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众心灵的奥秘:评《中国民众意识》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潘金莲种种生活事件,试从文化层面探究妻妾 争宠所反映的女性意识的社会实质及其悲剧性。文章认为,评价妻妾争宠现象,不宜仅从纯粹个人之争与个人品质坏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而应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妻妾争宠是封建时代婚姻制度的特有产物,是妇女追寻人身权利意识的扭曲形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性格,是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
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公有制”的论述,具有经济学和伦理学双重内涵。他对资本主义积累历史趋势的阐述,包含了所有制形式上古典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公有制和人们得益取向上古典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集体主义的双重逻辑结构。而真实的集体和集体主义价值原则,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才能确立。在社会主义社会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堪称公有制在实现形式上的核心原则。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我
分包制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创新,主要分布在商品化程度高、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生产领域。这种组织形式依靠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契约联结而成。契约的形式包括两种:市场上形成的纯粹短期契约和双方缔结的中长期契约。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和农业投资的专用性,契约规制结构很难克服双方的机会主义动机,从而引起较大的交易成本。为了弥补组织上的这一缺陷,需要利用声誉机制,进行固定投入以及政府支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二重的过程,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或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交往活动或人与人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新古典经济学放弃了古典经济学从人与人关系方面进行的分析,专注于人与物关系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或称新政治经济学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片面性和失误,以生产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各自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也存在着不足。传统经济学继承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实现了第一次企业,现在这三大拉动力开始弱化。为了实现第二次创业,我们必须解决这三大拉动力的弱化问题,因而重塑三大拉动力,是二次企业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三大拉动力的重塑问题展开研究和论述。二次创业中市场拉动力的重塑,对企业来说是必须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对政府来说是必须强化供给,启动新需求;为了在二次创业中发挥投资拉
教化是指人的精神从个别性状态提升到了普遍性状态,从而得到了整体的、内在的生长。它与传授一般知识的“教育”有着较大差别。对人来说,有教养比获得某些知识要重要得多。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教化理论,前者以“陶身淑性”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后者则以“归真返补”相号召,它们表面上看正相反对,而实际上,它们在深层次上是互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