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死亡诱骗受体3高表达及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3%~0.7%,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但其临床研究远落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其他风湿性疾病[1],故对病因形成及临床特征进行探析性研究,为加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深圳市拟诊为淋病患者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合并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和序列变异特点.方法 采集401例拟诊为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应用Roche Amplicor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样本进行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双检,提取DNA,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G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1)中的VS1~VS2片段,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序列利用Meg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离到一株泛耐药的弗劳地枸橼酸盐杆菌,该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全部耐药.发现多种耐药基因同时位于该菌中,包括一种新型AmpC酶基因,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HIV-1抗体Fab,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集无症状、HIV-1抗体滴度较高的HIV-1感染者全血,分离淋巴细胞并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人轻链基因和重链Fd基因.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经过3轮"吸附-洗脱-富集"筛选,将获得的克隆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筛选阳性抗HIV-1 Fab克隆;对获得的克隆进行抗体基因序列测定并分析
目的 建立滚环扩增技术检测5种常见的细胞污染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的方法.方法 使用细胞污染支原体16S-23SrRNA间隔区公共引物(SPS1,SPA2)扩增间隔区靶基因.设计每一种支原体特异性锁式探针,锁式探针与扩增的靶基因杂交结合形成环化单链分子,加入特异性引物在Corbett RotorGeneTM 6000扩增仪滚动扩增环化单链分子,观
目的 探讨沉默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APRIL基因的小干扰RNA质粒载体(siRNA-APRIL)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株,以非特异性序列载体转染组(nontargeting control)及未转染组(nontransfected control)作为对照.Real-t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滥用及多重耐药菌的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耐药机制呈现出了多样化.我国CRPA的耐药机制主要以oprD基因突变及缺失和产金属酶为主。
期刊
目的 从金黄葡萄球菌菌株(ATCC6538)中克隆得到蛋白A的全长基因并对其结构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从该菌株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全长的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对其基因结构分析之后,将该基因的成熟区全长片段和抗体结合功能区片段重组到pHisSUMO原核分泌表达载体上与SUMO标签融合表达,通过ELISA的方法来鉴定融合蛋白的抗体结合活性及其稳定性,并将抗体结合功能区片段耦联到CNBr活化的琼脂糖凝
目的 比较我国不同艾滋病(AIDS)候选疫苗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 将我国6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按其各自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细胞,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与胞内因子染色法(ICS)检测其对HIV特异多肽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6种艾滋病候选疫苗利用潜在T细胞表位(PTE)Gag、Env和Pol肽库和ELISPOT法检测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各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阳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志贺菌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主动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0株临床分离志贺菌和本实验室筛选的敏感菌及标准株的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对marOR基因突变株进行测序,利用RT-PCR测定其泵基因acrA、acrB和tolC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
近年来,国内关于E.coli产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但所涉及基因种类不够全面.为系统性地了解E.coli尿液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本研究进行了E.coli可能存在的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检测,结果3类基因均有检出,并发现了3株ompC基因新亚型,已登录美国G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