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贵州省率先开始做“大数据”,培植科技大树,让“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的果实挂满枝头
2016年是贵州决战的开局,一切发展喜人,拼劲十足,稳中求升,幸福指数慢慢在城市农村延伸,纵深推进;国民收入有了更大提高,扶贫成果出现新态势;深山里处处撒下追梦的种子;搬迁工作让群众满意;创业群体激情四射;“试验田”里到处是大数据的踪迹;高速、高铁缠绕着贵州山山水水,美丽贵州提速、加速,到处是发展的勃勃生机。
“天眼”在贵州睁开,引来无数目光在贵州聚集,青山绿水抒写贵州诗意,“乡愁”成了向往贵州的牌子。创新、发展一路奋进,拼搏向前依然具有十足动力。辛劳的贵州人民没有倦怠,一路高歌猛进赢得无数掌声。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在报告中说,贵州“十三五”开局良好,去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万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增长21%。
2016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率先开展易地搬迁扶贫,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
大数据战略行动上,贵州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00个,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省市两级481个运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
在投资与收入方面,贵州2016年新增高速公路305公里,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800公里、农村公路2.36万公里,完成工业投资3050亿元。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3%;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61.33亿元、增长8.1%,支出完成4261.68亿元、增长7.9%,新增中央各项补助202.27亿元。贵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32.51万人次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撸起袖子加油干”
孙志刚在报告中认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贵州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0亿元、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确保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强力推进20个极贫乡镇包干定点脱贫攻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2017年贵州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物流、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成本500亿元,关闭退出煤矿120处,压减煤炭产能1500万吨;完成技改投资35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800亿元。
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将大数据列为“十三五”重要战略行动的贵州,在2016年初获批建设国内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用“大数据”引领发展,科技创新领航经济发展。贵州做大数据以来开创了很多的应用服务平台,方便了广大群众、促进了就业,让外出打工的青年人群在回到家乡赚钱的同时和家人团聚。
用“大扶贫”战胜“最贫困”,让脱贫攻坚开花结果。“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是贵州要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过去的坎。2016年“十三五”开局,“大扶贫”第一次被写进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五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扶贫”直接关系到493万贵州人的福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扶贫云”工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衡量指标,直观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并且通过大扶贫战略,学校在学业、择业等各个方面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实时掌握全省贫困情况,制定治贫策略。
借“大旅游”打造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随着贵州大数据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在贵州落地,贵州的大数据逐渐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集旅游行业的大数据精准管理功能、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投融资交易功能以及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平台也为贵州省旅游行业的大力发展助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贵州省率先开始做“大数据”,培植科技大树,让“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的果实挂满枝头,基于大数据的云服务平台,引领科技先进,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
從“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站在外交部的大舞台面向世界,从往昔的“景点旅游”到如今的“全域旅游”……2016年,贵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首次实现超过40%的井喷式增长,这是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注解。
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气候环境,构成了贵州省旅游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贵州省内拥有荔波、赤水和施秉3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A级景区9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12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国际民族生态博物馆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贵州旅游不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更已成为贵州的一张多彩名片,让贵州蜚声海内外。
“政府工作报告中,旅游方面的内容约有300字。”曾任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省旅发委巡视员的十一届省政协委员杨俊细细研究了报告中有关旅游的部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旅游产业的发展判断是很实在的。”
2016年,贵州在海外舞台频频露脸。2016年4月,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球推广活动在韩国首尔启动;2016年9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三门塘村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荣誉项目奖,这是贵州旅游项目第一次在联合国获奖;11月,借势美国大选广受关注的宣传效应,CNN特别安排贵州形象广告片在美国大选第二、三辩论直播开始前的黄金时段播放2次、在大选当天插播30余次,一时间,“多彩贵州抢镜美国大选”刷爆了朋友圈;12月,外交部贵州推介活动举行,贵州获得全球点赞。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贵州独步天下的‘撒手锏’。”杨俊说,贵州的一个县能登上联合国的舞台,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参与创办贵州省旅游局时想也不敢想的事。
2016年是贵州决战的开局,一切发展喜人,拼劲十足,稳中求升,幸福指数慢慢在城市农村延伸,纵深推进;国民收入有了更大提高,扶贫成果出现新态势;深山里处处撒下追梦的种子;搬迁工作让群众满意;创业群体激情四射;“试验田”里到处是大数据的踪迹;高速、高铁缠绕着贵州山山水水,美丽贵州提速、加速,到处是发展的勃勃生机。
“天眼”在贵州睁开,引来无数目光在贵州聚集,青山绿水抒写贵州诗意,“乡愁”成了向往贵州的牌子。创新、发展一路奋进,拼搏向前依然具有十足动力。辛劳的贵州人民没有倦怠,一路高歌猛进赢得无数掌声。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在报告中说,贵州“十三五”开局良好,去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万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增长21%。
2016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率先开展易地搬迁扶贫,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
大数据战略行动上,贵州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00个,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省市两级481个运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
在投资与收入方面,贵州2016年新增高速公路305公里,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800公里、农村公路2.36万公里,完成工业投资3050亿元。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3%;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61.33亿元、增长8.1%,支出完成4261.68亿元、增长7.9%,新增中央各项补助202.27亿元。贵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32.51万人次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撸起袖子加油干”
孙志刚在报告中认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贵州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0亿元、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确保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强力推进20个极贫乡镇包干定点脱贫攻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2017年贵州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物流、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成本500亿元,关闭退出煤矿120处,压减煤炭产能1500万吨;完成技改投资35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800亿元。
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将大数据列为“十三五”重要战略行动的贵州,在2016年初获批建设国内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用“大数据”引领发展,科技创新领航经济发展。贵州做大数据以来开创了很多的应用服务平台,方便了广大群众、促进了就业,让外出打工的青年人群在回到家乡赚钱的同时和家人团聚。
用“大扶贫”战胜“最贫困”,让脱贫攻坚开花结果。“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是贵州要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过去的坎。2016年“十三五”开局,“大扶贫”第一次被写进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五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扶贫”直接关系到493万贵州人的福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扶贫云”工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衡量指标,直观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并且通过大扶贫战略,学校在学业、择业等各个方面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实时掌握全省贫困情况,制定治贫策略。
借“大旅游”打造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随着贵州大数据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在贵州落地,贵州的大数据逐渐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集旅游行业的大数据精准管理功能、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投融资交易功能以及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平台也为贵州省旅游行业的大力发展助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贵州省率先开始做“大数据”,培植科技大树,让“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的果实挂满枝头,基于大数据的云服务平台,引领科技先进,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
從“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站在外交部的大舞台面向世界,从往昔的“景点旅游”到如今的“全域旅游”……2016年,贵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首次实现超过40%的井喷式增长,这是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注解。
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气候环境,构成了贵州省旅游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贵州省内拥有荔波、赤水和施秉3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A级景区9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12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国际民族生态博物馆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贵州旅游不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更已成为贵州的一张多彩名片,让贵州蜚声海内外。
“政府工作报告中,旅游方面的内容约有300字。”曾任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省旅发委巡视员的十一届省政协委员杨俊细细研究了报告中有关旅游的部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旅游产业的发展判断是很实在的。”
2016年,贵州在海外舞台频频露脸。2016年4月,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球推广活动在韩国首尔启动;2016年9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三门塘村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荣誉项目奖,这是贵州旅游项目第一次在联合国获奖;11月,借势美国大选广受关注的宣传效应,CNN特别安排贵州形象广告片在美国大选第二、三辩论直播开始前的黄金时段播放2次、在大选当天插播30余次,一时间,“多彩贵州抢镜美国大选”刷爆了朋友圈;12月,外交部贵州推介活动举行,贵州获得全球点赞。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贵州独步天下的‘撒手锏’。”杨俊说,贵州的一个县能登上联合国的舞台,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参与创办贵州省旅游局时想也不敢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