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上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敏感、最有条件和机会接触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高知识群体,自然会受到社会上宗教热现象的影响。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即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根基作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基督教;主流价值观
一、研究的意义与论阈界定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信仰状况关乎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蜂拥而入,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使得大学生陷入迷茫困惑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不得不引起大学生的注视,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核心,自然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好奇,而且由于家庭、学校信仰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这一问题必须及时有效解决,否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毕竟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大学时期又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成长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前途,因此选择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宗教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目前信仰教育的危机状况。
二、基督教相关概念阐释
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基督教是一种信仰神的宗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一)西方学者关于基督教的定义
基督教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要了解基督教,首先就要了解其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探讨。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认为“宗教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意识”,“宗教——至少是基督教——就是人对自身的关系,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質来对待”。Widdowson.H.C 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既是观念的,又是礼制的;既是道德合法的规范,又是物质实体;既是为之献身和苦心孤诣的人群,又是教权主义社团……。
以上的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宗教的内涵,马克思从“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观点出发,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认为宗教是“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对人的双重压迫的结果”。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帝创造万物基督教的教徒相信,宇宙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而在这之前,是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上帝共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整个世界2、三位一体。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圣灵——上帝的灵。3、信原罪。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4、信救赎。基督教救赎论涵盖的范围是与全人类有关的,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是在接受背叛上帝的惩罚,而且这种原罪是无法通过自救来获得救赎的,人类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可以获得救赎。
三、针对基督教在大学生中渗透现象的对策分析
在大学校园中虽然信仰基督教的学生是极少数,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加之基督教日益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大学生信徒群体如同一股渗入校园中的潜流,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校园基督教群体的发展。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对待宗教文化及其影响,防范基督教在高校的进一步渗透和蔓延。
(一)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外在于他们个体意识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会也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通过开展持久的教育实践活动方能形成,需要通过从外面“灌输”进去。高等院校是引领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宣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大众实现大众化的过程。
(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根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渗透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正确认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从理论上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和挖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长远持久发展,不仅需要与中国的现实实践相结合,更需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积极的校园环境
大学教育在对待信仰教育时要以开放的姿态抱以宽容的态度,而万万不能唯吾独尊,只是一味地灌输一种信仰,要通过对多种信仰详细深入的介绍,从而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来选择自己所崇尚的信仰。防止基督教渗透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堵,而是疏导。疏导与引导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基督教。大学生之所以对基督教产生模糊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它不了解,把基督教看得高深莫测,或是由于猎奇心态和逆反心理。因此,应将宗教知识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并在大学校园中开办此类知识普及的讲座,消除宗教的神秘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宗教,才可能在宗教渗透之时不惊、不怪、不乱,把握自己心灵的脉搏,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简介
姚文丽(1994—),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基督教;主流价值观
一、研究的意义与论阈界定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信仰状况关乎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蜂拥而入,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使得大学生陷入迷茫困惑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不得不引起大学生的注视,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核心,自然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好奇,而且由于家庭、学校信仰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这一问题必须及时有效解决,否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毕竟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大学时期又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成长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前途,因此选择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宗教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目前信仰教育的危机状况。
二、基督教相关概念阐释
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基督教是一种信仰神的宗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一)西方学者关于基督教的定义
基督教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要了解基督教,首先就要了解其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探讨。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认为“宗教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意识”,“宗教——至少是基督教——就是人对自身的关系,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質来对待”。Widdowson.H.C 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既是观念的,又是礼制的;既是道德合法的规范,又是物质实体;既是为之献身和苦心孤诣的人群,又是教权主义社团……。
以上的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宗教的内涵,马克思从“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观点出发,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认为宗教是“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对人的双重压迫的结果”。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帝创造万物基督教的教徒相信,宇宙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而在这之前,是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上帝共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整个世界2、三位一体。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圣灵——上帝的灵。3、信原罪。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4、信救赎。基督教救赎论涵盖的范围是与全人类有关的,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是在接受背叛上帝的惩罚,而且这种原罪是无法通过自救来获得救赎的,人类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可以获得救赎。
三、针对基督教在大学生中渗透现象的对策分析
在大学校园中虽然信仰基督教的学生是极少数,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加之基督教日益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大学生信徒群体如同一股渗入校园中的潜流,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校园基督教群体的发展。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对待宗教文化及其影响,防范基督教在高校的进一步渗透和蔓延。
(一)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外在于他们个体意识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会也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通过开展持久的教育实践活动方能形成,需要通过从外面“灌输”进去。高等院校是引领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宣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大众实现大众化的过程。
(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根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渗透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正确认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从理论上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和挖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长远持久发展,不仅需要与中国的现实实践相结合,更需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积极的校园环境
大学教育在对待信仰教育时要以开放的姿态抱以宽容的态度,而万万不能唯吾独尊,只是一味地灌输一种信仰,要通过对多种信仰详细深入的介绍,从而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来选择自己所崇尚的信仰。防止基督教渗透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堵,而是疏导。疏导与引导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基督教。大学生之所以对基督教产生模糊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它不了解,把基督教看得高深莫测,或是由于猎奇心态和逆反心理。因此,应将宗教知识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并在大学校园中开办此类知识普及的讲座,消除宗教的神秘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宗教,才可能在宗教渗透之时不惊、不怪、不乱,把握自己心灵的脉搏,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简介
姚文丽(1994—),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