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探讨研究生群体的共性和农学专业研究生的特性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 农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压力;矛盾;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63-02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研究生数量剧增,高校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处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自主性强、自尊心强、分散性突出等特点,这就使得研究生在年龄层次、学习方式、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上都有别于本科生。正因为研究生具有这些特性,才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农学专业研究生是这特殊群体中的一支,他们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农学毕业生需求量的增长而备受关注。因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除了具有研究生的普遍共性外,还有许多特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性的客观存在,为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具体、更特殊的时代
要求。
1 农学专业研究生群体精神压力的深层次分析
1.1 群体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的经济压力相对更大
研究生的生源不外乎本科直升、全脱产和在职攻读3类。除了在职攻读研究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其他2类研究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个人存款及勤工助学。而农学专业研究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其家庭及自身的物质财富相对较少,在公费制逐年减少并最终取消的形势下,该群体要面对研究生攻读阶段所需的巨额费用,其经济压力显而易见。
1.2 群体理论基础薄弱,面临的学习要求相对更大
研究生考试基本属于理论考试,因此研究生入学成绩可以作为反映其理论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其入学分数在全国一直属较低水平。以200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B类考生)为例(见表1),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农学专业低于研究生平均水平。换言之,该群体要在一个低于研究生平均水平的理论基础上,通过3年的学习,完全达到合格的科研水平和实验能力,必然面临着更高的学习要求,面临着更深刻地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
1.3 群体专业特殊,面临学习压力相对更大
农学各专业所研究的应是与本专业结合紧密、实用性强,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课题。因此,农学专业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验为内容,服务现代化农业生产、进行科研服务和科研创新的学科。在这样的定位和要求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较多,学习要求较高。具体包括3个层次:一般公共学位课平台的学习,如学位外语、哲学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验技能和方法。二是学习时间的刚性要求。我国研究生学制一般是3年,有的院校硕士研究生学制已改为2年。以3年制为例,第1年基本是学习课程阶段,第2年才开始进入实验室,而第3年又开始为考博、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做准备,做课题实验的时间也就1年左右。在这只有1年做课题的时间里,要发表1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相对较难[1]。
2 农学专业研究生群体精神压力的具体化
笔者认为:农学研究生群体面临着一系列的精神压力,同时这也为其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系列的精神压力具体可以分解为3组矛盾:一是薄弱的理论基础和自我提高、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二是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现实学习生活压力以及心理预期之间的矛盾,三是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较高的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这3组矛盾的提出,是对当下农学专业研究生生活、学习状况的抽象概括,3组矛盾并非完全地相互割裂,而是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农业专业研究生特有的精神压力。
3 提高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思路
笔者认为,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就是找寻一条适合农学专业研究生心理路径的工作方式,有效缓释农学研究生群体的精神压力,培育厚实的思想土壤,在确保农学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该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3.1 健全运行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面对不开放的教育环境和多元的社会信息,建立起开放的社会化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是新世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由于历史原因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表现为对社会教育的封闭和自我封闭,游离于社会变革之外,其效果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可实行以学校研究生处(部)为主体、学院分别管理、导师为责任人的管理体制。研究生处(部)从宏观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微观工作由各学院分别进行,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党支部书记、研究生班主任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这样可使学校自上而下形成合力,有助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 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剧增和形势的需要,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仅仅依靠专职政工队伍、依靠党团组织开展这一工作是完全不够的。由于导师与研究生的特殊关系,导师对研究生成长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导师队伍,必须唤起导师们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参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既为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免不了传道的责任。研究生在学期间,远离父母,联系紧密、接触最频繁的就是他们的导师,导师成了他们最得以亲近、依赖和敬仰的人。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使研究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和以身示范,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勇于进取的品质和诚实为人、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以促进研究生思想与品德的健康成长。导师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这也是解决农学研究生薄弱的理论基础和自我提高、自我实现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
3.3 完善助学帮困措施,减轻农学专业研究生的经济负担
由于农学专业研究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面对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其经济负担很重。因此,学校应不断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助学措施,加强研究生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完成学业。同时,还应完善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多渠道为研究生提供“三助”岗位,不但为研究生提供了培养锻炼管理能力的平台,加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和自强、自主、自律意识,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这将直接缓解农学研究生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现实学习生活压力以及心理预期之间的矛盾。
3.4 以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为重点,提高综合素质
农学研究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大赛、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陶冶情操,活跃学术气氛,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学术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学术研究是研究生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的学习方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研究生的这一特点。要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突破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中,使研究生在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中学会做人和做学问。加强研究生学术平台建设,倡导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科研氛围,在学术科研中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教育他们热爱真理、追求真理、求真务实、敬业爱国,从而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农学研究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较高的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
4 结语
农学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思想过硬、专业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3组矛盾的揭示,仅为该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围绕这3组矛盾,有多种解决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学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还将遇到更多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运用上文提出的思路,不断将工作完善,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和扎实。
5 参考文献
[1] 魏东,黄智鸿.关于农学研究生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39-2440.
[2] 章琳.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1(3):113-114.
[3] 劳俊华,吕淼华,许为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体制和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3-35.
[4] 方仪.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江苏高教,2005(3):133-134.
[5] 俞建群.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99(12):97-99.
[6] 高琼.浅析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南社会科学,2005(S1):127-128.
[7] 杨欣艳.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青年科学,2009(2):67.
[8] 姚明.当代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中国建设教育,2006(6):31-33.
[9] 冯宇,李南清.浅谈如何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9(2):70-71.
[10] 张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6-19.
关键词 农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压力;矛盾;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63-02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研究生数量剧增,高校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处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自主性强、自尊心强、分散性突出等特点,这就使得研究生在年龄层次、学习方式、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上都有别于本科生。正因为研究生具有这些特性,才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农学专业研究生是这特殊群体中的一支,他们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农学毕业生需求量的增长而备受关注。因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除了具有研究生的普遍共性外,还有许多特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性的客观存在,为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具体、更特殊的时代
要求。
1 农学专业研究生群体精神压力的深层次分析
1.1 群体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的经济压力相对更大
研究生的生源不外乎本科直升、全脱产和在职攻读3类。除了在职攻读研究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其他2类研究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个人存款及勤工助学。而农学专业研究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其家庭及自身的物质财富相对较少,在公费制逐年减少并最终取消的形势下,该群体要面对研究生攻读阶段所需的巨额费用,其经济压力显而易见。
1.2 群体理论基础薄弱,面临的学习要求相对更大
研究生考试基本属于理论考试,因此研究生入学成绩可以作为反映其理论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其入学分数在全国一直属较低水平。以200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B类考生)为例(见表1),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农学专业低于研究生平均水平。换言之,该群体要在一个低于研究生平均水平的理论基础上,通过3年的学习,完全达到合格的科研水平和实验能力,必然面临着更高的学习要求,面临着更深刻地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
1.3 群体专业特殊,面临学习压力相对更大
农学各专业所研究的应是与本专业结合紧密、实用性强,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课题。因此,农学专业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验为内容,服务现代化农业生产、进行科研服务和科研创新的学科。在这样的定位和要求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较多,学习要求较高。具体包括3个层次:一般公共学位课平台的学习,如学位外语、哲学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验技能和方法。二是学习时间的刚性要求。我国研究生学制一般是3年,有的院校硕士研究生学制已改为2年。以3年制为例,第1年基本是学习课程阶段,第2年才开始进入实验室,而第3年又开始为考博、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做准备,做课题实验的时间也就1年左右。在这只有1年做课题的时间里,要发表1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相对较难[1]。
2 农学专业研究生群体精神压力的具体化
笔者认为:农学研究生群体面临着一系列的精神压力,同时这也为其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系列的精神压力具体可以分解为3组矛盾:一是薄弱的理论基础和自我提高、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二是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现实学习生活压力以及心理预期之间的矛盾,三是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较高的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这3组矛盾的提出,是对当下农学专业研究生生活、学习状况的抽象概括,3组矛盾并非完全地相互割裂,而是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农业专业研究生特有的精神压力。
3 提高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思路
笔者认为,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就是找寻一条适合农学专业研究生心理路径的工作方式,有效缓释农学研究生群体的精神压力,培育厚实的思想土壤,在确保农学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该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3.1 健全运行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面对不开放的教育环境和多元的社会信息,建立起开放的社会化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是新世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由于历史原因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表现为对社会教育的封闭和自我封闭,游离于社会变革之外,其效果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可实行以学校研究生处(部)为主体、学院分别管理、导师为责任人的管理体制。研究生处(部)从宏观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微观工作由各学院分别进行,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党支部书记、研究生班主任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这样可使学校自上而下形成合力,有助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 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剧增和形势的需要,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仅仅依靠专职政工队伍、依靠党团组织开展这一工作是完全不够的。由于导师与研究生的特殊关系,导师对研究生成长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导师队伍,必须唤起导师们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参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既为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免不了传道的责任。研究生在学期间,远离父母,联系紧密、接触最频繁的就是他们的导师,导师成了他们最得以亲近、依赖和敬仰的人。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使研究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和以身示范,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勇于进取的品质和诚实为人、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以促进研究生思想与品德的健康成长。导师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这也是解决农学研究生薄弱的理论基础和自我提高、自我实现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
3.3 完善助学帮困措施,减轻农学专业研究生的经济负担
由于农学专业研究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面对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其经济负担很重。因此,学校应不断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助学措施,加强研究生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完成学业。同时,还应完善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多渠道为研究生提供“三助”岗位,不但为研究生提供了培养锻炼管理能力的平台,加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和自强、自主、自律意识,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这将直接缓解农学研究生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现实学习生活压力以及心理预期之间的矛盾。
3.4 以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为重点,提高综合素质
农学研究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大赛、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陶冶情操,活跃学术气氛,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学术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学术研究是研究生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的学习方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研究生的这一特点。要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突破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中,使研究生在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中学会做人和做学问。加强研究生学术平台建设,倡导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科研氛围,在学术科研中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教育他们热爱真理、追求真理、求真务实、敬业爱国,从而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农学研究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较高的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
4 结语
农学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思想过硬、专业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3组矛盾的揭示,仅为该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围绕这3组矛盾,有多种解决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学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还将遇到更多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运用上文提出的思路,不断将工作完善,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和扎实。
5 参考文献
[1] 魏东,黄智鸿.关于农学研究生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39-2440.
[2] 章琳.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1(3):113-114.
[3] 劳俊华,吕淼华,许为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体制和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3-35.
[4] 方仪.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江苏高教,2005(3):133-134.
[5] 俞建群.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99(12):97-99.
[6] 高琼.浅析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南社会科学,2005(S1):127-128.
[7] 杨欣艳.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青年科学,2009(2):67.
[8] 姚明.当代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中国建设教育,2006(6):31-33.
[9] 冯宇,李南清.浅谈如何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9(2):70-71.
[10] 张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