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30
摘 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患者37例,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并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未感染产妇60例为对照组。结果:贫血、肥胖、基础疾病、术前感染、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2次,手术时间>1.5小时,羊水粪染、术中失血≥400ml,术后体温≥38℃,产后阴道流血过多,术后卧床>3天,术后纳差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4kg,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孕周统计学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影响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切口感染 感染相关因素
随着近代产科的发展及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剖宫产手术解决了许多难产问题。剖宫产率的逐渐上升,使术中出血及术后感染亦相应增多,并且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影响到母体健康,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产妇生命。腹壁切口感染后果给患者、家属在精神、躯体、工作、家庭及经济上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医生增加了压力,降低了病床周转率。为探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对10年间发生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患者37例,年龄21~36岁,平均28.5岁。
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⑤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⑥在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排除标准: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调查的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37例腹壁切口感染的伤口均拆除暴露的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并保持引流通畅。每天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2次。伤口渗液减少,肉芽长出时可减少换药次数,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及外敷。伤口5cm以下的可用蝶形胶布拉紧固定并腹带加压,伤口5cm以上者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并放置引流条,24小时后拔出。术后切口微波照射,12~15天间断拆线。37例患者住院13~22天,均痊愈出院。
观察方法: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37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对照组60例,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影响因素中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或四格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产妇剖宫产术前腹壁切口感染的因素中,贫血、肥胖,基础疾病,术前感染,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2次,而行剖宫产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年龄、孕周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产妇剖宫产术中腹壁切口感染因素中,手术时间>1.5小时,羊水粪染、术中失血≥400ml,急诊剖宫产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巨大儿(胎儿体重≥4kg)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产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因素中,术后产妇体温≥38℃,产后阴道流血过多,术后卧床>3天,术后纳差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 论
本文资料表明年龄、孕周不是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因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相对年轻,身体机能相对完善,所以感染机会不大。术前贫血,基础疾病,术前感染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易繁殖、生长,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肥胖者由于脂肪层肥厚易影响操作使手术时间延长,在缝合时如缝扎过紧使组织缺血、坏死、液化,缝扎过松则止血不彻底,渗出物过多。缝合时如留有死腔则可扩大部位炎性反应,感染机会明显增加。胎膜早破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易形成上行感染,手术时污染盆腔、腹膜、腹壁切口。第2产程延长过程中多次阴道检查,增加阴道和宫颈细菌感染机会。产程过程中胎膜早破的发生,阴道及肛门检查的次数均构成了宫腔潜在性感染的因素[2]。
本资料中,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羊水粪染,急诊剖宫产,术中失血≥40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长,切口暴露时间长,有利于病菌侵入,增加感染。术中失血过多,产妇抵抗力下降,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羊水粪染至切口污染,增加感染。急诊剖宫产为术后切口不良的因素,就感染而言,急诊剖宫产切口感染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手术者[3],我院感染因素也符合。巨大儿可因娩出困难至切口裂伤,于宫收缩差,术中失血多,手术时间延长,增加切口感染。
调查中发现,产后产妇体温≥38℃,阴道流血过多,术后纳差,术后下床活动超过3天也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由于产妇失血过多,至切口血液循环不良,切口恢复差。术后营养缺乏,至产妇抵抗力差,细菌容易生长,发生感染,体温升高。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促恶露排除。尤其是夏季,产妇出汗多,进食差,不敢下床活动,恶露不能排净,切口离会阴部较近,易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通过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的比较分析,为预防切口感染,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手术前后对影响切口愈合不利因素的处理是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孕妇血红蛋白含量低下是引起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孕妇应在妊娠中、晚期适量补充铁剂。加强营养,调整血糖,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对术前感染,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次数过多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频繁阴道检查,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缝线过多、过密,创面对合整齐,止血要彻底,不留死腔,提高手术技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切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观察产妇阴道流血量,并及时处理,减少产后失血。嘱早期下床活动,排净恶露,恢复胃肠功能,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陈萍,陈伟,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2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91-1092.
3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5-496.
摘 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患者37例,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并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未感染产妇60例为对照组。结果:贫血、肥胖、基础疾病、术前感染、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2次,手术时间>1.5小时,羊水粪染、术中失血≥400ml,术后体温≥38℃,产后阴道流血过多,术后卧床>3天,术后纳差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4kg,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孕周统计学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影响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切口感染 感染相关因素
随着近代产科的发展及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剖宫产手术解决了许多难产问题。剖宫产率的逐渐上升,使术中出血及术后感染亦相应增多,并且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影响到母体健康,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产妇生命。腹壁切口感染后果给患者、家属在精神、躯体、工作、家庭及经济上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医生增加了压力,降低了病床周转率。为探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对10年间发生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患者37例,年龄21~36岁,平均28.5岁。
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⑤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⑥在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排除标准: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调查的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37例腹壁切口感染的伤口均拆除暴露的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并保持引流通畅。每天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2次。伤口渗液减少,肉芽长出时可减少换药次数,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及外敷。伤口5cm以下的可用蝶形胶布拉紧固定并腹带加压,伤口5cm以上者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并放置引流条,24小时后拔出。术后切口微波照射,12~15天间断拆线。37例患者住院13~22天,均痊愈出院。
观察方法: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37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对照组60例,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影响因素中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或四格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产妇剖宫产术前腹壁切口感染的因素中,贫血、肥胖,基础疾病,术前感染,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2次,而行剖宫产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年龄、孕周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产妇剖宫产术中腹壁切口感染因素中,手术时间>1.5小时,羊水粪染、术中失血≥400ml,急诊剖宫产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巨大儿(胎儿体重≥4kg)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产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因素中,术后产妇体温≥38℃,产后阴道流血过多,术后卧床>3天,术后纳差者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 论
本文资料表明年龄、孕周不是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因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相对年轻,身体机能相对完善,所以感染机会不大。术前贫血,基础疾病,术前感染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易繁殖、生长,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肥胖者由于脂肪层肥厚易影响操作使手术时间延长,在缝合时如缝扎过紧使组织缺血、坏死、液化,缝扎过松则止血不彻底,渗出物过多。缝合时如留有死腔则可扩大部位炎性反应,感染机会明显增加。胎膜早破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易形成上行感染,手术时污染盆腔、腹膜、腹壁切口。第2产程延长过程中多次阴道检查,增加阴道和宫颈细菌感染机会。产程过程中胎膜早破的发生,阴道及肛门检查的次数均构成了宫腔潜在性感染的因素[2]。
本资料中,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羊水粪染,急诊剖宫产,术中失血≥40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长,切口暴露时间长,有利于病菌侵入,增加感染。术中失血过多,产妇抵抗力下降,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羊水粪染至切口污染,增加感染。急诊剖宫产为术后切口不良的因素,就感染而言,急诊剖宫产切口感染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手术者[3],我院感染因素也符合。巨大儿可因娩出困难至切口裂伤,于宫收缩差,术中失血多,手术时间延长,增加切口感染。
调查中发现,产后产妇体温≥38℃,阴道流血过多,术后纳差,术后下床活动超过3天也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由于产妇失血过多,至切口血液循环不良,切口恢复差。术后营养缺乏,至产妇抵抗力差,细菌容易生长,发生感染,体温升高。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促恶露排除。尤其是夏季,产妇出汗多,进食差,不敢下床活动,恶露不能排净,切口离会阴部较近,易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通过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的比较分析,为预防切口感染,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手术前后对影响切口愈合不利因素的处理是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孕妇血红蛋白含量低下是引起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孕妇应在妊娠中、晚期适量补充铁剂。加强营养,调整血糖,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对术前感染,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阴道检查次数过多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频繁阴道检查,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缝线过多、过密,创面对合整齐,止血要彻底,不留死腔,提高手术技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切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观察产妇阴道流血量,并及时处理,减少产后失血。嘱早期下床活动,排净恶露,恢复胃肠功能,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陈萍,陈伟,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2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91-1092.
3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