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88-0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我们认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所有的方法一样,只要运用得当,运用得艺术,同样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为此,本文主要就班主任批评艺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批评时应遵循的原则
1.态度诚恳的原则
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2.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毛泽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同样道理,教师批评学生,评价也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3.留有余地的原则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4.刚柔相济的原则
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特别是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任,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二、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方法
根据学生错误的性质和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种:幽他一默。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有关调查表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名列前茅。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有一次,一位教师去上课,虽然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但学生始终没有进入角色。有的学生在谈笑风生,有的学生在静观窗外,还有两位学生在伏案而睡。看到此情景,这位教师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先咳嗽了一声,然后略带笑意地对大家说:“如果那位聊天的同学也能像那位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那样保持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那两位睡觉的同学了。”教师幽默的话语真可谓“一石三鸟”,一阵笑声之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第二种:旁敲侧击。批评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作旁敲侧击式。如:一次公开课,老师提出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但是有一个学生举手,同学们都低着头。有少数几个同学有意见想表达,但慑于许多老师在听课而有些犹豫,课堂气氛趋于沉闷。老师急中生智,巧妙地借用刚刚学过的契可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中人”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谁说我们是别里科夫?不!我们永远不做缩头缩尾的别里科夫。”许多同学经过老师这么一番旁敲侧击,终于举起了手,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第三种:假装糊涂。有时候,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在语言表达上有意识地“糊涂”一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班的语文课代表一向守时观念很强,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是从没迟到过,然而这天迟到了。按照班级常规,班主任要在例会时点名批评。但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第二天一大早,他主动来到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对班主任说:“老师,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一位伟人曾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我们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就是要认真,上面提到的假装糊涂,只不过是在“认真”中多加了一点灵活罢了。
第四种:正话反说。古语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欲进先退,欲前先后”。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故意正话反说,反而更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如: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站队上体育课,学生们总想偷懒,老师明明看到有几位调皮的学生不愿意站队,却故意大声说:“看!某某同学站得多好,真像小军人。”一句妙语使那些不认真站队的同学猛吃一惊,他们不由自主地站好了队。使学生在“表扬”中感受和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批评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暗示批评、渐进式批评、外爆式批评与内爆式批评等等。这里只是举例,是为了说明我们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准备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批评中注意的问题
1.欲抑先扬。批评之前,能找到批评对象的优点进行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时,往往易于为对象接受。
2.要注意学生态度与心理变化,准确把握时机。我们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批评对象的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不要只把我们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及语言不加改变的进行下去。有时,尽管我们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我们的对象是十分复杂和变化的,我们不随之变化,就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察颜观色,寻找并把握时机。只有当我们的批评对象的态度与心理的反应朝着有利于我们批评更深入进行时,我们才能深入地进行,切不可勉强为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相信在全体班主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成长会更健康,祖国明天的花朵开放的会更灿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我们认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所有的方法一样,只要运用得当,运用得艺术,同样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为此,本文主要就班主任批评艺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批评时应遵循的原则
1.态度诚恳的原则
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2.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毛泽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同样道理,教师批评学生,评价也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3.留有余地的原则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4.刚柔相济的原则
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特别是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任,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二、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方法
根据学生错误的性质和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种:幽他一默。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有关调查表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名列前茅。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有一次,一位教师去上课,虽然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但学生始终没有进入角色。有的学生在谈笑风生,有的学生在静观窗外,还有两位学生在伏案而睡。看到此情景,这位教师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先咳嗽了一声,然后略带笑意地对大家说:“如果那位聊天的同学也能像那位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那样保持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那两位睡觉的同学了。”教师幽默的话语真可谓“一石三鸟”,一阵笑声之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第二种:旁敲侧击。批评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作旁敲侧击式。如:一次公开课,老师提出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但是有一个学生举手,同学们都低着头。有少数几个同学有意见想表达,但慑于许多老师在听课而有些犹豫,课堂气氛趋于沉闷。老师急中生智,巧妙地借用刚刚学过的契可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中人”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谁说我们是别里科夫?不!我们永远不做缩头缩尾的别里科夫。”许多同学经过老师这么一番旁敲侧击,终于举起了手,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第三种:假装糊涂。有时候,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在语言表达上有意识地“糊涂”一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班的语文课代表一向守时观念很强,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是从没迟到过,然而这天迟到了。按照班级常规,班主任要在例会时点名批评。但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第二天一大早,他主动来到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对班主任说:“老师,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一位伟人曾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我们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就是要认真,上面提到的假装糊涂,只不过是在“认真”中多加了一点灵活罢了。
第四种:正话反说。古语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欲进先退,欲前先后”。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故意正话反说,反而更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如: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站队上体育课,学生们总想偷懒,老师明明看到有几位调皮的学生不愿意站队,却故意大声说:“看!某某同学站得多好,真像小军人。”一句妙语使那些不认真站队的同学猛吃一惊,他们不由自主地站好了队。使学生在“表扬”中感受和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批评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暗示批评、渐进式批评、外爆式批评与内爆式批评等等。这里只是举例,是为了说明我们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准备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批评中注意的问题
1.欲抑先扬。批评之前,能找到批评对象的优点进行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时,往往易于为对象接受。
2.要注意学生态度与心理变化,准确把握时机。我们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批评对象的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不要只把我们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及语言不加改变的进行下去。有时,尽管我们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我们的对象是十分复杂和变化的,我们不随之变化,就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察颜观色,寻找并把握时机。只有当我们的批评对象的态度与心理的反应朝着有利于我们批评更深入进行时,我们才能深入地进行,切不可勉强为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相信在全体班主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成长会更健康,祖国明天的花朵开放的会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