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独特性,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呢?深入生活实际,积累写作材料;扩大阅读量,丰厚文化底蕴;激发写作兴趣,打开学生思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独特感受;积累材料;丰厚底蕴;打开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没能摆脱应试教育,在作文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清楚;主题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独特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呢?
一、深入生活实际,积累写作材料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甚至谈“文”色变,他们觉得写作文就像喝汤药太苦、太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再加上平时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遇到事情不去积极思考,许多有新意的作文素材都白白地浪费了。要使学生想写作文,乐写作文,就要让学生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可写的内容随时记录,时间长了积累的写作素材自然也就丰富了,有了写作素材何愁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呢?另外,教师的指导要细致。如观察事物就要让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对事物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观察越细致越好。如,观察一只蝴蝶可先从蝴蝶的颜色、结构特征观察,再看它的动作姿态等。然后再有目的地观察,是重点描写蝴蝶的外表还是描写它的动作要心中有数。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扩大阅读量,丰厚文化底蕴
常言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强调了读和写的关系。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指导到位,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读有所得。除了大量阅读,丰厚学生文化底蕴的方法多种多样。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多种渠道学语文。如,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收看电视节目,听新闻广播,让学生大量地接收信息,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当然大量接收新思想、新信息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目的筛选、消化。(2)读书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同学间的共同探讨,也可以是为了一个阅读主题进行分工合作,最后大家共同达到阅读目标。(3)注重阅读评价。在学生阅读完教师规定的书目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真诚地交流,愉快地分享读书所得。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法宝。学生在完成大量的阅读书目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阅读、写作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仿写,可以摘抄,可以写读后感……方法灵活多样,长期坚持,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激发写作兴趣,打开学生思路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例如,练习写一次拔河比赛,先让学生尽情地去拔河,然后讓他们回忆拔河的过程,把拔河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甚至是拉拉队的表现等记下来,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重点来写。又如,要练习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就先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谜语或讲小故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好的作文来。再如,教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介绍一个地方,学生初听起来感到无从着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开始写。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位老师要来我们班代课,可他对许多同学的家庭情况不太了解,他想去你们家家访,可又不知你们的家在哪里?你来写一篇作文告诉他你家的位置以及从学校出发的行走路线吧,谁写得最清楚,老师就最先到达谁家。”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开始愉快地作文,而且作文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正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
巧妙地帮学生打开思路。例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教师可以先说说自己童年发生的引人发笑、妙趣横生的事情,引导学生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回顾生活中那些记忆深刻的趣事。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叙说自己的趣事。之后教师见时机已成熟,让学生趁着兴奋劲写出来,学生自然是信手拈来,不再觉得写作文苦了。再如,让学生写“第一次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学生可写的东西很多。教师可以叙述自己第一次做饭时手忙脚乱以及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开阔思路,让学生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溜冰,第一次骑自行车……通过讨论交流,“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又重现在学生面前,丰厚了他们的情感。最后,教师再顺势指导一下写作技巧,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下笔成文”的感觉了。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摸透学生的作文心理,选择适合他们的写作方法,就一定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参考文献:
于漪.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03.
作者简介:张红侠,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作文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中心小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独特感受;积累材料;丰厚底蕴;打开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没能摆脱应试教育,在作文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清楚;主题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独特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呢?
一、深入生活实际,积累写作材料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甚至谈“文”色变,他们觉得写作文就像喝汤药太苦、太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再加上平时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遇到事情不去积极思考,许多有新意的作文素材都白白地浪费了。要使学生想写作文,乐写作文,就要让学生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可写的内容随时记录,时间长了积累的写作素材自然也就丰富了,有了写作素材何愁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呢?另外,教师的指导要细致。如观察事物就要让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对事物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观察越细致越好。如,观察一只蝴蝶可先从蝴蝶的颜色、结构特征观察,再看它的动作姿态等。然后再有目的地观察,是重点描写蝴蝶的外表还是描写它的动作要心中有数。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扩大阅读量,丰厚文化底蕴
常言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强调了读和写的关系。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指导到位,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读有所得。除了大量阅读,丰厚学生文化底蕴的方法多种多样。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多种渠道学语文。如,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收看电视节目,听新闻广播,让学生大量地接收信息,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当然大量接收新思想、新信息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目的筛选、消化。(2)读书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同学间的共同探讨,也可以是为了一个阅读主题进行分工合作,最后大家共同达到阅读目标。(3)注重阅读评价。在学生阅读完教师规定的书目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真诚地交流,愉快地分享读书所得。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法宝。学生在完成大量的阅读书目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阅读、写作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仿写,可以摘抄,可以写读后感……方法灵活多样,长期坚持,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激发写作兴趣,打开学生思路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例如,练习写一次拔河比赛,先让学生尽情地去拔河,然后讓他们回忆拔河的过程,把拔河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甚至是拉拉队的表现等记下来,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重点来写。又如,要练习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就先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谜语或讲小故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好的作文来。再如,教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介绍一个地方,学生初听起来感到无从着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开始写。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位老师要来我们班代课,可他对许多同学的家庭情况不太了解,他想去你们家家访,可又不知你们的家在哪里?你来写一篇作文告诉他你家的位置以及从学校出发的行走路线吧,谁写得最清楚,老师就最先到达谁家。”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开始愉快地作文,而且作文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正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
巧妙地帮学生打开思路。例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教师可以先说说自己童年发生的引人发笑、妙趣横生的事情,引导学生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回顾生活中那些记忆深刻的趣事。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叙说自己的趣事。之后教师见时机已成熟,让学生趁着兴奋劲写出来,学生自然是信手拈来,不再觉得写作文苦了。再如,让学生写“第一次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学生可写的东西很多。教师可以叙述自己第一次做饭时手忙脚乱以及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开阔思路,让学生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溜冰,第一次骑自行车……通过讨论交流,“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又重现在学生面前,丰厚了他们的情感。最后,教师再顺势指导一下写作技巧,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下笔成文”的感觉了。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摸透学生的作文心理,选择适合他们的写作方法,就一定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写出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参考文献:
于漪.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03.
作者简介:张红侠,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作文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