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防疫专家吴浩:人人都应是战疫者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浩表示,从目前数据来看,新发地这次疫情有34%的人不发热,这意味着将来可能要从单纯的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
  截至7月18日,北京已连续13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中风险街道仅剩花乡一地。从6月11日新增1例,到7月6日零新增,数月累积的经验与资源,让北京在26天内迅速控制住这场疫情。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之所以能快速平稳,“早发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说明近半年的防疫宣传教育是有效的。
  针对今后的日常防疫,吴浩认为,将来可能要从单纯的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要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备,在“早发现”上面进一步加强,这需要人人都是“战疫者”。
  北京此次疫情迅速平稳“早发现”很重要
  记者:到目前,北京已经连续13天“零新增”,回头去看,疫情之所以能够快速平稳,北京做对了什么?
  吴浩:这次疫情能够这么快地平稳下来,体现了“早发现”的重要作用,这里面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居民自身健康素养的提高,出现症状后能主动报告、主动就医,并采取措施,这说明之前半年我们的宣传教育是有效的。
  第二是疫情初期迅速动员了专业技术部门,比如通过采样、流调等手段发现病例绝大部分与新发地批发市场相关联,由此迅速锁定了疫情风险地,特别是锁定了牛羊肉大厅,这其中专业技术力量发挥了作用。
  我们还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大数据行动轨迹迅速锁定密接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并进行预警、隔离和管控。
  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实验室诊断也非常重要,我们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了“应检尽检”,目前检测已经超过1100万人。通过核酸检测筛查出了一批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挖”出了隐藏的、潜在的“爆点”。目前来讲,核酸检测还是快速筛查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
  记者:这次疫情北京没有采取全面封闭管控的措施,但成功地控制住了社区传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吴浩:专家研判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把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结合,把疫情防控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需要科学的研判。
  所以,我们没有进行大面积封闭管控,而是以街道为单位划分了不同风险等级,中高风险街道小区也没有全部封闭,而是通过对与确诊病例直接相关性高风险的小区进行判定,从而精准地封闭管控。对密接人群的管控也视风险不同采取了不同做法,有的是居家管控,有的是在隔离点管控,隔离点管控的时间也不同,有的是“14+14”,有的是“14+7”。此外,建立一个高效的协同指挥体系对疫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专家研判提出建议,还需要领导果断决策,迅速发挥组织动员作用。
  疫情初期,北京第一时间向新发地派遣了工作组,指导丰台开展工作。由于隔离人员众多,北京动员了全市资源帮助丰台分担隔离人员。民众的配合和参与也很重要,很多封闭管控的小区里都有大量的居民志愿者。
  整体来讲,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高效的社会治理一定会缩短疫情防控的时间。
  未来或从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
  记者:随着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平稳,人员流动开始增加,接下来的日常防疫应该注意什么?
  吴浩:首先就是要固化我们在应急作战中获得的好的防控经验,比如,继续加强个人卫生工作,加强环境治理,不让病毒有存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备,在“早发现”上面进一步加强,这需要人人都是“战疫者”。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一方面,要让民众掌握和了解病毒相关知识,并且转化为行动,这个一是很重要的点。这次北京的经验就提示我们,虽然病毒很狡猾,但是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那么治愈率是很高的,也没有死亡病例,这就能够消除老百姓对新冠病毒的恐慌。
  另一方面,单位发挥主体责任和同事之间的互相提醒非常重要。疫情平稳之后,人员的交流和活动空间更大,人们逐渐回归工作岗位,有些时候当事人自己没有意识到,就需要身边同事和单位加以提醒,及时报告、就医。
  必须注意的是,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新发地这次疫情有34%的人是不发热的,这意味着将来我们可能要从单纯的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只要有不适的症状就要及时报告。
  记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健康的守门人”之称,在半年多的疫情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是否得到加强?
  吴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同时也密切了基层医务人员和民众的联系。因为北京医疗资源比较丰富,过去民众更多选择大医院就诊。通过这次疫情,民众发现基层医疗机构也还是不错的,也能做很多的事情,未来可能会更多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近就诊。
  同时,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備,还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发挥作用。比如刚刚说的如果之后从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一旦出现症状可能首选推荐民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样能极大减少人员聚集,再由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和判断,是否需要去专科医院就诊和排查。
  据《新京报》整理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张泉灵又“走红”了,只是这次“走红”,不是因为端庄利落的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形象,或是雷厉风行的创业投资女强人身份,而是因为她颠覆形象浓妆艳抹地出演话剧,还被儿子晨晨吐槽“神经兮兮的遗传母体”,吸引了一众网友的目光。演出视频和母子对话被张泉灵晒在社交平台后,网友们调侃:“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子,有其子肯定有其母!”  从“名嘴主持”到投资人,再到如今的教育机构创始人,47岁的张泉灵曾被马
期刊
2009年,张芳被确诊早期肝癌,女儿也患有狂躁型抑郁症。灰心绝望之际,张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女儿来一场航海旅行,一边治病,一边修复母女关系。  癌症妈妈遭遇躁郁症女儿  张芳,1965年出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她做了三年的中学老师,其间父母相继过世。25岁那年,她经人介绍,与在北京一家设计院工作的范新刚结婚。婚后,张芳辞去工作,创办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整个人忙得连轴转。1993年,张芳意外怀
期刊
桑雪是原中国跳水队队员。她是1999年世界杯女子十米台单人和双人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十米台双人冠军;2000年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暨总决赛女子十米台单人冠军;2001年世锦赛女子十米台双人冠军。  桑雪,可以说是一个跳水天才,她进入国家队不到半年,练跳水也才不过4年,第一次出国比赛,就在美国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与李娜一起,获得了十米台双人冠军。当时,她的教练王敏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桑雪)
期刊
美丽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基本要素。我就居住在一个干净、整洁,美如花园的社区里。进入伏天,这里花草满园、绿树成荫,青苹果挂满了枝头,下楼纳凉的居民显得十分惬意,孩子们在人车分流的环境中尽情地玩耍……科学治理、服务完善的人居環境,让自然生态之美来到了居民身边。
期刊
楚君一夜无眠。再過几小时,她的一对双胞胎外孙女,就将走上高考考场了。今年高考延期,这对两个孩子来说,这份记忆一定会是难忘而深刻的。  1977年,楚君高中毕业时刚好遇上恢复高考。那时候只有工农兵大学生,就是高中毕业以后必须去农村或者工厂工作两年后,才能去报考大学。那时,她心里都准备着过了秋天以后就要去农村插队落户。  “楚君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是不是外婆她……”  “唉,你外婆越
期刊
2019年11月,歌手张咪在微博上说她患了扁桃体癌,并已到了晚期。她说:  以前从未想过“癌症晚期”这四个字会和自己有所关联,甚至拿到确诊报告时,都无法相信眼前的白纸黑字是真的。从绝望到接受的过程有些冗长,因为触及到生死的命题,我突然对“向死而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生命的存在本身是走向“死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积极追求生活的多彩。在不停的化疗放疗中,我仿佛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掉发、眩晕、呕吐,
期刊
2020年6月1日,林书豪登陆CBA以来,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这一天,距离他的32岁生日只剩83天。  届时,林书豪的“虚岁”就该有33岁了。这个年龄,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哪怕是控卫位置,也不再年轻,对于林书豪这样的黄种人后卫,可以说到了职业生涯末期。  追逐梦想不要放弃  然而这句话,林书豪一定不会爱听。  他一定不爱听的,并非是说他已经步入生涯末期———他经历了9年的NBA生涯沉浮,在一个无助
期刊
朴素时代:  无滤镜  无美颜  无P图  那些年,我们抓拍的明星  夏日,周杰伦凭借一首《Mojito》(莫吉托,一种传统的古巴高球鸡尾酒)再次引爆人气和话题。  没办法,只能用“引爆”而不是“赚足”,因为这现象里的主被动比例又有调整,周杰伦被庞大粉丝群裹挟的气氛越来越浓重并感人。以至于有些歌手会发声:“你们认为好就好”,但周杰伦照样冲上热搜,并带动相关概念股涨停。  与其说这是粉丝的力量,不如
期刊
方青卓演技精湛,是个老戏骨,性格开朗,活泼健谈。她主演过《雪野》《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新还珠格格》《暴走妈妈》《我家有喜》等众多热播戏,荣获过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她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出版过《红蝴蝶》《我眼中的同行》《青青卓见》等6本书,这些作品都是她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方青卓有过一次失败婚姻,后与小她4岁的沈小萌再婚,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俩。如今30年过去,她和丈夫的婚姻状况
期刊
做主持人平時都很忙碌,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休闲方式。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国培源最近来了一次野外骑行,既安全又锻炼身体。他在微信中写道:“趁着好天,到郊野湿地自我放逐,加入骑行者的行列,穿行在二月兰的紫色花海中,原来他们的生活这么梦幻。”他还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一组外出骑车的图片,并继续写道:不觉宅了数月,真有点“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了。买辆单车攒起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怀念当年相约骑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