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20—02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和缺氧,而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2011年8月~2013年8月对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均经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相关标准确诊。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年龄(61.8±7.2)岁,发病时间为1~25天,平均为(13.2±2.7)天;发作程度较重的患者35例,次之的患者30例,较轻的患者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具体方式如下。
1.2.1心理护理 (1)分析患者近期的情绪变化,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影响手术治疗的负面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安慰、鼓励、帮助、放松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用乐观开朗的微笑,鼓励性的语言,引导患者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重新点燃其对生活的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主诉,使患者相信医生,感受到来自医护、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得到心理的支持与鼓励。(3)指导患者家属及亲友关心和帮助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保持其情绪稳定,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1.2.2健康教育 (1)患者入院后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手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认知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提高患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科学认识,以便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生存质量评分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共26个问题,每个问题1~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满意度比较
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脂质异常代谢,引起血液中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着,随着这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在动脉内膜的不断堆积,进而形成白色斑块,此即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当这些斑块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最终产生心绞痛[3]。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4]。只有患者和家属掌握了疾病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争取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5]。因长期经受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而致残,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机体功能、心理精神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社会功能等方面[6]。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直接病理生理变化,是冠心病和心绞痛发生、预后转归的危险因素[7]。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绝望的负面情绪,既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和巩固疗效,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和对生活的信心[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采云,范竞宇.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35-236.
[2] 王钟会.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19):119-120.
[3] 刘玲. 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0,8(5):37-38.
[4] 华锋英,胡惠芳.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上海护理,2009,9(1):35-38.
[5] 姜川兰.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療效果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57-158.
[6] 卢玉兰.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9-40.
[7] 林海英.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0,16(33):130-131.
[8] 胡丽梅,叶柳花.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恢复效果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111-112.
作者简介:
袁丽华 出生年月(1980.6-),性别(女),(籍贯)上海市,(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学位)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20—02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和缺氧,而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2011年8月~2013年8月对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均经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相关标准确诊。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年龄(61.8±7.2)岁,发病时间为1~25天,平均为(13.2±2.7)天;发作程度较重的患者35例,次之的患者30例,较轻的患者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具体方式如下。
1.2.1心理护理 (1)分析患者近期的情绪变化,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影响手术治疗的负面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安慰、鼓励、帮助、放松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用乐观开朗的微笑,鼓励性的语言,引导患者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重新点燃其对生活的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主诉,使患者相信医生,感受到来自医护、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得到心理的支持与鼓励。(3)指导患者家属及亲友关心和帮助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保持其情绪稳定,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1.2.2健康教育 (1)患者入院后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手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认知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提高患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科学认识,以便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生存质量评分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共26个问题,每个问题1~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满意度比较
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脂质异常代谢,引起血液中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着,随着这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在动脉内膜的不断堆积,进而形成白色斑块,此即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当这些斑块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最终产生心绞痛[3]。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4]。只有患者和家属掌握了疾病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争取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5]。因长期经受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而致残,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机体功能、心理精神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社会功能等方面[6]。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直接病理生理变化,是冠心病和心绞痛发生、预后转归的危险因素[7]。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绝望的负面情绪,既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和巩固疗效,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和对生活的信心[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采云,范竞宇.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35-236.
[2] 王钟会.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19):119-120.
[3] 刘玲. 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0,8(5):37-38.
[4] 华锋英,胡惠芳.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上海护理,2009,9(1):35-38.
[5] 姜川兰.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療效果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57-158.
[6] 卢玉兰.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9-40.
[7] 林海英.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0,16(33):130-131.
[8] 胡丽梅,叶柳花.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恢复效果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111-112.
作者简介:
袁丽华 出生年月(1980.6-),性别(女),(籍贯)上海市,(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学位)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