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教学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科学探究试验;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与乡土结合,设计科学探究试验;种植饲养运作起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试验能力。
1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一次次科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教师在科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淋漓尽致地猜想,还要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如在进行科学课“猜猜看”“猜对了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2个探究性的小实验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杯子竖直扣在水槽底部,塞在杯中底部的纸团会湿吗?”引领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答案:纸团不会湿。是什么原因呢?引领学生更进一步去弄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获取科学知识。
2)“在盛满水的直玻杯口上盖上玻片(要求玻片必须完全盖住玻杯口),左手握住杯壁,右手压住杯底,将玻杯倒转过来,杯口朝下松开右手,玻片会掉下来吗?玻杯后朝东、朝西、朝南、朝北,朝任意方向,玻片会掉下来吗?”引领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玻片没有掉下来。原来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杯里的水也有压力,水想把玻片冲开,可外面的大气紧紧地压住玻片,所以玻片就不会掉下来。在地球表面到大气层之间,每个角落都存在大气压力,只不过没有感觉到罢了。如果换成杯中的水不盛满,实验结果是不是这样呢?这样一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使学生相信科学、不迷信,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又如“美丽的彩虹”一课,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谈话引进:“同学们,在夏天,雨后天晴,在天空中常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怎么回事?有人说,你只要跑到那里对着彩虹大吼一声,彩虹就会掉下金银财宝,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相信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吧!”然后把学生带到水龙头旁边,接好半截水管,在水管另一端放上一口大水缸,用来积水。让学生背着太阳光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结果是看到美丽的彩虹,但没有哪个学生拣到金银财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引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获取科学结论,明白科学道理。
2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与乡土结合,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校本资源是进行校本研修的前提与保证,充分开发利用校本资源,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一次次探究活动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如在科学课“寻访蚂蚁”的教学中,笔者事先踩点好观察地点,充分考虑有哪些安全隐患,确保观察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准备放大镜、樟脑球、水盆、泡沫板和小镊子等;让学生准备好观察蚂蚁要用到的糖块、小棒和玻璃瓶子。寻访蚂蚁时,要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不要随意破坏动物的“家”,不要踩到小动物,不要逗弄小动物,也不要攀爬树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寻访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如: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排着队干什么呀?如果在它们的队伍中间用樟脑球划一道横线,蚂蚁队伍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自己动脑经,想出观察蚂蚁的好办法并用自己的办法观察蚂蚁。观察时提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蚂蚁。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我们还看到哪些小动物?它们和蚂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做完实验,要把蚂蚁放回到原处。
3 种植、饲养运作起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辛苦的活动,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达到科学探究的目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如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的过程;饲养小蝌蚪,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要做好种植、饲养科学观察记录,拟写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种植、饲养和探究实验的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还要从科学专题研究、科学情境实验模拟等方面加以探究与应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杨溪中学)
1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一次次科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教师在科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淋漓尽致地猜想,还要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如在进行科学课“猜猜看”“猜对了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2个探究性的小实验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杯子竖直扣在水槽底部,塞在杯中底部的纸团会湿吗?”引领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答案:纸团不会湿。是什么原因呢?引领学生更进一步去弄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获取科学知识。
2)“在盛满水的直玻杯口上盖上玻片(要求玻片必须完全盖住玻杯口),左手握住杯壁,右手压住杯底,将玻杯倒转过来,杯口朝下松开右手,玻片会掉下来吗?玻杯后朝东、朝西、朝南、朝北,朝任意方向,玻片会掉下来吗?”引领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玻片没有掉下来。原来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杯里的水也有压力,水想把玻片冲开,可外面的大气紧紧地压住玻片,所以玻片就不会掉下来。在地球表面到大气层之间,每个角落都存在大气压力,只不过没有感觉到罢了。如果换成杯中的水不盛满,实验结果是不是这样呢?这样一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使学生相信科学、不迷信,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又如“美丽的彩虹”一课,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谈话引进:“同学们,在夏天,雨后天晴,在天空中常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怎么回事?有人说,你只要跑到那里对着彩虹大吼一声,彩虹就会掉下金银财宝,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相信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吧!”然后把学生带到水龙头旁边,接好半截水管,在水管另一端放上一口大水缸,用来积水。让学生背着太阳光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结果是看到美丽的彩虹,但没有哪个学生拣到金银财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引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获取科学结论,明白科学道理。
2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与乡土结合,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校本资源是进行校本研修的前提与保证,充分开发利用校本资源,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一次次探究活动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如在科学课“寻访蚂蚁”的教学中,笔者事先踩点好观察地点,充分考虑有哪些安全隐患,确保观察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准备放大镜、樟脑球、水盆、泡沫板和小镊子等;让学生准备好观察蚂蚁要用到的糖块、小棒和玻璃瓶子。寻访蚂蚁时,要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不要随意破坏动物的“家”,不要踩到小动物,不要逗弄小动物,也不要攀爬树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寻访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如: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排着队干什么呀?如果在它们的队伍中间用樟脑球划一道横线,蚂蚁队伍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自己动脑经,想出观察蚂蚁的好办法并用自己的办法观察蚂蚁。观察时提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蚂蚁。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我们还看到哪些小动物?它们和蚂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做完实验,要把蚂蚁放回到原处。
3 种植、饲养运作起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辛苦的活动,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达到科学探究的目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如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的过程;饲养小蝌蚪,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要做好种植、饲养科学观察记录,拟写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种植、饲养和探究实验的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还要从科学专题研究、科学情境实验模拟等方面加以探究与应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杨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