特点,也会让小学生可塑性强的一面消失殆尽。况且,成人示范是最直接的教育。老师们做不到“食不言”,却严禁学生就餐时说话,这怎能说服得了学生呢?
不久前,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的“无声食堂”,引发了舆论关注。
有关“无声食堂”(或称为“无声餐厅”)的尝试,浬浦中心小学并非首创。几年前,媒体报道广东某校推出的“无声食堂”,就曾引发激烈争论。
支持者认为此举遵循了“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有助于文明健康,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反对者则抨击这样的管理手段有悖人性,禁锢了孩子本真,令人“噤若寒蝉”。
学校推行“无声食堂”,意在维护良好的就餐秩序,初衷当然可以理解,但做法本身值得商榷。
“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作为研究周礼的专家,孔子所倡导的“食不语,寝不言”与祭祀时的行为规范密切相关。祭祀祖先这等大事,当然必须严肃谨慎。但如果平时吃饭睡觉也要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又有几人受得了?不要说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的小学生,即便是成人,在食堂吃饭时能做到不说话吗?
现在的孩子,囿于种种因素常常饱受“圈养”之苦。上课要认真听讲,课间休息时间短促而且往往还被要求尽量保持安静,看起来一整天都待在一起,实际上同学之间放松地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形下,午餐不失为一个理想的交流时刻。学生排队时说说话,一边吃饭,一边聊聊学习、生活等话题,释放压力,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可谓一举多得。
“就餐时安静了许多,秩序也变好了,就餐时间缩短约5分钟,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强行噤声,看起来效果挺不错,但堵塞了学生自然交流沟通的渠道,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又该怎么计算?如果有学生不慎出声,“红领巾督查小组”会及时纠正,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在“扣分”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震慑下,还有孩子能愉快地吃饭吗?当吃饭仅仅成了吃饭,难道不可怕吗?吃饭和沟通交流,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公众场合理应遵循基本的礼仪规范,但扭曲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对无语,这种吃饭场合该有多么别扭和乏味啊?这样的“无声食堂”,难言正常。
(选自人民网2019年4月18日)
荐读:
吃饭不说话有助于健康是一个常识,就餐避免喧闹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换言之,就餐尽量保持安静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合理引导而不是采用強压的方式。动辄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吃饭时都不说话,这不是教育是压制。即便学生们被动接受了,表面上养成了文明有序的习惯,但其间掺杂了强力支配因素和滋生的恐惧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过于严苛、偏激,违背科学,是不应该的。学生们话语权缺乏,只能被引导或领导,“无声食堂”直接扼杀小学生的天性,天真活泼的一面不可能再流露出来,既违背小学生的特点,也会让小学生可塑性强的一面消失殆尽。况且,成人示范是最直接的教育。老师们做不到“食不言”,却严禁学生就餐时说话,这怎能说服得了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