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美术教学强调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注重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倡教学要体现师幼互动。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绘画教学活动,彻底打破了教师主宰美术活动的传统,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快乐,促进了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绘画、幼儿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我们更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始终学得有趣主动。从1998年开始,本园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构建了有鲜明特色的园本美术课程。但教师发现,有了一定绘画基础的大班幼儿在完成一幅画面较大的作品时,往往因构图复杂、耗时较长,以及涂色不均匀等因素,产生疲劳,致使绘画兴趣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在大班美术课程中尝试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让幼儿作画,为幼儿开辟了一个可供自由想象、自由驰骋的绘画天地。实践证明,幼儿在计算机绘画时,可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计算机绘画对促进幼儿能力的多元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计算机绘画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是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多彩的,同时,对计算机似乎有一种先天的领悟能力。他们没有框框的制约,不受时空的限制,对物体的线条、形状与色彩有着独特的感受力和联想力,更敢于去探索、实践。因而,计算机一旦成为幼儿学习绘画的操作性工具,能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手眼脑并用,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很兴奋。教师没有一步一步地进行讲解操作,而是在让学生了解了简单的关机、开机等基本常识后,教授幼儿打开金山画王软件,让幼儿充满好奇地自主探究。他们先尝试学习各种按钮功能,在计算机的语言提示下,用鼠标拖动绘画工具添加各种图案,并学会了把设计好的图画保存下来。只有在绘画碰到困难时,教师才作适当的指导。随着活动的开展,“老师,请帮我”的声音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得意的喊声:“我发现了这个按钮的作用。”同时,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使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计算机绘画软件快速性、组合性、可变性等特点,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幼儿对计算机绘画的兴趣,对启迪心智、拓宽思路很有帮助。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为幼儿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计算机绘画教学中,教师仅仅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与他们一起共同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究及成功积累中获得提升,从而带来了更强的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形成了良性循环。教师教学方式和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幼儿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二、计算机绘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新能力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幼儿,他们习惯了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于思考。其实,幼儿是富有幻想的,他们的世界是多彩的,但想法往往受到表达能力的限制,计算机绘画为他们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个小小鼠标为孩子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使他们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体验、情感渗入画面。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提供的图形,幼儿可通过各种组合来完成基本构图,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反复认识与组合,培养了幼儿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感,加强了幼儿对部分与整体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美术活动《建筑物》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欣赏世界著名建筑(金字塔、泰姬陵、天安门等),用几何图形分解、组合著名建筑,动态的画面打破时空限制,拉近了幼儿与世界著名建筑物的距离,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也打开了幼儿创造思维的闸门,给幼儿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这种情景下,幼儿所绘制的作品构图新颖、用色大胆,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这是常规教学所不可能达到的。实践证明,幼儿一旦成为活动的主体,并能趣中学、学中乐,必将大大促进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的《海底世界》作品中(如下图),他们大胆畅想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情趣盎然的海鱼,对水底的生物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有的还把生物的外形进行移位或距离改变。幼儿在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绘画活动中获得新知、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创造的欲望。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改变或修改作品形态、色彩、布局、装饰效果等,这是一个经验的积累、想象的驰骋、美感的体验、童心的构思、灵感的表达过程。如作品《红梅公园》,图中的天宁宝塔、小桥流水倒影栩栩如生,幼儿用不同的图形组合,表达了动态的世界。
三、计算机绘画中的评价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每次完成作品后,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请每位幼儿自己讲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他们个个兴奋不已:“这是我画的面具,那是我画的漂亮房子……”有的孩子作品新奇,介绍自己作品时表达的语言也很丰富,说出了教师意想不到的话。幼儿完成一幅画等于是进行了一次思维的练习,在他们充分、大胆的讲述中感受作品的画面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每一次作品的交流,都是一次意义生成的过程并由此产生下一个主题,实现了现实与想象的融合。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分析、讲评,谈谈谁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自己又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启发幼儿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进一步构思奇妙、梦幻的造型。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从中找出智慧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体会作品的“画外音”,并能欣赏别人的创新成果。
我们还把保存在电脑中的幼儿初期绘画作品与现阶段作品进行比较,使幼儿在与自己的纵向比较中看到进步,树立自信;在与他人横向比较中看到差距,激其奋进。针对作品的构图,幼儿通过对自己在计算机中保存作品的前后比较,看到了自己的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表达。这种生动形象的、动态的、变化的作品评价,深深吸引了他们,也为他们创造了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更激发了幼儿们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
总之,幼儿在计算机绘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技能技巧及学习品质等,还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迁移。幼儿把计算机绘画中获得的构图、运笔、色彩搭配能力迁移到手工绘画,而且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经验能互相传递、互相作用,使其能力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计算机绘画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使幼儿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开启每个幼儿的多元潜质,满足每个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多彩的“美术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由于计算机绘画始终使“趣”贯穿在幼儿的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计算机绘画作为幼儿美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能使幼儿尽情宣泄纯真的童趣,充分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绘画、幼儿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我们更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始终学得有趣主动。从1998年开始,本园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构建了有鲜明特色的园本美术课程。但教师发现,有了一定绘画基础的大班幼儿在完成一幅画面较大的作品时,往往因构图复杂、耗时较长,以及涂色不均匀等因素,产生疲劳,致使绘画兴趣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在大班美术课程中尝试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让幼儿作画,为幼儿开辟了一个可供自由想象、自由驰骋的绘画天地。实践证明,幼儿在计算机绘画时,可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计算机绘画对促进幼儿能力的多元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计算机绘画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是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多彩的,同时,对计算机似乎有一种先天的领悟能力。他们没有框框的制约,不受时空的限制,对物体的线条、形状与色彩有着独特的感受力和联想力,更敢于去探索、实践。因而,计算机一旦成为幼儿学习绘画的操作性工具,能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手眼脑并用,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很兴奋。教师没有一步一步地进行讲解操作,而是在让学生了解了简单的关机、开机等基本常识后,教授幼儿打开金山画王软件,让幼儿充满好奇地自主探究。他们先尝试学习各种按钮功能,在计算机的语言提示下,用鼠标拖动绘画工具添加各种图案,并学会了把设计好的图画保存下来。只有在绘画碰到困难时,教师才作适当的指导。随着活动的开展,“老师,请帮我”的声音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得意的喊声:“我发现了这个按钮的作用。”同时,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使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计算机绘画软件快速性、组合性、可变性等特点,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幼儿对计算机绘画的兴趣,对启迪心智、拓宽思路很有帮助。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为幼儿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计算机绘画教学中,教师仅仅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与他们一起共同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究及成功积累中获得提升,从而带来了更强的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形成了良性循环。教师教学方式和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幼儿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二、计算机绘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新能力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幼儿,他们习惯了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于思考。其实,幼儿是富有幻想的,他们的世界是多彩的,但想法往往受到表达能力的限制,计算机绘画为他们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个小小鼠标为孩子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使他们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体验、情感渗入画面。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提供的图形,幼儿可通过各种组合来完成基本构图,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反复认识与组合,培养了幼儿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感,加强了幼儿对部分与整体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美术活动《建筑物》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欣赏世界著名建筑(金字塔、泰姬陵、天安门等),用几何图形分解、组合著名建筑,动态的画面打破时空限制,拉近了幼儿与世界著名建筑物的距离,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也打开了幼儿创造思维的闸门,给幼儿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这种情景下,幼儿所绘制的作品构图新颖、用色大胆,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这是常规教学所不可能达到的。实践证明,幼儿一旦成为活动的主体,并能趣中学、学中乐,必将大大促进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的《海底世界》作品中(如下图),他们大胆畅想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情趣盎然的海鱼,对水底的生物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有的还把生物的外形进行移位或距离改变。幼儿在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绘画活动中获得新知、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创造的欲望。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改变或修改作品形态、色彩、布局、装饰效果等,这是一个经验的积累、想象的驰骋、美感的体验、童心的构思、灵感的表达过程。如作品《红梅公园》,图中的天宁宝塔、小桥流水倒影栩栩如生,幼儿用不同的图形组合,表达了动态的世界。
三、计算机绘画中的评价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每次完成作品后,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请每位幼儿自己讲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他们个个兴奋不已:“这是我画的面具,那是我画的漂亮房子……”有的孩子作品新奇,介绍自己作品时表达的语言也很丰富,说出了教师意想不到的话。幼儿完成一幅画等于是进行了一次思维的练习,在他们充分、大胆的讲述中感受作品的画面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每一次作品的交流,都是一次意义生成的过程并由此产生下一个主题,实现了现实与想象的融合。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分析、讲评,谈谈谁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自己又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启发幼儿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进一步构思奇妙、梦幻的造型。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从中找出智慧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体会作品的“画外音”,并能欣赏别人的创新成果。
我们还把保存在电脑中的幼儿初期绘画作品与现阶段作品进行比较,使幼儿在与自己的纵向比较中看到进步,树立自信;在与他人横向比较中看到差距,激其奋进。针对作品的构图,幼儿通过对自己在计算机中保存作品的前后比较,看到了自己的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表达。这种生动形象的、动态的、变化的作品评价,深深吸引了他们,也为他们创造了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更激发了幼儿们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
总之,幼儿在计算机绘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技能技巧及学习品质等,还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迁移。幼儿把计算机绘画中获得的构图、运笔、色彩搭配能力迁移到手工绘画,而且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经验能互相传递、互相作用,使其能力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计算机绘画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使幼儿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开启每个幼儿的多元潜质,满足每个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多彩的“美术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由于计算机绘画始终使“趣”贯穿在幼儿的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计算机绘画作为幼儿美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能使幼儿尽情宣泄纯真的童趣,充分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