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现代性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学路径分析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政治现代化与农民现代性的构建是一个相生相成的历史过程。两者所趋向的目标是同一个主体的两个不同层面,农村的政治现代化离不开农民适当的政治参与、足够的政治信任和充分的自主、理性精神,而这些正是农民政治现代性的体现。让初具现代性的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角,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重要路径选择。这种路径从政治学视野来说就是以农民为本,用主流政治文化统帅乡村的价值导向。以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机制为农民体验民主的重要渠道,将培养县有现代性的农民既作为起点又作为终点。
其他文献
“首都资源”是基于首都城市职能产生的,对首都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基础性、导向性、持续性影响的诸要素的集合。从成本一收益的视角,分析“首都资源”对北京市城市竞争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大公无私的口号,是我们党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传统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传统要求并没有过时,也不能过时。但是,应当实事求是地估计
对“经商农民”的政策调整,是列宁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政策转变。这个转变。展现出列宁晚年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一政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将“蛋糕”做大,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村民在其中得到了哪些应有的权益,在村民社会保障、生活状况、制度支持方面有没有进步。我们应思考在转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