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自然部类编纂略论

来源 :中国地方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部类是地方志的基础部类,两轮修志后自然部类框架逐渐趋于成熟,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然而,在实际审稿和阅读中可以发现,自然部类的编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全部照搬前志的现象、部分篇目设置不当、记述有误等问题.那么在未来自然部类的编修中,应该做到在前志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变化的部分记录变化、更新自然科学术语以提高科学性.此外,还应重视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加强自然部类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提高自然部类的可读性,吸纳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志书编纂.
其他文献
危素是否被谪守余阙庙,以及由闻“履声橐橐”而讥以“文天祥来”等情节构成之故事是否符合历史实际,自清初以来颇有争论.通过对明清笔记小说、史书方志等文献之查考可知,危素
Nanographenes (NGs) are exceptionally hydrophobic.They are insoluble in water,preventing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i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A simple ammonium iodide salt in amide solvent catalyzes regioselective decarboxylative alkylation of C(sp3)-H bonds of N-aryl glycine derivatives,of C(sp2)-H b
方志不仅有史料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集中体现在小序、按语、论赞等之中.清朝统治者通过东北方志的修纂来表明其正统地位,论证其治统即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合理性;宣扬其
人类学民族志和方志学民族志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文本形式。虽然因命名上的重叠和定义上的冲突,我国人类学和方志学一直争论着各自对“民族志”理解的合法性和话语权,但这两种民族志却各自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并且在学科发展中默默地影响着对方。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方志编撰传统无形中形塑着我国人类学民族志的本土特色,而人类学民族志的田野研究范式也开始向地方志渗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兹从实用层面入手,探讨在地方志资料采编范式中借鉴人类学民族志田野角色、田野伦理、田野方法等具体经验,对方志采编范式的跨学科互鉴进行一些初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artic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drug delivery performances in vitro and in vivo.A well-designed nanocarrier ca
94卷本崇祯《松江府志》,为明崇祯年间松江地区所纂两部府志之一,目前仅知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通过与学界较为熟知的58卷本崇祯《松江府志》的比较,可知94卷本早出,为陈继儒所纂修;58卷本后出,为俞廷谔所删改。此前通行的58卷本早出的说法并不准确。尽管94卷本存在着内容泛滥、编次失当、文字讹误等问题,但其内容比58卷本丰富很多,且反映了陈继儒初纂府志的面貌,值得深入研究。
关于宋代钦州州治徙往安远县的时间节点,一直未有确切说法.历代地方志与地理总志相互矛盾.大致有3种说法,一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徙治说,二为南渡之后徙治说,三为元代徙治说.
《舆地纪胜》卷37《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
期刊
清代方志中对台湾地区文化遗产多有记述,主要分为自然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自然文化遗产展现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物风貌,物质文化遗产是台湾历史信息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