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树菊 小档案
1950年生于台东
1963年母逝,开始身兼母职在市场卖菜
1969年三弟病逝
1993年捐款100万给佛光学院
2001年捐款450万给仁爱小学盖图书馆
2004年捐款100万给儿童基金会
2006年捐款100万给基督教阿尼色弗儿童之家
2010年3月获亚洲《富布斯》杂志选入亚洲慈善英雄榜。共48人入榜
2010年4月获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年度百大影响人物
台湾最近最红的人,要数一位台东卖菜的阿姨,她叫陈树菊。
61岁,从未踏出过台湾半步,在台东市区逛街都会迷路,但她这一跨出去,竟是要飞到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而且一路上,还有台湾官员近身陪同和媒体步步紧跟,阵仗大得很。
她去做什么?去出席在纽约林肯中心举办的庆祝餐会,接受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人物表扬。
陈树菊在3月的时候,先被亚洲《福布斯》杂志选为年度亚太地区杰出善心人士,接着又被极具影响力的《时代》杂志选为百大影响力人物。
低调行善
整个台东中央市场,几十年来,没有人知道陈树菊为何每天工作将近18小时,省吃俭用拼命存钱。她单身、无子女,这些年也无父母或兄弟姊妹需要她抚养。
今年3月4日,真相终于大白。那天,60岁的陈树菊照常守着菜摊,“我下午挑菜挑一挑,都会打瞌睡一下,那天我也在打瞌睡,突然,咦,怎么有光线?”她睁开眼,好几台摄影机、相机正对着她,镁光灯闪个不停。
卖菜48年,尽管赚的是小钱,但据媒体报道,她每天省吃俭用,20年来捐出了近千万元(新台币,下同)行善,其中包括捐出450万元为小学母校建造一座图书馆。善心不断的陈树菊却说:“一个人,留那么多钱给谁?”“我不知道这一点点小事会这样子。”她淡淡说,没什么,只因她在最穷困无助、也就是弟弟病重时,曾被人帮助过,她等待也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这一天。等很久了。
没有听过《福布斯》、没有听过《时代》,做善事不是为了比赛,纯朴的阿姨当然不知道那是什么媒体的玩意儿。她原本打死不去纽约,因为她不想离开一生相伴的菜摊,是马英九和台东县长亲自打电话劝说后,才改变初衷。
这一去可不得了。平凡的小人物,突然变成了媒体镜头下的大人物,很有意思。
她去拍人头照,连身上的围裙都忘了脱下;和马英九见面,她穿的是轻便的白色球鞋;面对媒体,胸前永远挂着一个看来廉价但却很实用的包包。
电视上看到的,是媒体尽量用闽南语发问,她用乡土味很重的闽南语和华语掺杂回答,嘴边常挂着的是很卑微的“歹势”(闽南语,不好意思),边说还会很谦卑地点点头。就这样,一身浓浓乡土味的阿姨,像大明星那样,一整个星期下来,占据了电子和平面媒体版位,形成了“陈树菊旋风”又或“陈树菊现象”。
难忘母丧
大约从13岁开始,陈树菊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每天凌晨3点钟,弟弟陈洽铭会开小货车载她批菜,4点左右将菜载到市场,陈树菊要花两小时将菜全部摆好,6点多客人陆续上门。下午绝大多数摊商都收摊,陈树菊依然守着菜摊,直到晚上9点才骑着摩托车回到附近住家。早年她一年只过年一天休息,近年才改成一个月休一天。大雨甚至台风都无法阻挡她卖菜,这样过了将近50年的市场人生。
陈树菊原本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但三弟、二弟先后早逝。小学毕业那年,母亲因难产过世,陈树菊便跟父亲一起卖菜养活全家。这段故事,不爱说话的陈树菊不愿多提,当地记者最后是从她弟弟陈洽铭口中,才明了当年母亲因难产过世,对陈树菊后来立志行善,有多大的影响。
那年陈树菊小学刚毕业,怀了第七胎的母亲某天进入产房待产。陈洽铭回忆:“可是妈妈难产,医生说要剖腹产,但开刀要缴保证金,我们缴不出来,爸爸只好去市场找亲友四处借钱,留我一个人陪妈妈,那是下午1点多。”没缴保证金,医院就不开刀。“我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晚上6点多,妈妈最后撑不住,死在医院,死前一直拉着我的手。我哭着跑去市场找爸爸,中间遇到哥哥,哥哥拿着冰块说要给妈妈冰敷,我说妈妈已经死了。”陈洽铭没遇上爸爸,因为爸爸正好从市场筹足钱,赶回医院缴保证金。“妈妈死了5分钟后,爸爸赶来,可是来不及了。”
弟弟陈洽铭说,姐姐捐钱盖图书馆,他是看了报纸才知道,“事后她只跟我说一句:‘那是欠人家的’。”然后他又说了一件往事,提到陈树菊快20岁时,与追求她的男友论及婚嫁,“但我父亲认为姐姐嫁人,家里就少一个帮手,家会破碎。姐姐也怕家里只剩爸爸,男人比较不会照顾家,就不结婚了。”
如今,每当陈洽铭问姐姐为何不早点回家休息,要在市场卖那么久,姐姐回答:“反正我回家也是一个人对着天花板”,陈洽铭就一阵心酸,“姐姐为了家,牺牲自己。爸爸过世前也说,这辈子欠我姐姐,害她没结婚。”
只盼报恩
官员们难以理解陈树菊的低调与坚持。其实,也许正是那近乎固执的个性,让一名市场菜贩能够省吃俭用近50年、捐出近乎奇迹的千万积蓄。离开台东前,她这样说:“(人生的)路不好走,自己碰过的事,有些认同、有些不认同,你会知道该怎么走。”当年母亲因缴不出保证金、难产过世,弟弟虽早夭、却受惠于人,点点滴滴都在她心里清楚累积。
前段时间,高雄“市长”陈菊不是民调胜出,确定代表民进党参选年底的大高雄选举吗?有人就和媒体开玩笑说,可能是陈树菊帮了陈菊,一字之差,帮陈菊拉了不少票。可见,陈树菊三个字,媒体这周重复了多少次。
她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平凡中见光芒,卑微中见伟大。没有特殊才艺,也不是要刻意搞爱心宣传的大企业家,不过是个菜贩而已,但她却以行善为乐,而且还那么的不以为然。
(编辑 唐 馨)
1950年生于台东
1963年母逝,开始身兼母职在市场卖菜
1969年三弟病逝
1993年捐款100万给佛光学院
2001年捐款450万给仁爱小学盖图书馆
2004年捐款100万给儿童基金会
2006年捐款100万给基督教阿尼色弗儿童之家
2010年3月获亚洲《富布斯》杂志选入亚洲慈善英雄榜。共48人入榜
2010年4月获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年度百大影响人物
台湾最近最红的人,要数一位台东卖菜的阿姨,她叫陈树菊。
61岁,从未踏出过台湾半步,在台东市区逛街都会迷路,但她这一跨出去,竟是要飞到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而且一路上,还有台湾官员近身陪同和媒体步步紧跟,阵仗大得很。
她去做什么?去出席在纽约林肯中心举办的庆祝餐会,接受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人物表扬。
陈树菊在3月的时候,先被亚洲《福布斯》杂志选为年度亚太地区杰出善心人士,接着又被极具影响力的《时代》杂志选为百大影响力人物。
低调行善
整个台东中央市场,几十年来,没有人知道陈树菊为何每天工作将近18小时,省吃俭用拼命存钱。她单身、无子女,这些年也无父母或兄弟姊妹需要她抚养。
今年3月4日,真相终于大白。那天,60岁的陈树菊照常守着菜摊,“我下午挑菜挑一挑,都会打瞌睡一下,那天我也在打瞌睡,突然,咦,怎么有光线?”她睁开眼,好几台摄影机、相机正对着她,镁光灯闪个不停。
卖菜48年,尽管赚的是小钱,但据媒体报道,她每天省吃俭用,20年来捐出了近千万元(新台币,下同)行善,其中包括捐出450万元为小学母校建造一座图书馆。善心不断的陈树菊却说:“一个人,留那么多钱给谁?”“我不知道这一点点小事会这样子。”她淡淡说,没什么,只因她在最穷困无助、也就是弟弟病重时,曾被人帮助过,她等待也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这一天。等很久了。
没有听过《福布斯》、没有听过《时代》,做善事不是为了比赛,纯朴的阿姨当然不知道那是什么媒体的玩意儿。她原本打死不去纽约,因为她不想离开一生相伴的菜摊,是马英九和台东县长亲自打电话劝说后,才改变初衷。
这一去可不得了。平凡的小人物,突然变成了媒体镜头下的大人物,很有意思。
她去拍人头照,连身上的围裙都忘了脱下;和马英九见面,她穿的是轻便的白色球鞋;面对媒体,胸前永远挂着一个看来廉价但却很实用的包包。
电视上看到的,是媒体尽量用闽南语发问,她用乡土味很重的闽南语和华语掺杂回答,嘴边常挂着的是很卑微的“歹势”(闽南语,不好意思),边说还会很谦卑地点点头。就这样,一身浓浓乡土味的阿姨,像大明星那样,一整个星期下来,占据了电子和平面媒体版位,形成了“陈树菊旋风”又或“陈树菊现象”。
难忘母丧
大约从13岁开始,陈树菊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每天凌晨3点钟,弟弟陈洽铭会开小货车载她批菜,4点左右将菜载到市场,陈树菊要花两小时将菜全部摆好,6点多客人陆续上门。下午绝大多数摊商都收摊,陈树菊依然守着菜摊,直到晚上9点才骑着摩托车回到附近住家。早年她一年只过年一天休息,近年才改成一个月休一天。大雨甚至台风都无法阻挡她卖菜,这样过了将近50年的市场人生。
陈树菊原本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但三弟、二弟先后早逝。小学毕业那年,母亲因难产过世,陈树菊便跟父亲一起卖菜养活全家。这段故事,不爱说话的陈树菊不愿多提,当地记者最后是从她弟弟陈洽铭口中,才明了当年母亲因难产过世,对陈树菊后来立志行善,有多大的影响。
那年陈树菊小学刚毕业,怀了第七胎的母亲某天进入产房待产。陈洽铭回忆:“可是妈妈难产,医生说要剖腹产,但开刀要缴保证金,我们缴不出来,爸爸只好去市场找亲友四处借钱,留我一个人陪妈妈,那是下午1点多。”没缴保证金,医院就不开刀。“我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晚上6点多,妈妈最后撑不住,死在医院,死前一直拉着我的手。我哭着跑去市场找爸爸,中间遇到哥哥,哥哥拿着冰块说要给妈妈冰敷,我说妈妈已经死了。”陈洽铭没遇上爸爸,因为爸爸正好从市场筹足钱,赶回医院缴保证金。“妈妈死了5分钟后,爸爸赶来,可是来不及了。”
弟弟陈洽铭说,姐姐捐钱盖图书馆,他是看了报纸才知道,“事后她只跟我说一句:‘那是欠人家的’。”然后他又说了一件往事,提到陈树菊快20岁时,与追求她的男友论及婚嫁,“但我父亲认为姐姐嫁人,家里就少一个帮手,家会破碎。姐姐也怕家里只剩爸爸,男人比较不会照顾家,就不结婚了。”
如今,每当陈洽铭问姐姐为何不早点回家休息,要在市场卖那么久,姐姐回答:“反正我回家也是一个人对着天花板”,陈洽铭就一阵心酸,“姐姐为了家,牺牲自己。爸爸过世前也说,这辈子欠我姐姐,害她没结婚。”
只盼报恩
官员们难以理解陈树菊的低调与坚持。其实,也许正是那近乎固执的个性,让一名市场菜贩能够省吃俭用近50年、捐出近乎奇迹的千万积蓄。离开台东前,她这样说:“(人生的)路不好走,自己碰过的事,有些认同、有些不认同,你会知道该怎么走。”当年母亲因缴不出保证金、难产过世,弟弟虽早夭、却受惠于人,点点滴滴都在她心里清楚累积。
前段时间,高雄“市长”陈菊不是民调胜出,确定代表民进党参选年底的大高雄选举吗?有人就和媒体开玩笑说,可能是陈树菊帮了陈菊,一字之差,帮陈菊拉了不少票。可见,陈树菊三个字,媒体这周重复了多少次。
她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平凡中见光芒,卑微中见伟大。没有特殊才艺,也不是要刻意搞爱心宣传的大企业家,不过是个菜贩而已,但她却以行善为乐,而且还那么的不以为然。
(编辑 唐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