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起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作用。因此,开展合作与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与交流 小组学习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的沟通与合作,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新的课题。合作与交流课程作为新兴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已被普遍认可以及使用,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合作与交流下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多的机会交流,不仅加快了沟通的速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速度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现状
(一)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受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灌输者,单一而又古板,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以及创新思想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与老师之间就存在很大的隔阂,更别提双方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交流。从而这种发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养成懒惰心理,也不愿和别人交流,缺乏主动意识,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就以得过且过、似懂非懂的心态开展学习。
(二)缺乏深入研究的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然而,在实际课堂上,由于学生缺乏敢于提问与质疑的勇气,使合作与交流在操作中常常遇到很大的阻碍。一些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吸收知识,一旦让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便会觉得恐惧与紧张,当然也包括一些不愿意去思考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由于缺乏数学研究的精神,害怕或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未真正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仍然是判定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把大把精力用在应对考试身上。不仅学生倍感压力,教师也分身乏力,无心多出时间开展合作与交流教学。往往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材内容例题、定义的讲解上,根本来不及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在学生课后交上的作业中发现问题,不但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也不够及时。由于不明白在数学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从而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学生也没机会与他人交流,因此产生的问题便越堆越多,对学生的知识吸取产生严重的困难。
二、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
(一)制造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氛围。合作与交流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一过程中也绝对离不开教师这一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转变观念,学生担当多种角色,例如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发现与学习。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从碍于老师的威严而服从转变为真正的敬佩而愿意听从。在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提供有效指导。合作与交流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自小学开始并未接触过这种教育模式,因此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与交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价值,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直接感受这种学习带来的好处。同时教师作为协调管理者,在小组的分配中也要合理进行,可以遵从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也可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各自特长,有效建立小组。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的个人目标与小组的共同目标尽量达成共识。
(二)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效率。开展合作与交流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小组中明明看见成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存在诸多问题。其实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学生看似表面的活跃其实根本就不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可能正是借此机会明目张胆的讨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另外,一些小组看似井井有条,分工合作也较为合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单独完成任务,彼此之间不做任何探讨与交流,因此,成果不显著便是自然。因此,教师一定要制造适当的时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效率,让学生首先通过独立思考,等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再进行交流。要使学生在和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擅长的方式表现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及主动性,感受到合作学习到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他能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提出独特见解与想法,与小组成员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能学会倾听与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评论。还能对共同研究的数学结果做出评议,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学习成效。
(三)科学评价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成果。任何学习的动力都不免来自于激励的促进,激励又分为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前者是自我成功带来的信心,后者则是他人的肯定评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外在的激励,从而逐渐转变为自我的认识以及肯定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不管结果如何,评价都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以及自信,让个性不被扼杀。其次,评价的前提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教师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既共同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形态。如此一来,通过最终评价,学生既能够看到集体带来的强大优势,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学习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利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J]
[2]何宣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J]
[5]李宗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J]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与交流 小组学习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的沟通与合作,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新的课题。合作与交流课程作为新兴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已被普遍认可以及使用,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合作与交流下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多的机会交流,不仅加快了沟通的速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速度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现状
(一)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受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灌输者,单一而又古板,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以及创新思想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与老师之间就存在很大的隔阂,更别提双方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交流。从而这种发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养成懒惰心理,也不愿和别人交流,缺乏主动意识,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就以得过且过、似懂非懂的心态开展学习。
(二)缺乏深入研究的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然而,在实际课堂上,由于学生缺乏敢于提问与质疑的勇气,使合作与交流在操作中常常遇到很大的阻碍。一些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吸收知识,一旦让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便会觉得恐惧与紧张,当然也包括一些不愿意去思考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由于缺乏数学研究的精神,害怕或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未真正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仍然是判定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把大把精力用在应对考试身上。不仅学生倍感压力,教师也分身乏力,无心多出时间开展合作与交流教学。往往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材内容例题、定义的讲解上,根本来不及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在学生课后交上的作业中发现问题,不但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也不够及时。由于不明白在数学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从而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学生也没机会与他人交流,因此产生的问题便越堆越多,对学生的知识吸取产生严重的困难。
二、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
(一)制造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氛围。合作与交流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一过程中也绝对离不开教师这一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转变观念,学生担当多种角色,例如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发现与学习。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从碍于老师的威严而服从转变为真正的敬佩而愿意听从。在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提供有效指导。合作与交流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自小学开始并未接触过这种教育模式,因此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与交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价值,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直接感受这种学习带来的好处。同时教师作为协调管理者,在小组的分配中也要合理进行,可以遵从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也可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各自特长,有效建立小组。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的个人目标与小组的共同目标尽量达成共识。
(二)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效率。开展合作与交流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小组中明明看见成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存在诸多问题。其实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学生看似表面的活跃其实根本就不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可能正是借此机会明目张胆的讨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另外,一些小组看似井井有条,分工合作也较为合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单独完成任务,彼此之间不做任何探讨与交流,因此,成果不显著便是自然。因此,教师一定要制造适当的时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效率,让学生首先通过独立思考,等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再进行交流。要使学生在和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擅长的方式表现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及主动性,感受到合作学习到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他能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提出独特见解与想法,与小组成员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能学会倾听与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评论。还能对共同研究的数学结果做出评议,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学习成效。
(三)科学评价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成果。任何学习的动力都不免来自于激励的促进,激励又分为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前者是自我成功带来的信心,后者则是他人的肯定评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外在的激励,从而逐渐转变为自我的认识以及肯定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不管结果如何,评价都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以及自信,让个性不被扼杀。其次,评价的前提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教师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既共同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形态。如此一来,通过最终评价,学生既能够看到集体带来的强大优势,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于学习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利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J]
[2]何宣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J]
[5]李宗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