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基本治国方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方式认识的深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年来,成绩斐然,但当下中国法治处于关键发展期,需要规划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的步骤,推动法治不断实现增量改革,努力推进法治进程,维护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要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要求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依法进行,要在保持市场思维、民主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同时形成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之一: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确保法治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形成的,但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执政党要顺潮流、应民心,要善于调节社会分配机制,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与矛盾,要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自我,才能牢牢抓住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因此,坚持依法治党、依法治权、依法反腐倡廉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依法治党。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法治建设为纲,这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法治思维之二:坚持人民主权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原则
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宪政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然应当享有历史发展的成果。近30年的改革开放,党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奋斗取得,应当由人民共享。这不仅仅包括经济建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民主政治、文化发展带来的“人民权益获得切实保障”与精神生活的全面提升。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不断加剧,要在“人民权益获得切实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
法治思维之三:坚持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底线
没有法治,民主会演化为“大民主”,没有集中的民主将是低效的民主。在党执政的前30年探索中,领导人的权力变迁、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导致国家建设一度脱离正常轨道,甚至滑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耽误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历经艰险,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并加以实施,目的就在于保障国家的中心工作不致偏移,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法治思维之四:树立法治信仰
树立法治信仰,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制定良法,指导政府的行政、人们的生活;要求形成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法治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推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法治化为导向的制度改革、以和谐为导向的文化改革,才能真正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的法治不仅要反映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一般规律,而且要传承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当下的实际——要克服“复古”、“崇洋”的倾向,克服教条僵化、固守陈规,要关注“本土”问题。只有加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才能不断夯实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基础,推动治理由“政策之治”到“法律之治”的成功转型。(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依法治国要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要求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依法进行,要在保持市场思维、民主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同时形成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之一: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确保法治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形成的,但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执政党要顺潮流、应民心,要善于调节社会分配机制,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与矛盾,要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自我,才能牢牢抓住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因此,坚持依法治党、依法治权、依法反腐倡廉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依法治党。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法治建设为纲,这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法治思维之二:坚持人民主权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原则
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宪政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然应当享有历史发展的成果。近30年的改革开放,党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奋斗取得,应当由人民共享。这不仅仅包括经济建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民主政治、文化发展带来的“人民权益获得切实保障”与精神生活的全面提升。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不断加剧,要在“人民权益获得切实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
法治思维之三:坚持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底线
没有法治,民主会演化为“大民主”,没有集中的民主将是低效的民主。在党执政的前30年探索中,领导人的权力变迁、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导致国家建设一度脱离正常轨道,甚至滑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耽误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历经艰险,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并加以实施,目的就在于保障国家的中心工作不致偏移,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法治思维之四:树立法治信仰
树立法治信仰,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制定良法,指导政府的行政、人们的生活;要求形成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法治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推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法治化为导向的制度改革、以和谐为导向的文化改革,才能真正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的法治不仅要反映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一般规律,而且要传承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当下的实际——要克服“复古”、“崇洋”的倾向,克服教条僵化、固守陈规,要关注“本土”问题。只有加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才能不断夯实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基础,推动治理由“政策之治”到“法律之治”的成功转型。(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