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陈强再次转身,婉拒了粤剧团、电视台的盛情邀请,决意来到梧州群众艺术馆做群众文化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凭一曲《帝女花》红遍两广地区,成为当时梧州市最红的歌手;1993年,作为西江娱乐城节目总监,他令西江娱乐城成为当时梧州标志性娱乐场所;开创了演艺界节目主持的先河……
他是陈强。然而正当事业巅峰,2005年,他毅然转身,婉拒粤剧团、电视台盛情邀请,决意来到梧州群众艺术馆做群众文化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
当谈到为什么选择群众艺术馆,陈强坦言,因为这里需要的是杂家。“而我本身就是一个杂家,不是专家,对演戏、音响、编剧、导演……什么都懂一些,但又不是十分精。在群艺馆工作,对我来说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我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所长,为群众普及文化艺术。”
从舞台到话筒,再到舞台,陈强始终在艺术道路上执著追求着,他说,其实无论是身还是心,他都从未离开过舞台。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执著,使他成为了网友心中的“梧州演艺界风云人物”。
迈上舞台,受益于群艺馆
陈强早在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开始学习粤剧,并喜欢上这方舞台。他透露,这都得益于群艺馆(时称文化馆)。“当年群艺馆组织各种培训班,其中就有粤剧班,免费学习。其实学唱戏很苦,但是我从不觉得苦,每年寒暑假都报名参加学习。”
初中毕业时,正赶上粤剧团招人。“门槛很高,有50多人参加考试,层层选拔,最后只考上10来人。”而陈强就是这10人之一,“这都是群艺馆的粤剧老师教得好,我非常感谢他们,是他们把我引上这条艺术之路的。”
在粤剧的舞台上,陈强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他说,他很享受舞台,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而他的认真也有回报——无数奖项。“除了荣誉,在粤剧团,因为人少活多,我还学到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调试音响、编剧本、主持等,都有涉猎。”
上世纪80年代末,陈强毅然转行做电台DJ。谈到主持,陈强说一是得益于在粤剧团的锻炼,还有就是得益于早年在群艺馆学习讲故事。“小时候,群艺馆有两位老师教讲故事。每到周末,总有很多学生去听,我还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去听课,学讲样板戏。后来在粤剧团时,我就去电台讲故事,本地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我一个讲故事的人。开始时讲样板戏,后来讲一些小文艺、还有《杨家将》《雷锋》《小五义》等。”
要么不做,做就做好。这是陈强的座右铭,无论是在粤剧舞台上,还是做电台DJ,都是如此,可以说,梧州市民3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认识他。
2005年,陈强再次转身,婉拒了粤剧团、电视台的盛情邀请,决意来到梧州群众艺术馆,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1月我来到群艺馆,2月还有南宁电视台给我打电话,想邀请我做新闻脱口秀节目,被我婉拒了,坚持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自己能迈上舞台,是受益于群艺馆,这里需要的是杂家,而我本身就是一个杂家,不是专家,对演戏、音响、编剧、导演……什么都懂一些,但又不很精。在群艺馆工作,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我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所长,为群众普及文化艺术。”
免费办班,只为普及文化艺术
近几年来,陈强一直免费培养学生粤剧队伍,成绩喜人,他的学生表演的粤剧节目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不仅如此,陈强坚持把学到的诸如粤剧、朗诵、讲故事、主持、演奏葫芦丝双簧管等等才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很多学生在梧州市以及自治区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2012年7月9日,由梧州群艺馆开设的为期两个月的免费暑期培训班正式开课。“这次暑期国学班由群艺馆的老师授课,分设国画班、书法班、粤剧班等三个科目,每周上两节课,只收取学习耗材费。”陈强说令他和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是专师授课,不收学费,但并没有引起多少家长的兴趣,他们认为,让孩子上写作、英语课更重要。
“不能说梧州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可度不高,我们应该在内部找原因,可能是国画、书法首次开班,在家长中的知晓率不高。”陈强说,虽然目前学员的规模并不是特别满意,但是他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这次执教粤剧班,依托创立了三年的校内粤剧队,很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学粤剧,这次经过挑选后收到20多名学员。”
他的信心还来自于家长和孩子的良好反馈。“有一个9岁的小男孩,原来一直比较调皮,来到这里后孩子已经改变了不少。他妈妈说,以前他很自我,生活习惯也不太好,大人讲他就是不听。虽然进了书法班才一个多月,但他比以前要乖一点,做作业时开小差的情况也少了。”
陈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蕴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通过学习书法、国画和粤剧,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古代经典文学,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群艺馆多年来办了很多学习班,都是免费培训,来学习的大部分都是学生,当然也有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与残联合作针对残疾人开办的学习班,与妇联合作针对女性朋友开办的学习班等。其中授课的主要内容无外乎书法、唱歌、乐器、粤剧、舞蹈、主持、表演等。”陈强觉得,开办免费的学习班,旨在群众中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引导群众成为一个热衷文化艺术的好观众。他举例,一期学习班如果能培养出一名专业人才就是相当成功的,其他大部分学员都将是好观众。
送戏下乡,把精彩献给群众
来到梧州群艺馆,陈强对每一个作品更是精雕细琢,力求把精彩献给更多市民。他说:“把艺术文化奉献给市民,把文化触角伸及城乡,这是群艺馆的职责和宗旨,也是我们群文工作者的职责和宗旨。为了宣传文化艺术,我们经常深入社区、街道、校园、农村等基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宣扬文化艺术,深受市民欢迎。此外,我们还深入乡镇,开展文艺演出和帮扶活动,为当地的困难户捐款捐物。”
还记得2009年4月的一天上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在万秀区旺甫镇举行,这是梧州市群艺干部送戏下乡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举措之一。
时至今日,当地的老百姓还记得那场演出的节目单:演出在热烈的舞蹈《好日子》中拉开了序幕,小品《奔小康》从老百姓身边事说起,语言诙谐幽默,赢得了阵阵掌声;陈强表演的葫芦丝独奏《竹楼情歌》,美妙的器乐声让观众如痴如醉;女声独唱《山歌牵出月亮来》和以计生为题材的小品《准奶奶的心情》精彩绝伦,赢得欢呼声一片……最后,歌舞《和谐中国》点明主题,把演出推向高潮。
陈强称:“多年来,梧州群艺馆一直致力于基层文化建设,风里来雨里去是常事儿。每次演出前,搭建舞台、调试音响、彩排……我们竭力把更多好看的节目呈现给群众,培养他们的文艺细胞,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无怨无悔。”
他初步统计,梧州群艺馆年均组织协办、承办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演出近百场次,吸引了一批批观众,扩大了群艺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其中,连年开展的“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在市民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成为梧州市群艺活动的拳头品牌。陈强微笑着说:“现在,梧州市大型文艺活动基本都有群艺馆的身影,春节晚会、十一晚会、新年音乐会、赈灾晚会、庆八一晚会……可以说,群艺馆的力量占梧州大型文艺活动的半壁江山。今后还要向更高品位迈进,多出精品。”
责任编辑 谷胜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凭一曲《帝女花》红遍两广地区,成为当时梧州市最红的歌手;1993年,作为西江娱乐城节目总监,他令西江娱乐城成为当时梧州标志性娱乐场所;开创了演艺界节目主持的先河……
他是陈强。然而正当事业巅峰,2005年,他毅然转身,婉拒粤剧团、电视台盛情邀请,决意来到梧州群众艺术馆做群众文化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
当谈到为什么选择群众艺术馆,陈强坦言,因为这里需要的是杂家。“而我本身就是一个杂家,不是专家,对演戏、音响、编剧、导演……什么都懂一些,但又不是十分精。在群艺馆工作,对我来说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我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所长,为群众普及文化艺术。”
从舞台到话筒,再到舞台,陈强始终在艺术道路上执著追求着,他说,其实无论是身还是心,他都从未离开过舞台。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执著,使他成为了网友心中的“梧州演艺界风云人物”。
迈上舞台,受益于群艺馆
陈强早在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开始学习粤剧,并喜欢上这方舞台。他透露,这都得益于群艺馆(时称文化馆)。“当年群艺馆组织各种培训班,其中就有粤剧班,免费学习。其实学唱戏很苦,但是我从不觉得苦,每年寒暑假都报名参加学习。”
初中毕业时,正赶上粤剧团招人。“门槛很高,有50多人参加考试,层层选拔,最后只考上10来人。”而陈强就是这10人之一,“这都是群艺馆的粤剧老师教得好,我非常感谢他们,是他们把我引上这条艺术之路的。”
在粤剧的舞台上,陈强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他说,他很享受舞台,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而他的认真也有回报——无数奖项。“除了荣誉,在粤剧团,因为人少活多,我还学到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调试音响、编剧本、主持等,都有涉猎。”
上世纪80年代末,陈强毅然转行做电台DJ。谈到主持,陈强说一是得益于在粤剧团的锻炼,还有就是得益于早年在群艺馆学习讲故事。“小时候,群艺馆有两位老师教讲故事。每到周末,总有很多学生去听,我还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去听课,学讲样板戏。后来在粤剧团时,我就去电台讲故事,本地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我一个讲故事的人。开始时讲样板戏,后来讲一些小文艺、还有《杨家将》《雷锋》《小五义》等。”
要么不做,做就做好。这是陈强的座右铭,无论是在粤剧舞台上,还是做电台DJ,都是如此,可以说,梧州市民3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认识他。
2005年,陈强再次转身,婉拒了粤剧团、电视台的盛情邀请,决意来到梧州群众艺术馆,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1月我来到群艺馆,2月还有南宁电视台给我打电话,想邀请我做新闻脱口秀节目,被我婉拒了,坚持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自己能迈上舞台,是受益于群艺馆,这里需要的是杂家,而我本身就是一个杂家,不是专家,对演戏、音响、编剧、导演……什么都懂一些,但又不很精。在群艺馆工作,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我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所长,为群众普及文化艺术。”
免费办班,只为普及文化艺术
近几年来,陈强一直免费培养学生粤剧队伍,成绩喜人,他的学生表演的粤剧节目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不仅如此,陈强坚持把学到的诸如粤剧、朗诵、讲故事、主持、演奏葫芦丝双簧管等等才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很多学生在梧州市以及自治区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2012年7月9日,由梧州群艺馆开设的为期两个月的免费暑期培训班正式开课。“这次暑期国学班由群艺馆的老师授课,分设国画班、书法班、粤剧班等三个科目,每周上两节课,只收取学习耗材费。”陈强说令他和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是专师授课,不收学费,但并没有引起多少家长的兴趣,他们认为,让孩子上写作、英语课更重要。
“不能说梧州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可度不高,我们应该在内部找原因,可能是国画、书法首次开班,在家长中的知晓率不高。”陈强说,虽然目前学员的规模并不是特别满意,但是他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这次执教粤剧班,依托创立了三年的校内粤剧队,很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学粤剧,这次经过挑选后收到20多名学员。”
他的信心还来自于家长和孩子的良好反馈。“有一个9岁的小男孩,原来一直比较调皮,来到这里后孩子已经改变了不少。他妈妈说,以前他很自我,生活习惯也不太好,大人讲他就是不听。虽然进了书法班才一个多月,但他比以前要乖一点,做作业时开小差的情况也少了。”
陈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蕴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通过学习书法、国画和粤剧,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古代经典文学,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群艺馆多年来办了很多学习班,都是免费培训,来学习的大部分都是学生,当然也有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与残联合作针对残疾人开办的学习班,与妇联合作针对女性朋友开办的学习班等。其中授课的主要内容无外乎书法、唱歌、乐器、粤剧、舞蹈、主持、表演等。”陈强觉得,开办免费的学习班,旨在群众中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引导群众成为一个热衷文化艺术的好观众。他举例,一期学习班如果能培养出一名专业人才就是相当成功的,其他大部分学员都将是好观众。
送戏下乡,把精彩献给群众
来到梧州群艺馆,陈强对每一个作品更是精雕细琢,力求把精彩献给更多市民。他说:“把艺术文化奉献给市民,把文化触角伸及城乡,这是群艺馆的职责和宗旨,也是我们群文工作者的职责和宗旨。为了宣传文化艺术,我们经常深入社区、街道、校园、农村等基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宣扬文化艺术,深受市民欢迎。此外,我们还深入乡镇,开展文艺演出和帮扶活动,为当地的困难户捐款捐物。”
还记得2009年4月的一天上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在万秀区旺甫镇举行,这是梧州市群艺干部送戏下乡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举措之一。
时至今日,当地的老百姓还记得那场演出的节目单:演出在热烈的舞蹈《好日子》中拉开了序幕,小品《奔小康》从老百姓身边事说起,语言诙谐幽默,赢得了阵阵掌声;陈强表演的葫芦丝独奏《竹楼情歌》,美妙的器乐声让观众如痴如醉;女声独唱《山歌牵出月亮来》和以计生为题材的小品《准奶奶的心情》精彩绝伦,赢得欢呼声一片……最后,歌舞《和谐中国》点明主题,把演出推向高潮。
陈强称:“多年来,梧州群艺馆一直致力于基层文化建设,风里来雨里去是常事儿。每次演出前,搭建舞台、调试音响、彩排……我们竭力把更多好看的节目呈现给群众,培养他们的文艺细胞,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无怨无悔。”
他初步统计,梧州群艺馆年均组织协办、承办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演出近百场次,吸引了一批批观众,扩大了群艺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其中,连年开展的“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在市民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成为梧州市群艺活动的拳头品牌。陈强微笑着说:“现在,梧州市大型文艺活动基本都有群艺馆的身影,春节晚会、十一晚会、新年音乐会、赈灾晚会、庆八一晚会……可以说,群艺馆的力量占梧州大型文艺活动的半壁江山。今后还要向更高品位迈进,多出精品。”
责任编辑 谷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